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吃到沙子炒的糕皮了

 古建安 2022-05-20 发布于福建

看到有人挑者担子卖沙炒糕皮。沙炒糕皮用又宽又厚的塑料袋装着,再用箩筐装了来卖。

糕皮摞的很高, 快有两个箩筐的高度。卖沙炒糕皮的是个30多岁的男子,糕皮分辣味和不辣的两种,20元一斤,称了3片,7块多钱,这家的糕皮做的不太好,膨胀度不好,这是沙炒的温度不够,或者是糕皮晒得不够干。

这种大块的沙炒糕皮,是用米浆一层一层蒸熟以后晾晒,晒干以后用干净的沙子炒成。

小时候吃的沙炒糕皮,是用米浆焖熟做成米粿切片晒干而成的。

糕皮,也叫粿皮。一种用大米加工的零食。小时候糕皮要到过年时才吃得到。

每年的冬天,天气好,太阳大的时候,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做糕皮。

大米头一天晚上就开始浸泡,那时候家家户户基本有一个竹制的、颜色发黄的量米杯,一杯一杯地从米缸里把大米舀到陶制大钵头或木质的水桶里,用清水浸泡一个晚上。

第二天一大早把浸泡的大米淘洗两遍后,用石磨磨成米浆 。这磨米浆可是力气活。那时候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一个石磨,有大有小,大的磨起来更快,推磨的得有手劲,人要勤劳,手脚要快,这样才做起来才快。

一般用一个不大不小的勺子,一勺大米一勺清水地加到石磨上的加米加水的孔里,小一点的石磨,一个人就可以一只手推磨着磨,另一只手往石磨孔里加大米和水。大一点的石磨只好两个人一起推磨,一个用一只手主推,另一个人站在对面,也是用一只手帮忙推磨,这样快多了。

就这样一勺大米,一勺水,石磨不停地转啊转 ,稠稠的雪白米浆,顺着石磨的流浆槽缓缓流到石磨口下面的木质水桶里。

磨好的米浆倒入大铁锅里,加入适量的楠草碱,用小火慢慢把焖、煮。

闷到差不多时间,水分也少了,米浆也熟了,变成浓浓的米粿样。这时锅底有锅巴了,就用锅铲把米粿铲起来,锅里米粿刮干净,留在锅底的就是香香脆脆的锅巴了。

糕皮和西瓜一起装卖😊真会做生意

用刀沿着锅轻轻一刮,整块圆圆的锅巴就揭起,这个锅巴可以包事先炒好的腌菜、芋头丝、笋丝吃。

第二次焖煮时,用一块肥肉擦拭铁锅 使铁锅沾上油脂,再加点清水到锅里,烧开,倒入米糊继续焖煮。如此反复几次焖煮~铲出米粿-揭起锅巴,米粿已经熟透,因为加了楠草碱,所以味香,米粿的颜色有点黄。

手粘上油,把这些米粿搓成条状,晾晒一两天,用刀切成片后继续晒,一只晒到干透为止,用洋铁皮箱装好,保存。

要吃时可油炸,可沙炒。我对沙子炒的糕皮情有独钟,油炸的基本不碰,虽然油炸的成本高,更奢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菜油也是凭票供应的,但我就是喜欢沙子抄的糕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