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尔会客厅》|楚昭:小城有张音乐名片叫民乐团

 马尔的视觉 2022-05-19 发布于安徽


《马尔会客厅》:探索文化本相,回溯各自路程。

本期嘉宾:楚昭。淮北民乐团琵琶演奏首席,原淮北文化馆馆长。

马尔:欢迎楚馆长。会客厅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女士访谈嘉宾,第一位来做客的音乐人。

楚昭:很荣幸,也很紧张;我不大会说话。

马尔:没事没事,也就是闲聊。

我第一次听楚馆长的琵琶是东篱的雅集。你和杨碧瑶的琵琶与古筝合鸣,一曲惊为天籁之音。

淮北民乐演奏家中,有几个人我是很敬佩的,比如二胡杨全喜,你楚昭。

你俩有些神似,琴艺高超,激情四射,演奏感染力强。

楚昭:马校长过奖了。

我原在淮北歌舞团弹琵琶,后到市文化馆搞起了管理,琴丢了许多年。和几个老朋友组建民乐团才又重新拾了起来。

“民乐演奏家”是万不敢妄称的。

马尔:我知你做人低调、谦虚。

咱今天撇开琵琶楚昭,只说淮北民乐团的事。

去年你邀请我观摩了淮北民乐团一场彩排,在濉溪县文化馆小礼堂。

看了很震撼。没想到淮北居然有那么好的民间文艺团体,阵容强大,水平一流。

你先把民乐团拿过的几个大奖端出来晒晒,也让大家开开眼。

楚昭:你一说大奖我就有点小激动。

淮北民乐团诸位老师,由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杨全喜团长带领,在市文化馆的支持与帮助筹建下,从几个退休的老同志在一起玩,到建团成型,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几年,最终化蛹成蝶,赢得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专家评委和业界同行给予的高度赞誉。

你别嫌我啰嗦,我给你排排成绩。

2006年的“安徽省第七届花鼓灯会”中,我团创作的《兰花戏鼓》荣获一等奖;2008年,我团参加“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邀请赛,《兰花戏鼓》、《庙院行》一举夺得四项金奖,全是第一;2010年受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邀请,专程赴沪进行三场专场演出,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赞扬。当天的《淮北日报》用“世博会上书写精彩一笔,淮北民乐团演出成功”作为头版的标题。

2011年11月被安徽省评为“百佳乐团”,2012年和2018年先后两次再赴上海,参加第十三届、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又囊括所有金奖(第一名)。

马尔:(笑)这哪能只是小激动,该大激动的事情。

咱淮北民乐团,一去参赛,必有斩获。

业界专家评价比较高的有哪几点?

楚昭:无论走到哪里,人们看了我们的演出,一听说我们只是个民间业余音乐团体都感到很吃惊。民乐团在外的每一场演出,都表现出非常高的音乐素养,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

演出时每场、每曲都是掌声不断。

我们这个团队太感人了。

民间的业余音乐组织,最头疼的就是如何规范管理,乐手们在“江湖上”多少都有些名气,自由自在惯了;再说你手里也没有多少能有效约束的手段。

可在我们民乐团,从来不用强制,无论乐手们遇到怎样的个人困难,都没有耽误过一次乐团的排练、演出。每个人都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始终充满着热情。

我想,可能和我们团的不断进步也有关系。

她一直在往上走,荣誉和赞美也成为了动力。

民乐团不断得到名家们的鼓励。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家、指挥家朱晓谷教授曾莅临淮北,指导过民乐团的排练。他有些动情地说:“淮北民乐团演奏水平比一般非专业乐团要高很多,上海的成功演出展示了这𠆤团的风貌、风格,也奉献了不少好作品。团员都热爱这𠆤团,有凝聚力,是不可多得的好团队!”。 

西安音乐学院的王安潮教授2018年来淮北给我们开专题讲座,他也曾感慨道:“淮北民乐团是全国市级民乐团中的佼佼者,排演的乡土题材作品很好地宣扬皖北音乐特色,排演的赵季平、李焕之等民乐经典作品很有艺术品味。

上海著名作曲家彭正元不止一次地说:我见证了淮北这座小城的民族音乐艺术团进步与成熟,每一位同行朋友的精神都如此饱满,大伙如此团结,表演也如此娴熟、精湛。这是值得每一位参与者永远铭记的光辉历程。

马尔:依我的理解,民乐团之所以能走得远、攀得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我认知。

一群人虽是业余时间在一起玩,但要玩就玩把大的,在专业品质上不懈地追求。

楚昭:你说得非常准确。从建团之初,我们的自我定位就是要有显明的专业品质。

我们请了上海、西安等地的名家来指导,像著名作曲家任琪等都是亲临乐团进行现场指导。

名家的眼光不一样,也有高度。他们的到来鼓舞了乐团士气,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提高了乐团整体演奏水平。

我们排演了风格各异的曲目,为了提高乐团的艺术能力,我们民乐团还挑战了西洋乐曲。此举展现了淮北民乐团极高的演奏适应能力,音乐作品也具有丰富性。 

马尔:是的,我看到民乐团也有西洋乐器配置。

你个人感觉,淮北民乐团在艺术上形成了哪些特点?

楚昭:我们作为一个业余的艺术团体,有一些非常鲜明的自身特色。这个特色呢,最主要的就是来源于我们团的创作者们。他们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淮北人,身上孕育了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底蕴。表现在音乐上,民族的民间的乡土的生活气息十分鲜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民乐团所创造出的音乐才能够更加接地气,真正反映出民乐的生活本位、中国本位。

中国音乐气派,民族音乐品质,乡土气息和艺术碰撞出的生动活泼,我觉得就是我们的特色

马尔:我们听来觉得既土气,却又高档,很喜庆。

现在我要探究一下淮北民乐团的前世今生了。

淮北民乐团是如何诞生的?

楚昭:淮北的音乐风气多少年来都很浓郁,在国内艺术领域出了不少大家。

一直有一批一辈子都很热爱民乐的人。

民乐团的雏形是最初几个老朋友在一起玩,我在老文化馆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排练场地。没有啥大野心,在群众文艺的范畴内算是一个亮点

大概是2006年3月吧,大家觉得要玩得更过瘾就要正式组个团队。我和杨全喜团长,连同基层几个音乐能人商量一下,就一起组建起这个乐团。

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乐队的人员也逐渐由起初的一二十人,发展到目前的六十多人的大型乐团。

马尔:目前这个班底,淮北老歌舞团器乐队成员占到了多大比例?

楚昭:不到十人,但因为是淮北文工团的品质,个个都能在乐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尔: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团里的几个骨干,他们在组团、管理、统筹诸方面贡献是很大的。

楚昭:我认为淮北民乐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每一个人对于我和杨团长来说都是骨干。

马尔谁说馆长不会说话?这句外交辞令就很出彩。

楚昭:(笑)我这样说绝不是外交辞令,更不是客套话。

要说辛苦,可能杨团长和我问的事多一些,这也是应该的。淮北民乐团若没有众人的一股劲、一条心,走不到现在。

这也正是民乐团最闪光的地方。

有一个人是必须要提到的,他就是乐团指挥余浜,你也熟悉。

以前是老淮北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后来调到煤师院。到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专修的乐团指挥,指挥专业上很有实力。

自从他进入民乐团以后,我们从排练到对乐曲的理解、掌握,各个方面都更具专业性,也更加地严谨。

我们从业余蜕变成今天这个模样,乐团指挥的训练有素非常重要。

余浜老师对乐曲处理非常细腻,打磨起来也很有耐心。

他这个人很特别,也有些苛刻,他想要的音乐效果必须达到,很执着。

马尔:是的,我看的那场排练,余浜老师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乐团演奏曲目的专业水准也让我很敬佩。

彩排现场,我看到了我的蚌埠二中老同学王昌武;还有外请的天津歌舞团的乐师,杨团长的闺女和她的同事。专业团体这种外请很正常,作为民间音乐团队,你们如何能请得起这些大牌?

楚昭:我们每次的大型演出活动,都会请几个国家级、省级专业团体的乐手来助演。他们来能扩大我们淮北乐团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有专业名家加入,可以更好、更快地提升与促进我们这支业余乐队演奏水平。

杨全喜老师就是我们团最好的资源大户。都知道他有三个女儿在国家级乐团担任首席,他的小女婿是著名指挥家刘沙,大女婿是著名的竹笛演奏家袁非凡,加上他自己一把二胡闯天下。

我们乐团的资源得天独厚。每次只要是大型演出,我和大家都会积极努力地发挥自己的能量来帮助乐团,充分开发每个人的音乐资源和“外交能力”。

像你的老同学,也是淮北老歌舞团的大提琴王昌武,人在上海,一请就到。

请来的客人他们都了解我们团的情况,谁都不会计较报酬。莫说没钱,就是有钱,这些名角你也很难请得到。

我们靠的是情谊,对音乐的感情和音乐人的信仰。

马尔:去年看过你们彩排,我写了《我爱民乐团》一文。当时就有感慨:墙外开花,为何墙内没有大动静?这么好的艺术团体,为何在本市没有一个很好的固定演出场地?

现在解决了么?

楚昭:马校长又在为难我,这个问题好像不该由我们民乐团回答。

我们也就是个民间艺术团体,没有挂靠谁。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所能做到和解决的。回顾民乐团十五年来的经历,我们的确给这座城市争得不少的荣誉,也让很多外地人知道了还有个民乐之城淮北。

内心来说,我们当然希望在本市有一个很好的固定的排练与演出场地,吸引更多的人关心与热爱民族乐器、乐曲。

艺术有个积淀与传承的过程,民乐团的部分骨干老化很严重,有个基地,它的带动性就更强。

马尔:是的。据说已有建美术馆与音乐厅的规划,我们这个小城的艺术氛围会越来越好,民乐团也就会越来越好。

请你把民乐团的几个压箱底的曲目给我们大致介绍一下,以便于有人想请你们演出,能了解你们的曲目内容。

楚昭:我们有自己创作作品,有耳熟能详的通俗音乐,更多的是大型民族器乐曲。比如:著名作曲家刘文金作品:《丝绸之路》,二胡,琵琶二重奏:《彩衣姑娘》、《长城随想曲》;赵季平作品:《大宅门》、《卢沟晓月》;朱晓谷作品:琵琶协奏曲《杨贵妃》;彭正元作品:《灯节》、《庙院行》;李焕之的作品《春节序曲》等。

还有很多名曲。如:《庆典序曲》、《夜深沉》、《春到沂河》、《洪湖随想曲》等优秀的器乐作品。

所有曲目的演奏均得到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马尔:上次你们受邀到阜阳等地演出,据说非常成功。下次出去,捎上我。你知道我对音乐有偏好。

音乐与美术一样,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显性特征。

希望淮北民乐团能更上一层楼,成为安徽的民乐名牌。

楚昭:感谢马校长对我们乐团的厚爱和关注,这个乐团风风火火走过了十五年,虽然只是一个自发的业余团队,也曾经取得辉煌成绩,但里面的酸甜苦辣很多,也实属不易。

我最期待我们民乐团今后能有更多热爱民族音乐的年轻人来关注、交流、学习,我们这支队伍才会因此越来越好,也才能长盛不衰。

作者相关文章

古筝情动琵琶语

我爱民乐团

音乐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