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336 元和中兴

 了用民 2022-05-18 发布于陕西

图片

NO.336

由于事发突然,郓州守军毫无防备,故而刘悟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入了节度使衙署内。

李师道走投无路,只好带着两个儿子狼狈躲到了床底下,可没过多长时间就被刘悟的部下搜了出来。

刘悟没有和李师道见面,只是让人给他带话:我奉密诏送你去长安,但你还有什么颜面去见天子呢?(你还是自我了断吧!)

当然,括号里的话他没有说。

因为他觉得,只要是个人,这意思应该都能领会。

可不知是因为太愚蠢导致真的没听懂,还是因为太怕死所以装着没听懂,李师道居然还在那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苦苦哀求:看在你我多年情,饶我一命行不行?让我干啥我都行,端茶倒水洗尿瓶……

这副怂样,连他的儿子都看不过去了:事已至此,还是速死为妙!

李师道这才住了口。

不过,要让他自杀,他当然是不敢的,最后刘悟只能派人拔刀相助——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之后,刘悟将李师道父子三人的首级送到田弘正的军营,向唐军投降。

平卢宣告平定。

之后李纯将原本据有十二州的平卢分为三道,以郓(今山东东平)、曹(今山东曹县)、濮(今山东甄城)三州置天平节度使,沂(今山东临沂)、海(今江苏连云港)、兖(今山东济宁)、密(今山东诸城)四州置兖海观察使,淄(今山东淄博)、青(今山东青州)、齐(今山东济南)、登(今山东蓬莱)、莱(今山东莱州)五州置淄青节度使。

至此,囊括黄河南北三十余州的那些赋税自享、官吏自任、不听朝廷号令的跋扈藩镇全都重新回到了大唐中央的怀抱。

自唐代宗李豫以来近六十年的藩镇割据局面就此告一段落。

分裂动荡已久的大唐帝国,终于再次回到了大一统的轨道上。

李纯实现了他之前几代皇帝都梦寐以求的目标!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元和中兴”(元和是宪宗李纯的年号)!

不过,表面平静的海水,底下往往依然暗流涌动;表面大好的局面,内部往往依然有着一定的隐患。

此时的大唐帝国也是如此。

虽然看起来大唐已经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其实却并不十分彻底——以魏博、成德、幽州为代表的河朔三镇,尽管都已宣布效忠朝廷,可某种程度上依然是换汤不换药——节度使依然还是原先的节度使,麾下的军队也依然还是原先的军队,其归顺要么是出于节度使本人的个人意愿(魏博),要么只是暂时迫于压力(成德、幽州),总体来说并不十分牢固。一旦形势稍有变动,依然有着重新割据的可能!

这一点,李纯也看出来了。

为此,他没有少动脑筋。

经过一番苦心孤诣的思考,他终于有了方案——只要能将节度使的权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就可以避免藩镇势力再次做大!

公元819年三月,也就是李师道被平定不久,李纯便采纳横海节度使乌重胤的建议,下令驻守在各州的州郡兵由节度使直辖改由当地刺史掌管,各道节度使只能统领治所所在直属州的部队。

显然,他这是在分割节度使的军权。

在他的设想中,这只是他彻底解决藩镇问题的第一步而已。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以为的第一步,竟然是他在这方面的最后一步!

他更不会想到,他当时只道是寻常的这一年,竟然是整个大唐帝国在中晚唐整整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最辉煌的一年!

李纯之所以壮志未酬,不是因为他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的寿命不够——在平定李师道实现全国统一仅仅一年后,才43岁的李纯就离开了人世,而且是非正常死亡!

那么,在他生命的最后那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