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如果为非作歹,拜神又有何用(一)(3—6—1,讲于2021年5月12日)

 惟虫能天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请收听收看

 

 

好事都让我碰上了

 如果为非作歹,拜神又有何用(一)


《论语》载: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讲的是,季氏是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答道,不能。孔子说,难道泰山之神竟然不如林放懂礼吗?

本章提到的冉有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29岁。他后来成了文人带兵的统帅。孔子所教的学生,很多都很了不起。冉有这个时候在季家为相,等于是总管。季氏旅于泰山,不是旅游而是旅祭,或是借旅游的形式去祭拜泰山。孔子为什么要反对呢?因为泰山是当时文化精神的集中点,是人类跟天沟通的地方,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封禅这个地方。秦始皇曾到泰山封禅,回来的路上就死掉了。对季氏这个连诸侯都不是的权臣而言,他去干嘛?他当时还带些部队,说是去打猎,但这是假的,实际是想造反,到泰山去祈祷神的帮助。

对此孔子当然是明白的,所以他把冉有叫来对他说,你不能劝阻他家吗?冉有说他不能。因季氏当时已狂妄到极点,他连孔子和国君都不放眼里,怎么能把孔子的学生和自己的部下放眼里呢?冉有的这个回答,当然也在孔子意料之中。但作为老师,是一定要教育学生尽职尽责的。所以当时孔子深深的表示叹息。说,难道泰山之神连林放也不如吗?这看似叹息泰山之神,实际叹息的是自己的学生、是季氏、是当时礼崩乐坏的时局。

即使你富甲天下、才高八斗,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微信编辑:杨国清   王    跃

视频编辑:洪   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