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过“生死罗布泊”的男人们

 南京栖霞百仁 2022-05-17 发布于江苏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青海省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代号221》于播出期间取得了全国卫视专题类节目收视第一,微博热议话题#代号221#阅读量超291.1万次,微博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的好成绩!

播出后总导演李晓写下了一篇手记,回忆他的奇遇“两弹”拍摄故事。

23年前与探险家余纯顺一起感受罗布泊的飞沙扬砾,23年后与耄耋老人们一起追溯金银滩的青春岁月,从罗布泊到金银滩,从现实纪实到历史纪录。

跟随李晓导演的手记,我们一起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与价值观对今天的关照,一起揭秘神秘“两弹”背后的故事。

我与“两弹”的结缘,可能要回溯到23年前,那个略显悲壮的6月

那是我和摄制组追随上海籍孤身徒步旅行家余纯顺一起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

现在细想起来,壮士余纯顺当时执意要选择在那个时间点穿越罗布泊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赶在地下核爆试验(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戒严之前,完成徒步横穿死亡之海的壮举

当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中国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的核心区域。行驶在茫茫戈壁滩,在没有卫星导航的年代,我们所能参照的物体就是那一座座耸立在雅丹土堆上的靶标,这些用三根圆木支撑起来的标识物,是供“两弹”空爆投放使用的坐标,是它让我们没有迷失在荒漠戈壁。

后来摄制组与余纯顺设定的汇合地点,就在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点几公里远,一个叫“前进桥”的地方,这里是核爆试验前沿观察所,据说站在掩体外的土坡上,就能清晰地看到腾起的蘑菇云。

△余纯顺

我们在废弃的掩体里安营扎寨,大家每天爬上高高的靶标,向戈壁深处眺望,期盼着另一个奇迹的出现。然而,孤身穿越罗布泊的余纯顺却没能与我们在“前进桥”汇合,徒步探险8年,壮士最终魂洒戈壁滩。因为核爆试验的临近,我们只能简单料理了壮士的后事,快速撤离了那个让我们铭记一生的地方——罗布泊。

△左三:李晓;左四:余纯顺

2019年6月的一天,我收到一位朋友的微信推送,这是一张余纯顺和摄制组临别前,在罗布泊东岸的合影,上面还有一行简单的推文,内容大意今天是壮士余纯顺魂归罗布泊的日子。

此时此刻,我正站在海拔3200米的青藏高原,在这个叫金银滩的草原上,拍摄一部名为《代号221》反映中国核武器发展的纪录片,镜头前几位步履蹒跚的老者,都曾经参与过"两弹"的研制,是他们亲手把原子弹、氢弹源源不断地送到了罗布泊核试验场。

这一刻是机缘还是巧合,不得而知。

【 上 下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内 容 】

点击这里向下拖动即可看更多精彩内容(珍藏版)

▼往期精彩回顾▼

图片图片

点击进入......点击进入......点击下方图片,观看完整影片↓↓

图片

点击下方图片欣赏完整视频

您看此文用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秒,关注转藏只需1秒哦~

......推荐你关注......

...................................................................................................................................................................................................................................................................................

推荐你关注

点击下方图片欣赏完整视频

可能会有2s缓冲呦......

点击上方图片观看完整影片

点击一下,稍作等待,视频缓冲中(大约2s)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推荐你关注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推荐你关注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更多精彩    点击关注......

您看此文用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秒,关注转藏只需1秒哦~

【 上 下 滑 动 查 看 更 多 内 容 】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新鲜完整影片▽▽▽↓↓

  △△△△△△△△△△△△△△△△△△△△△△△△△△△△△△△△△△△△△△△△△△△△△△△△

您看此文用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秒,关注转藏只需1秒哦~

伫立在荒芜的旧厂区,远眺高原云卷云舒,戈壁与草原、壮士与英雄,纷繁的思绪犹同原子裂变一样不停地在脑海中穿梭、切换。

△《代号221》总导演李晓

从1300公里外的南疆荒漠试验场,到隐秘青藏高原深处的“两弹”研制基地,我们经历的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时空,而拍摄的也完全是不同身份背景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他们身上唯一的交集点就是,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孤独和隐忍一直陪伴左右,为了理想,可以不顾一切,甚至是生命。他们无疑都是时代的先锋。

此去经年,从罗布泊到金银滩,我们今天记录的 “两弹”研制,既是这些耄耋老人的记忆,也是国家记忆,主题如此宏大自然不言而喻。

宏大题材,意味着此类题材拍摄难以把控。与当年跟踪纪实壮士穿越罗布泊不同,《代号221》这是一次时间上的穿越,而非极端空间的探险跨越。与以往口述历史不同的是,这次我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带着近20位平均年龄85岁的亲历者,一起重返金银滩。

在“双高”(高龄、高海拔)中,来一场半个世纪的穿越,这注定也是一次冒险之旅。当然,今天的安全保障措施与当年仅凭着指南针,在荒漠戈壁“狼奔豕突”是不能等同而语了。

重返历史现场的目的就是为了“见人、见物、见真情”。现今,逼真的情景再现,高科技的三维动画,只是解决了影像呈现难题,但真情却难以流露出来。不难看出,在许多历史纪录片中,一些情节不管采用怎样的叙事方式都很难打动人,而真正动人的是人本身,因为有人,才有情感。

为此,在这样一部主旋律的纪录片中,我们将镜头对准的是闪亮名字背后的普通人,那些还能带我们一起走入历史的一线科研人员、技术工人,以及后勤保障人员。在中国核武器研发事业上,他们更像是默默无闻的小草,在辽阔草原上顽强地生长。

然而,正是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平凡人”,当他们重返金银滩,在尘封已久的工号里,与那些历史瞬间相遇时,由追思和回忆引发的情感共振是非常强烈的。

△《代号221》总导演李晓与观众分享拍摄心得

记得一位上海老技工在讲述50多年前,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的切割时,当时的紧张与不安,至今让老人都会感到手在颤抖;而一对老夫妻在他们居住过的土屋前,不经意间,将深埋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情不自禁地吐露了出来……

以往“高大全”的主旋律讲述,这一次最大可能地接地气,在亲历者与历史相遇的同时,他们朴素的情感也会与观众相撞,引起共鸣。许多段落,其情感张力,远胜于情节的讲述,饱满的情绪代入,自然让人为之动容。

△《代号221》总导演李晓与观众交流感受

纪录历史不是让时间静止,而是为了与时间共存,《代号221》不仅仅是铭刻重大的历史时刻,它是在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与价值观对今天的关照。

在没有太多史料和影像支撑的拍摄制作中,感同身受的深情是整部影片的基调,也是摄制团队的心境。

历时半年多,在蓝天与草海之间,那些从共和国历史走来的老者,以及与我一起奋战在青藏高原,不畏高寒缺氧的摄制组兄弟伙伴们,是你们为时隔20多年的的“两弹”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此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从罗布泊到金银滩,从现实纪实到历史纪录,我们紧随着这些时代先锋,在探索的路上继续前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