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陪伴

 wandawy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有人问我,如何去安慰情绪低落的人?

我答:陪伴。

进一步地,我想聊一聊“陪伴”。

微信里有一些朋友在说事情之前总会先发一条信息:在吗?曾经看到有人评论:多此一举,直接说事就行了。但是,当我每每敲下“在”、或是每每收到其他人“在”的回复时,就会有心安的感觉随着信息传递出去、那种心安也欣然纳入自己的心里。

这就是陪伴的意义,无论是面对面的陪伴,还是手机里的隔空陪伴,简简单单的一个“”就会让人心安。

如何的“在”才好?也就是怎样的“陪伴”才好呢?

小孩刚入小学时,老师给我们家长上的第一课就是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要求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也坐在孩子身边,老师建议家长可以看书或是读报。这是一种做表率的陪伴,旨在以身教胜于言传。以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实在值得推荐在子女的教育之中。

圣经的《约伯记》中,上帝应允了魔鬼撒旦对忠心的约伯的攻击,让他陷入人生的低谷中。约伯的三位朋友前来陪伴他,却在陪伴的过程中没有管住自己的口,对约伯的境遇做了自己的种种猜测和建议,而这些说法不但无法有效地安慰哀伤的约伯,反而引起了他的反感、增加了他的伤心。这样的陪伴是没有功能的。

上述两种的陪伴,第一种是无声的陪伴,第二种是有声的陪伴,显然,在不能很好地拿捏讲话的分寸时,无声的陪伴是最妥当的做法。

你的“在”,就是一种行动的力量和安慰,不需要发声,只要“在”,就能用这样的“在”去影响或是安慰被陪伴的人。

然而,这样的“在”,必须是全心全意的“在”。

上面例子中家长以身作则地陪伴孩子做作业,是要孩子养成专心和认真的习惯,这时候家长自己就不能三心二意。比如,心不在焉地看着书,再浏览手机信息、发发微信聊天或是网上购物等等,这些都不可取。孩子具有异常敏感的天分,他能够觉察出身边人的专注与否,也会在无意识中效仿。所以,家长在陪伴中的专注和认真非常重要。

即便是默不作声的陪伴,也需要全心全意地“在”。身体在,心灵在,沉浸于对方的苦痛中、也享受对方的快乐。如《牵手》中所唱: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

“与人分享喜悦,就多一分喜悦;与人分担忧伤,就少一分忧伤。”用心的陪伴就能够增添别人的喜悦,分担别人的忧伤。

全身心的“在”就是陪伴的全部,不需要语言,只需要真心。


本文封面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