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跳出“难易”旧思维

 旷达致远 2022-05-17 发布于福建

灯常摸才亮,刀常磨才利,其中的启示就是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自我提升的机会,既把难事做精彩、也把易事做精致。但有的干部却陷入“难易”陷阱:面对“易事”缺少定力,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易事”做不细致;应对“难事”缺少办法,脑中一锅粥、手中一团麻,“难事”担不起来。

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是科学的工作方法,也是必要的成长路径。但有的干部“眼高手低”,经常抱怨领导不够信任,交办的工作都是小事琐事,干起来没有意思,干出彩也没有意义。但换位思考,如果一开始就压重担、给难题,很难接得住,更难接得好,这样既是对事业发展的不负责,也是对干部成长的不负责。

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工作,做了与做好了、做实了、做透了,工作成效大不一样,个人成长也大不一样。面对同一项工作,有的人只是按部就班,“照葫芦画瓢”;有的人能够钻进去干,不惮其细,不厌其烦,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相关的政策要求搞清楚,做到“一口清”“问不倒”;有的人还能够跳出来干,找出具体事务间的内在关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洞察和研究普遍规律,从小事务中学出“大文章”。其间的差距不言而喻。

如果凡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思想就会生锈、行动就会迟钝,既消磨斗争意志,也消退工作热情。反之,凡事力求“百密而无一疏”,把在手的每件事情做深、做细、做精致,往往会得到自我信心与组织信任“双倍增”,进而再被委以重任,便能乘势而上、乘风破浪,实现能力与事业的螺旋式上升,不断成长为中流砥柱、中坚力量。

在干部成长过程中,还存在一种现象,有的年轻干部以“业务型”干部自居,沉溺安逸、不思进取,满足于完成具体工作,一直停留在个人能力的“舒适区”。殊不知,越是艰苦环境、吃劲岗位,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成就事业。如果一切工作满足现状,没有深入思考,没有创新创造,就像一直在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营养,也就没有成长。

反之,如果干事不避事、破难不畏难,有针对性地拉长本领上的短板、弥补经验上的欠缺、克服专业上的不足,再遇到问题和矛盾,就会少一分慌乱,多一分从容。所以,年轻干部既要不惮其细,更要不畏其难,多捧几次“烫手的山芋”,多啃几个“难啃的硬骨头”,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炉火最旺的熔炉”里一锤一锤地被敲打、受磨砺,一点一点地去浮气、成大器。要知道,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的成绩也越大,破题的过程虽然辛苦,但解题的结果往往最为甘甜。有机会挑重担、涉险滩、闯难关,就要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难越奋发。

“难易”是一个相对概念,“难事”可以分解为一件件逐步推进的“易事”,“易事”背后也隐藏着解决“难事”的方法和规律。所以,年轻干部既要学会“难事易做”,化繁为简,“致广大而尽精微”,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也要学会“易事难做”,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在一步一步、一点一滴的历练中,为解难题、扛重担打下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