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忆冬日烤火往事

 你的景和我的桥 2022-05-18 发布于广东

文/景桥先生  每周一文 温暖同行  全文3956字,阅读约需10分钟

01

这几天,已近农历年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了,北风果然一阵紧似一阵,气温断崖降到了只有几度。

想起一句诗“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身心眷恋暖和,不禁便想起了故乡冬日的烤火了。

江南故乡的冬天,着实冷,大雪纷飞的日子,雪深足可以没过膝盖。

那会,日子清贫,食物热量不足,衣也单衾也薄,瑟瑟发抖的南方没有北方的暖气,更没有如今的电烤炉、暖空调、羽绒服,就连棉衣毛裤厚袜子,也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能穿得上。

记忆中,故乡的冬天,总是特别的冷,特别的长。

但幼年的我,却并不觉难捱。因为,故乡的冬日,除了下雪,还有烤火。

江南丘陵地带,并不缺柴火。大地以其独有的方式,给山里人刺骨寒冷的同时,又辅以炙烈的温暖。

又是一年深冬了。

房子是泥砖墙盖青瓦,贴在木窗上的薄膜纸,早破了几个大洞,呼啸的北风从窗洞门缝里钻进来,嗖嗖、啪啪,响个不停。屋外的世界,天寒地冻,临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扑簌簌而下。

屋内,农人们早已生起了塘火。

农家火塘,往往靠着墙角,一面是墙,阻挡火势蔓延,一面是窗,给屋内以微薄的光。往地下深挖数寸,用烧过的青砖围上半圈,就是一个安全可靠的火塘了。

柴火在火塘里熊熊燃烧,热量随着烟火,瞬间便弥漫了整个屋子。

农人们纷纷搬上木椅、小凳,围坐在一起,伸出冻得通红皲裂的双手,凑近那通红的火,烤火取暖。

主家不时添柴加火,火势燃烧得旺盛而欢快,不一会儿,烤火的人,也就浑身暖烘烘热乎乎了。

不止是取暖,为了充分利用火,农人有足够的生活智慧,来实现“一火多用”。

火塘上边悬一个挂钩,可以挂水壶、铜炉、铁锅,用来烧热水、煮饭、炒菜、炖肉、煲汤;火塘靠墙往上约一米多处,搭一个架子,将劈开的松木柴整齐码放,一则柴烤干了好烧火,二则添柴也方便;再往上,是房梁,那里有更多的挂钩,寒冬里的腊味,都在那里被耐心地熏烤出最诱人的香味。

可以说,随着岁月的流转和火苗的腾跃,生活的柴米油盐和饱暖滋味,都可在这一方小小的火塘边,出色的演绎。

久了,添柴拨火的手难免与炭同黑,烤火的人头发上也落了不少火灰,眼睛偶尔还被熏得流泪,而额头也被暖得直冒汗,整个人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柴火味。

人间烟火色,最抚凡人心。

我想,那些经历过火塘冬日烤火的人,那些在冰寒天地间围塘一任烟熏火燎的人,才最懂这句话的真义。

那样的围塘烤火,连同冬日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起构成了冬天最浪漫的光阴。

02

冬日烤火,除了暖身,还暖胃。

天黑了,雪大了,温度更低了,也没法出门了。冬季是老天恩赐的假期,闲下来的农人,难得歇火。

汪曾祺曾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大抵就是此时此景了。

爷爷从地窖了拣出几个红薯,深深煨在了火灰堆里,约莫半小时后再翻个身,一个钟头,整颗红薯就烤得通软熟透了。

这样的烤红薯,吃起来特别香。嘴馋的孩子,根本顾不上干净和安全,刚掏出来的红薯捧在手心,还特别烫手,只得左右手快速倒腾,并吹气加速冷却。然后,从中间一扳为二,红薯的香气立马热腾腾冲向鼻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咬一口,甜、软、香、烫,沁人心脾,浑身舒坦,多少年后仍是游子梦乡中眷恋的味道。

这样的烤火零食,还有烤鸡蛋、烤糍粑。鸡蛋煨在滚烫的火灰里,将熟时往往会炸裂开,“劈”的一声,有点小小的吓人。

到了腊月,家里过年的糍粑也做好了,不过糍粑并不能埋在灰里,因为糯米粘性强会沾满灰。农村有种窑火烧制过的土坯,呈“L”形,底座厚一寸、长宽各三寸,搁在塘火边,是专门用来烤糍粑吃的。

背靠土坯、面朝火塘的方形糍粑,要不停的换面、换位,以便受热均匀。很快,随着温度的抚慰,白色糍粑的表面会逐渐炙烤出金黄,最中心,会鼓起一个金黄圆润的包,这便是烤熟了的信号。

要过年了,家里少不得有红糖。将鼓起来的金黄包扯开一个小口子,倒进去一两勺红糖,遇热立即融化,糍糯香甜的红糖糍粑,就等着你的饕餮了。

倘是正月间,家里还会有过节的零食,奶奶待到夜深透、肚子饿时,便选几样端个盘子出来,无非是瓜子、花生、麻花、耳朵片之类。

母亲早在火塘上挂上了一壶水,那种穿心壶现在很少见了。待到水开,水蒸气会从那像只小鸟嘴巴的壶嘴里喷出来,壶的盖子也会突突的冒起来,再落下,哒哒地响。记得小学时,老师讲授瓦特发现蒸汽机原理,也是从这烧水壶获得的启发,这个我们一听就懂了。

水是泡茶喝的。茶是自家园里谷雨时采摘的,放上江南独有的花椒,香味特别醇。嚼上一两粒花椒,嘴全麻了,再抿一口滚烫的浓茶,解渴解乏,滋味无穷。

有时,也泡“穿心茶”喝。土话中的穿心,其实就是中药“川芎”,能活血行气、祛风散寒,香味特别独特,在湘北一带风靡。

虽是饮茶,似也能醉人,喝着喝着,就哈欠滚滚、倦意袭来了。昏黄的光影里,也一样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田园诗意。

这样的烤火,给人味蕾独特的记忆,深入骨髓,镌刻在了脑海。

我常念想,那是最温暖最幸福的味道。白居易的“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自知”,便道尽了其中滋味。

比如,今时今日,每每路过街边的烤红薯摊,我仍会不由自主停下脚步。

即便闻一鼻子那香气,我的心也是暖洋洋的。

03

更令人欢喜的是,每逢那北风狂卷、漫天飞雪的冬夜,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少不得还要闲话家常、讲古谈今。

彼时彼刻,安全无虞、衣食无忧、温火可近、家人可亲,这样的烤火,除了暖身暖胃,更加暖心。

我曾在《三十夜的火,暖一年的心》文中,将此称之为“围塘夜话”。一家人东拉西扯,既打发时光,又消解困意,除了给予我们身体上的温暖,更多的是因家人团聚、热闹交流而产生的心灵热流!

夜话,并无特定的主题。

但有一点,别看乡下农人读书不多,却也天南海北、古往今来,无所不谈,无话不说。

历数一年的田地收成、经历得失,划算来岁的春种秋收、日子经营,讲说十里八乡的家长里短、新鲜事儿,评论人世的得失教训、人情冷暖,追忆那家族的历史、血脉的传承。

讲得最多的,是我爷爷。他既是夜歌师傅,又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古师,不但古多,还见多识广。每逢“围塘夜话”,我们少不得嚷着要爷爷讲几段古。

讲的古里,有《空城计》、《火烧赤壁》、《武松打虎》、《姜子牙钓鱼》、《三打白骨精》、《山伯访友》等古典名著和历史传奇,也有一些当地的才子佳话,地主长工斗智斗勇的事迹,以及《铁匠烧智烧古树精》《傻子女婿》之类的趣味故事。

更有一些是纪实,封建时期本地诸多的忠孝义烈之事,鬼子侵占故土的乱世生涯,解放后土改、吃大锅饭、到长江修提、分田单干等大时代浪潮,其中都藏着无数的酸甜苦辣故事。

而这样的“夜话”,潜移默化之中,则往往教会孩子们识人断事、做人行事,厚植了家国天下的耕读情怀!

晚清的宜山先生,住在离我故乡相邻不远的荆州府。他所著的《围炉夜话》,被誉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也便是在烤火讲古、烧煨山芋的日夜积累中,得以成卷的。

开篇,他也陈述了得书缘由: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书中,句句皆是为人处世的朴素道理,比如:“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等。

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一炉好火,一杯香茗,便烘焙出了这人生大智慧。

如此冬夜烤火,是养心暖心励心之时。

心坚如铁,心安如磐,心静如水,心明如镜,心暖如茶,一心决然、安然、坦然、恍然、淡然,其间悠悠万事、人生浮沉,都在一塘火的升腾中净化,一杯茶的浮沉里落定。

04

不知道,远古人的第一次烤火,是何年何日?是在一处原始火山旁,还是在一场偶发山火边?

一开始,肯定是战战兢兢,不停的试探,直到终于掌握了距离的分寸。

不久,旧石器时代的人开始使用自然火,学会了住在山洞,学会了烧烤熟食,学会了用火来照明、抵御寒冷、驱逐豺狼虎豹。

大约四十万年前,人类开始掌握钻木取火、敲石取火,从此开启了刀耕火种的文明萌芽。

那时,刚从茹毛饮血时代进化开来的人类,夜深时聚拢在熊熊篝火旁,一样是暖身、暖胃、暖心。

虽然在我的记忆中,冬日烤火往事不过数十年。但在人类的记忆里,已足足演绎了一百万年。

某种意义上,我的基因里,应还残存着那种记忆,只是我并不自觉罢了。

我有时想,生命的一切,应源自于火。地球的光和温暖,便来自太阳内部剧烈燃烧的火焰。因为太阳,这个星球才有了普渡众生的光,才有了生命的热能量。

而钟情烤火,冥冥之中,成了人类内心的皈依,所谓“人心向暖”,并非今人的专享。

翻开历史长河里的诗词,也多有冬夜烤火的暖句,时隔千年,依然带着火的温度。

白居易的“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艾性夫的“春意一炉红榾柮,故人两坐绿蒲团”,舒岳祥的“软暖炉星火,新香甑雪糕”,王铚的“火暖炉温四山静,前溪风雪后窗灯”,王之道的“烧火驱寒去,衔杯待暖回”,钱选的“独坐火炉煨酒吃,细听扑簌打窗声”等,读一读,身心便仿佛有一道暖流,徜徉而过。

还有那位南宋的陆游,且不提他的诗句,仅读一读那诗题,《十一月五夜风雪寒甚燃薪取暖戏作五字》《夜寒与客烧乾柴取暖戏作》,便“足以慰冬寒”了。

今天,这样的冬日烤火往事,随着科技时代的无孔不入,已渐见稀少近乎绝迹了。

只有在旅途中的土著部落,或郊外的怀旧农庄,或千里之外故乡的留守人家,才能短暂重温那火苗窜起映红双颊的温馨景象。

每个人,只是芸芸众生的一员;每个时代,也只是历史长河的一幕。即便这些烤火的往事,绵延了整整一百万年,也终将被暖气、空调所替代。

但是,那些属于全人类的温暖记忆,一如此刻的回首,许多年以后,想必也还会被记得吧。

毕竟,因为这样的烤火,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安暖地绵延不息!

(图片源自互联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