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个人的朝圣 2022-05-17 发布于河南

读了《半小时漫画古诗词》一系列,有很多感慨。

唐宋时期是我国诗词的繁盛期,也涌现了大量的诗词大家。但是,我们后人在阅读他们的诗词时,是否想过诗人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呢?纵观唐宋名家的一生,大多数人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

号称诗仙的李白,出身比较好,是一个妥妥的富二代,所以李白十几岁起,就游山玩水,写下大量诗篇,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年得遇人生贵人贺知章,进入仕途,但其理想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皇帝显然只想让他写诗。后来官又丟了,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我们读起这样的诗句来,觉得很过瘾,多么有骨气!但事实是,李白也想尽办法想当官,写信自荐,搞隐居等。

诗圣杜甫是官宦世家出身,但是一生颠沛流离,尽管他忧国忧民,却最终是失望悲伤。

倒霉诗人比较多,最倒霉的是李贺。长相丑陋,骨瘦如柴,空有一身报国志,无奈不得礼遇,27岁就病死了。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是倒霉至极,跟谁谁去世,一生困顿。但李商隐的诗写得是真美,尽管并不懂意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那些个《无题》诗,正是他内心郁闷不得志的体现。

而讲到词,宋朝的词人们也并不比唐朝的诗人命运好。李清照,遭遇战乱,遇人不淑;李煜,亡国之君,词句流芳千古,故事也令人唏嘘;柳永,虽书香门第出身,却终身不能入仕途,流连在歌伎之间,填词作曲。

宋词第一人,我认为非苏轼莫属。但苏轼的一生,也是在多次的贬谪之中渡过。才华横溢,一身正气,却生不逢时,屡遭嫉妒。尽管命运多舛,苏轼却练就了一颗赤子之心,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乐观面对遭遇的一切。除了诗,词,书,画,散文,苏轼还留下来东坡肉,东坡饼这些美食的制作方法。

我们在读一个人的诗词文章的时候,了解这个人的生平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他们的作品。

另外,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经历,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反思。一个人的命运,影响因素很多,其中,社会大环境是很重要的一个。宋神宗时候,王安石变法,本是为了富国富民强兵,结果却因为朝中反对派的阻扰,以及下面官员的不配合,导致变法失败,使得王安石也背上骂名。苏轼在这次变法中,屡次遭到打击,不支持,被贬;反对派胜利后,他又维护王安石已经取得的变法好政策,再次被排挤。从这里可以看出,除了社会大环境,还有个人的性格因素在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苏轼在被贬到黄州之后,作品的高光时刻也随之到来。

在一方面失去,在另一方面获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那么多千古留名的文人,他们却无一例外拥有着一个千疮百孔的一生。年轻时候,个个想当官,做大事,遭遇复杂的人际关系,遭遇无法合作不赏识你的老板后,大多又选择退隐。“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他们在唐诗宋词的历史上,熠熠发光,名声赫赫,我们哪里能够体会到,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内心的悲凉失落无奈?

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体。人生中 的变数太多。但如果能够如苏轼那样永葆对生活的热爱之心,无论处于哪种环境下,都能以一颗乐观积极的心去面对,保持本色,也算是不错的了。

苏轼的人生,起码做到了有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