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自由

 wandawy 2022-05-17 发布于上海

笔者啰嗦:一直想写这个内容,但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写得出来,心里没有底气。于是,落笔之前做了祷告,求主带领,愿我笔下的言语带有上帝恩赐的智慧,能启发人的思考,阿门!

(另外,这周因事务缠身,没有按期更新,但一定会补上这周亏欠的一次!)

要把我心里对于自由的理解阐述得稍微清楚些,就得举例子。

比如说,现在处于工作状态,但是心里却特别想要放一天假,但是碍于缺勤要扣工资,看在钱的份儿上,不得不上班,这是不自由。那反过来,如果想要翘班、而又没有考勤制度的约束、也不会被扣工资,那就按照心里的想法执着地翘班在家里追剧了。这种情况就是自由了吗?

      

在我看来,不是!

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如果追剧的心思远胜于上班的念头,也就是说,这时的心已经处于追剧的挟制之下,这个时候做出的选择就是被迫的。如若不是,那原本应该保持“自由”状态的心至少应该还有一半放在其他选择上,比如工作,而不是把工作那一部分完全置于考量之外了;或者,也可以自由进出于追剧或是不追剧的想法,看,也可以,不看,也行;否则,如何能称之为“自由”呢?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在满足了追剧的欲望后,心却完全不能得着释放,因为原本的做法就是心在被挟持情况下的产物,与“自由”无关。

(就如现在自由自在的我,在满足了追剧的想法后,心里也是不得其安的。)

      

那么,心的自由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简单而言,就是与上面讨论的情况相反。当处于“自由”意志下的心,没有任何被挟制的状况,面对所有的可选项,无论放弃什么、选择什么,都没有明显的偏颇或是强烈的情愿与非情愿,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再比如说孩子们的打游戏,这就是更加明显的一种“不自由”,因为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在被游戏的胁迫中不得不去打的,因为不打游戏,心里就放不下,宛如百爪挠心似的不安宁。这就是一种被挟制的状态,是心里的一种不得不去做,这不就是一种不自由吗?

     

自由,既不固着于放不下的迷恋,也不执拗于剪不断的牵挂。当随心所欲受制于一种牵肠挂肚而百爪挠心,心灵,才是真正失去了自由而陷入被动。

换言之,自由,是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既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拿着马云的退休来说事儿,那就是一种我眼中拿得起放得下的自由,在高处能急流勇退,这不是每个人都能放得下的。但是,对于能够放得下的人,他的心就是完全自由而无拘无束的。

     

所以,自由,是面对各种心动,可以在尝试后坦然地说:NO,你无法驾驭我,我在你面前是自由的,进退完全由我掌握。

处于这样状态下的心,才是真正的没有羁绊的自由。

封面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