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茂林之家 2022-05-18 发布于湖南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唐太宗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颇有造诣,能写一手漂亮的“飞白”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唐太宗飞白

所谓“飞白”就是一种特殊的书法,笔划中丝丝露白,像是用墨不足的枯笔写成。

飞白的具体写法,现已失传,根据现代日本书法家的研究,恢复了写飞白的方法,原来是用大小不同的桧树皮当笔写成的。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唐太宗《温泉铭》

唐太宗即位不久,就在全国搜购图书和历代名书法家的墨迹。

贞观年间,太宗努力学习晋代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下令由皇家库藏中出重价购买王羲之书写的真迹,并请魏征、虞世南、褚遂良等唐代著名书法家鉴定真伪。从而收集了大量王羲之的墨宝。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唐太宗 《晋祠之铭并序》

可就有一件,传说中最精彩的《兰亭序》未寻到。

原来在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四十一人,到会稽山的兰渚,即如今浙江绍兴西南水边修禊(xì)。(修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用以祈福消灾)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明 钱榖 兰亭修禊图卷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他们在兰亭饮酒赋诗,非常高兴,酒酣之际,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挥毫泼墨,写了一篇《兰亭序》。

《兰亭序》共28行,324个字,是王羲之书法中的精品。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褚摹兰亭序》卷,唐,褚遂良摹,纸本,行书,纵24cm,横88.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诗人李白在他写的《鲁郡尧祠宋窦明府薄华还京》一诗中,写道: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可见在唐代,《兰亭序》早已被称作雄笔而人尽皆知了。

经多方打听,太宗了解到,王羲之本人对《兰亭序》也很珍爱,当作传家宝留给了子孙。

传至第七代孙智永,是一位僧人,也是一位大书法家。智永年近百岁去世时,将珍藏的《兰亭序》交给了弟子辩才保存。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虞摹兰亭序》卷,唐,虞世南摹,纸本,行书,纵24.8cm,横57.7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太宗三次将辩才召进长安,愿出重赏让他献出《兰亭序》,辩才一直推说在战乱中早已遗失,不知下落。

不久,在辩才主持的寺院越州(今绍兴)永钦寺中,来了一位潦倒的平民书生,沿着寺庙的长廊观看壁画。

辩才见书生后,问他是哪里人,书生说是北方人,带了一些蚕种来卖,路上顺便参观遇到的寺庙。

辩才和他谈了一会儿,话很投机。于是请他到房内坐,一起下棋弹琴,并谈论诗文历史。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辩才非常高兴,留他在寺中住宿,并请他喝酒。酒酣时,二人分韵赋诗,辩才摸到一个“来”字韵,于是吟到: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裴回。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辩才《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

此诗的诗题中缸面酒即是初熟酒,萧翼就是这个书生的名字。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萧翼

这首诗的意思是:

打开一缸初熟酒,新朋友远道而来,在这寂寞冷落的山寺中,我们一同在清凉的月光下漫步。深夜里孤独的琴声寄寓着友情,疾风中飞过悲鸣的大雁。

如果不是你这精辟的谈吐和学识,又怎能照亮我这如同死灰一般的心呢?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辩才和尚(1011—1091)

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辩才和尚将这位新交的友人引为知己。

书生摸到了一个“招”字韵,写了下面这首诗: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 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

——萧翼《答辨才探得招字》

书生萧翼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偶然相逢,承蒙你这样殷勤的款待。天各一方的你我很快就成了老友,看来我们原来相距并不遥远啊!

新熟酒的渣滓倒掉又从杯中浮起(蚁指酒中渣滓,常浮于酒面,唐代的时候称为酒蚁),我这不安定的心像是平静了下来。

我像一只利群的孤雁,常年遭受疾风的劲吹,有谁能怜惜我呢?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萧翼的这首诗,写得也是情真意切。

但诗中的第六句“心猿躁似调”却很有意思,按理说,书生一人到山中寺庙里闲逛,夜深人静,还遇到知己促膝长谈,弹琴饮酒,为什么心里却像猿猴一样抓心挠肝静不下来呢?

书生自己在诗中不知不觉露出了这么一句似乎很奇怪,接着看这个故事,答案就会揭晓了。

老和尚和书生相见恨晚,谈了一宿。第二天临别的时候,辩才请书生有空就来走走。书生果然经常过来。二人经常饮酒谈诗论文,感情更加融洽了。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一次谈起书法,书生说:

“我过去学过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的楷书,对书法非常爱好,现在随身还带着二王的几份墨迹。”

辩才一听,触其所好,马上说:“明天拿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第二天书生带了好几份二王所写的墨迹去,辩才仔细地看过以后说:

“真倒是真的,可惜还不是二王写得最好的。我有一份真迹,非比寻常。”

书生见状问:“什么帖?”

辩才说:“兰亭序帖。”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赵孟頫《兰亭序十三跋》残本(选页)

书生笑着说:

“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兰亭的真迹哪还能存在呢?你这大概是拓印出来的伪作吧!”

辩才说:

“我师傅是王羲之的第七代孙,他珍藏了多年,临终时托付于我,你明天来看吧!”

第二天,书生来了,见老和尚爬上梯子,从屋梁木上所挖的洞中,取出那卷《兰亭序》。

不久,辩才有事出门,书生一人来到老和尚的书房中,将《兰亭序》拿走了。

之后,他到地方长官处,从怀中取出一道圣旨,原来这个书生便是当朝御史萧翼,奉旨前来设计取走《兰亭序》。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作,横宽65 厘米, 高28 毫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其实,这是唐太宗和宰相房玄龄定下的骗取《兰亭序》真迹的计谋。

太宗拿到《兰亭序》后,高兴极了,重赏房玄龄、萧翼,还把辩才和尚也请了过来,赏赐了他。

可老和尚经过这次事后,没多久就病了,一年多后便去世了。

后来,太宗命令赵模、韩道政、冯承素及诸葛真四人,将兰亭序每人拓印几本,分赐给皇子们及亲信大臣。

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临死前,对太子李治说:“我要将《兰亭序》带走。”

就这样,《兰亭序》的真迹被用玉匣装好,殉葬在了昭陵中。

兰亭序的前世今生:为什么唐太宗死都要带走?答案在这里

昭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