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话的艺术

 田心尔 2022-05-20 发布于河北

请珍惜每个进入你生命的生命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回忆格式化

近几年,我一直在学习说话的艺术,学习如何表达才能让自己和对方舒服,并努力在朋友间和婚姻中实践。

虽并不能达到课上学习的那种效果,但也相当不错了。

有了宝宝之后,我就更加发现会表达的重要性。

比如,老人们经常会对着小朋友说:你妈妈不管你了啊?她不要你了啊?

在一旁做其他事的妈妈听了这样的话语,真是心惊胆战。更别说小朋友那受伤的幼小心灵了,长大恐怕会留下阴影。

有人说,孩子那么小,听不懂的。

听不懂?那她听了之后为什么会撇嘴,做想哭状?

如果换做是你,总是听这样的话,心里会不会好受?

我知道,我无法去改变其他人的说法,我只能告诉我的宝宝,妈妈是爱你的,别听他们的,他们说的不对。

又比如,小甜甜前几天只能吃到自己的左手,右手暂时吃不到。

平时我逗她时,只是强调吃手的动作,并问她香不香,并没有提到过是左手,还是右手。

亲戚来家里,抱着她时,看见小甜甜在吃手,逗她:你吃手啦?

我随口来一句:她最近刚学会吃手,目前只会吃左手。

随即,亲戚便逗着小甜甜玩说:小笨蛋,嗯?你这个小笨蛋,只会吃左手,看把你笨的。

我当时听了,虽然知道家里的亲戚习惯以这样的方式逗孩子,但听了之后,依然觉得这表达欠稳妥。

直接说“你会吃手啦?”多好。

所以,后来,再看到小甜甜吃手时,我便会说:“呀,小甜甜会吃自己的左手啦?真棒!”

然后,小甜甜第二天便吃到自己的右手了,真是很神奇。

以上种种,让我开始思考父辈们的表达方式。他们似乎习惯用嗔怪和愤怒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爱。

比如,小孩子不小心受伤了,他们看到后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先揍一顿,或者先训斥一番。

他们难道不心疼吗?也心疼。不心疼才怪。可他们说不出口。

他们只会用物质方面的好,来表达这种关心——可能是你喜欢吃的零食和饭菜,也可能是你一直想要的玩具或衣服。

总之,他们不会温柔地对你说:“你受伤了,一定很疼吧?我看着都觉得心疼。”

他们往往说的是:“你看你,怎么这么不小心,真顽皮,下次还这样不?!”

而对于刚会走路,不小心摔倒的小朋友,他们则是立马一把抱起,以玩笑的口吻对大哭的孩子说:“看,你把地板砸了个坑。”

然后,发现无济于事之后,就用脚使劲儿踩地,各种责怪地板。

小孩儿还小,走不稳很正常,关人家地板什么事?

说到小孩儿走路和跑,我想起大家通常会说的话就是“别动”、“别跑”、“不要跑”。

可发现,并不管用,有时,小孩儿反而跑的更厉害了。

还有,就是让小孩子端碗时,大人会叮嘱孩子“别摔了啊。”,往往不一会儿就会听到“咣当”一声,即使小孩子已经很小心翼翼了。

这是为什么呢?

研究说,这是因为小朋友接收不到“不”字,只听到“不”后面的字,所以,才会这样。

你可以试着跟孩子说“宝贝,请站在原地,等一等”,或是“宝贝,慢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