结构与功能: 髂腰肌根据位置不同分为腰大肌、腰小肌和髂肌。 ![]() 附着: 腰大肌为一长肌,位于腰椎两侧和骨盆缘。上端通过5个指状突起附着于第12胸椎以及5块腰椎的椎体侧方与椎间盘,并以筋膜连接的形式与横膈脚以及横膈后侧相连接。之后沿骨盆缘下降,经过腹股沟韧带后方,髋关节囊前方,并汇聚成肌腱,与髂肌汇合,附着于股骨小转子,并通过筋膜与大腿内侧肌间隔、内收肌筋膜相连接。肌腱下方有滑液囊(髂耻囊)与髋关节腔相通,并将肌腱与耻骨、髋关节囊隔开,其主要作用是润滑,这有助于避免在运动中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腰小肌存在时(41%-50%的人缺失,大部分人仅以筋膜连接的形式存在),上端附着于第12胸椎体、第一腰椎体侧方以及二者间的椎间盘,向下附着于耻骨梳以及外侧髂筋膜。 髂肌呈三角形,上端附着于髂窝、髂嵴内侧唇、骶髂韧带和髂腰韧带,并通过筋膜与位于上方的腰方肌筋膜相连接。向下汇入腰大肌肌腱,附着于股骨小转子前部。 ![]() 功能: 1.髋关节:若脊柱与骨盆固定,髂腰肌收缩作用于髋关节,是屈髋的主要驱动者,可使髋关节屈曲,并产生较弱的外旋。在行走过程中与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缝匠肌等屈髋肌协同,对行走以及步态起重要作用,尤其在迈步期和站立期时。在髂腰肌尤其是腰大肌短缩的人群当中,在走路时可观察到明显的大腿外旋。同时,髂腰肌在维持髋关节前方稳定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注:腰小肌基本不参与髋关节运动) ![]() ![]() ![]() 2.脊柱和骨盆:作为一块多关节肌(跨过8个关节),髂腰肌还参与脊柱和骨盆的运动,若大腿固定,髂腰肌作用于腰椎可使躯干前屈,并使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髂腰肌协同椎旁肌以及腰方肌对维持躯干直立以及腰椎稳定起重要作用,当髂腰肌尤其是腰大肌短缩时,可使腰椎曲度增大,骨盆前倾,并增加椎间盘的负荷。Janda(杨达)等人提出,临床上腹肌较弱的患者,从座位上站起时,腰椎会出现明显的过度伸展(曲度增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