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障碍训练结束后,孩子还需要那些帮助?很多父母都忘记了这一点

 阳光语言 2022-05-17 发布于吉林


很多人以为孩子语言障碍得到矫正后,就完全没有问题,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不,他们还有心理问题没有解决。

前几天我们定期回访一位已经毕业离校的孩子,想了解一下孩子语言康复后的语言发展状况,以及近期心理状态。

孩子妈妈介绍;最近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说话越来越清晰,讲话的速度也很快,越来越自信了。但是别看孩子在家里能说会道,在学校里还是有很大差别,还是不太敢主动说话,同学们都知道他做过语言矫正,还是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他,这让孩子感觉很不好,回答别人时,显得很紧张,大部分时间还是表现的内向孤僻。

我们为什么要定期回访这些孩子

第一,语言矫正功能恢复后,语言形成习惯如何发展,这个是我们科研中需要用到的数据,年龄、性别、原因、类型这些都会影响语言障碍康复进程,特别是对于回归家庭环境,校园环境后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很多大龄儿童虽然语言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心理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多年的语言缺陷对性格、气质方面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如何疏导、干预负面心理是个大问题,这些往往取决于家庭的后期努力。

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

语言障碍孩子年龄大一点,他们的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的矛盾特别明显,儿童心理学家认为,他们语言康复后也会面临三个社会关系难题,即社会互动关系、社会行为性质、社会资源,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一定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资源的社会交换,缺乏这种交换,就不会感受爱、尊严、存在感和价值感。

一个16岁聋人,他说:“因为聋哑,从小到大性格一直都不好,从小就感受到很大的压力,重新学会说话后,我曾经为了让自己显得外向而随便抓住个人就当朋友,后来却发现怎么朋友总是处不长,心里还是那么孤独。我也曾经为了假装外向逼自己参加不喜欢的聚会,还要佯装外向地在聚会上尽可能多发言,结果每一次都元气大伤,回去后要独处好久才能恢复正能量”。

别给这些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

我们可能会常听到有的父母这样评价孩子,“这孩子懂事听话,就是有点内向,见人不爱打招呼,就喜欢一个人看书”,然后朋友附和:“内向的孩子都稳重,文文静静的多好,多省心!我跟你讲哦,内向的孩子将来都成大器!”

社会上有一种观念,大家都喜欢性格安静的孩子,内向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这样的孩子看起来稳重,识大体。内向的孩子懂事、听话,家教都好,而且这样的孩子聪明,专注,学习成绩一定差不了。

但是在我们语言矫正师眼里,内向本身没有错,它是天生的性格和气质,可对于语言障碍儿童则不同,他们是由于语言障碍或其他缺陷带来的自卑,导致胆小、怯懦、从而变得自闭、沉默寡言,这样的内向其实是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健康的。

孩子有选择沉默不语的权利,但决不能被迫选择这种权利,语言得到矫正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关心其心理方面的愈合,而且从长远看,一个内向不善表达,不善于社交,沟通能力差的人,在社会上总是很容易吃亏。

语言矫正后的孩子如何进行心理重建?

1、拒绝贴标签。孩子归回家庭后,父母不要往事重提,特别是一些嘴碎的家长,喜欢唠叨孩子当初什么样,这些年付出多少辛苦,花了多少钱等等,这些无不在提醒孩子,暗示孩子。

2、拒绝批评。孩子的语言矫正后,离形成语言习惯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出现小的瑕疵,父母不要大惊小怪,刻意纠正,甚至批评孩子。

3、环境脱敏。如果孩子因为曾经受到歧视,无法忘记曾经痛苦的回忆,那就鼓励孩子去陌生环境,感受一下,锻炼一下社交能力

4、强化重新获得语言能力的积极感受,鼓励孩子,为孩子勇敢面对新生活点赞,唯有父母的宽容和爱护,才能温暖他们,找回真正的自己。

结语

语言障碍康复不仅仅是会说话那么简单,真正让孩子回归家庭、校园,还需要安抚他们的心理创伤,找回心理能量,重建自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