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儿要穿热裤上学,老爸一招制服:聪明的父母不跟孩子“讲道理”

 优家教育 2022-05-20 发布于北京
文丨 优宝

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总会忍不住对孩子进行说教。
 
可父母总是只顾着讲自己的大道理,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你的道理孩子真的听懂、听进去了吗?
 

幽默的力量
 
英国就有这么一个老父亲,他14岁的女儿决定穿超短裤上学,这可愁坏了他。
 
妻子和女儿说过很多次但她就是不听,老父亲也曾尝试和女儿理论,告诉她“热裤”这种潮流衣服还不适合她这个年纪。
 
但女儿却总以“我觉得没那么短”为理由,回答永远只有一个字:NO!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出了一个“高招”。
 

视频里小儿子已经笑疯了,女儿也捂着脸不忍直视老爸的妖娆姿势。
 

图片源自:英国报姐
 
但这位老父亲却非常淡定,见女儿还是拒绝把裤子扔掉,那就拿出来和自己身上这件比一比吧。
 
“你那条遮不住屁股的热裤呢?”
 
“让你看看它到底有多短!”
 
“你现在要是穿它去上学,我就每天穿着这裤衩接你放学。”
 
说完还嫌弃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
 

图片源自:英国报姐
 
爸爸滑稽的样子让女儿笑歪了,哪怕他语言中还带着批评、要挟的意思,女儿也不再抵触。
 
同样是在批评孩子,这与我们平常和孩子针尖对麦芒,好像批斗大会似的场景,氛围却完全相反。
 
果然幽默才是解除敌意最好的办法。
 
幽默的沟通更容易让孩子看见父母的真心实意,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才更容易接纳父母的意见。
 
可有些父母说了:

“我们和孩子也没嚷嚷啊,好好和他讲道理他怎么都不听!”

孩子不信父母的话, 别人随便说点什么却深信不疑,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事“怨”大脑
 
孩子年幼的时候,我们经常跟孩子说:
 
吃饭挑食,对身体不好;吃冰淇淋太多,肠胃会不舒服;吃糖太多,容易蛀牙......
 
可到最后他哪件事情真的听了?
 
你急眼了,他就收敛一下;你不在家了,他依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些我们苦口婆心灌输给孩子的人生道理,希望他少走一些弯路的人生总结,似乎同样没有多大效果。
 
该跌的跟头那是一个也少不了,于是父母最常说的四个字就是“我早说过”
 
为什么孩子愿意听老师的话,听朋友的话,甚至听网上一个陌生人说的话,就是不愿意听父母的话呢?
 
曾看过一段很有趣的视频:
 

图片源自:头条新闻
 
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在家里吵吵闹闹,爸爸好声好气地跟女孩说,希望她保持安静。
 
结果小姑娘的脾气还上来了,她生气地对爸爸发火:
 
“你嫌我吵,就是不爱我了。”
 
女儿的逻辑让爸爸哭笑不得。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有项著名的三脑理论学说,他认为:
 
孩子听不进道理,原因在于父母养育孩子的方法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
 

图片源自:知乎
 
我们的大脑分为三层,最里面的是“本能脑”,因为和爬行动物的大脑构造类似,所以又被称为“爬行脑”,负责指挥我们的生理机能;
 
中间一层是“情绪脑”(哺乳脑),负责产生悲伤、喜悦、开心、恐惧等情绪;
 
第三层称为“理智脑”(智脑),负责抽象、逻辑等高级思维。
 
这三个大脑区域平时各自分工,并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运转与合作,优先级别最高的是原始爬行脑,其次是情绪脑,再到理智脑。
 
当人平静时,三个脑互相联接,并由理智脑负责指令。
 
但当人处于愤怒等负面情绪中时,三个脑的链接会断开,由爬行脑负责指令。
 
而情绪脑则比较脆弱,哪边管事便倒向哪一方,并将两方的决定通过喜怒哀乐等形式忠实地表达出来。
 
此外脑科学家们还发现,情绪、情感与掌控智力发育的大脑皮质关系密切,会在宝宝1岁之前形成,以后宝宝的各种情绪会在6岁之前逐渐稳定,并且加强这种联系。
 
也就是说,幼儿的大脑基本是由爬行脑做主的,并逐渐向情绪脑转化;
 
而青春期前后的孩子,则处于情绪脑发育旺盛,理智脑发育不足的尴尬境地。
 
因此无论父母发火还是讲道理,都不能将“教育”信息有效传达给理智脑。
 
那么只有等孩子长大了,讲道理他才能听?恐怕同样不能。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越少,它的教育效果才越大。”
 
所以孩子的年纪不是问题,把话说到心里去,教育才能真正有效。
 

走“心”的教育
 
说回文章开头的那位父亲,幽默的目的除了减少孩子的敌意,更重要的是将父母的身份从高高在上变为平等对话。
 
穿上热裤的爸爸在女儿眼里不再是一位长辈的角色,而是一个和她“一样”的同龄人。
 
“攻心”需要共情,需要对方感觉到平等、被尊重。
 

图片源自:英国报姐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提到,有些父母会问她这样的问题:
 
“孩子哭的时候我已经共情他了,我说,你看起来很伤心,我还一直陪着他,可是没用啊,他还是哭,为什么我的共情不管用呢?”
 
吴臻老师说:“当你共情孩子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你是在体会孩子的感受,还是想着我都共情你了,你怎么还哭啊。
 
如果是后者,那并不是真正的共情,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尝试去控制。”
 
共情时的心态和目的很重要!
 
第一保持好奇。我想知道孩子现在有什么情绪,我去尝试,体会他的感受。
 
第二接纳情绪。不着急让他摆脱情绪,不着急解决问题,你会发现越是接纳情绪,孩子更容易恢复到平静状态。
 
当共情是真正去理解和感受孩子时,共情就会非常有用。
 
走心的教育并非刻意感动,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卢梭所说,它与发脾气、讲道理是世界上最无用的三种教育方式。
 
那些我们想让孩子知道的人生道理,其实并不需要讲得很明白。
 
当你走进了孩子的心里,他自然会以你为榜样进行自我思考与反省。
 
那么这时你所需要做的只有坦然退场,无需催逼更无需说教,给孩子一些时间与空间。
 
孩子脚下的道路需要他自己来走,哪怕跌倒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历练。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