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服时课|近代汉族民间的褂

 掌染草2012 2022-05-20 发布于安徽

褂,是清代男女的主要上装之一,通常是正式场合穿着的一种礼服,有对襟、大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最初仅在满族内流行,而后扩展到全国。《清稗类钞·服饰》中解释:“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谓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称,惟制式不同。”作为外用,有单、夹、棉几种,穿在袍服之外;贴身穿着的为“小褂”,为家常便服,是一个半身小罩褂,穿时袖口白里子翻出。褂并不是清初就开始流行的,“在清初的时候,只有营兵穿马褂。到了康熙之末,富家子弟渐渐也有穿此的,到了雍正时代服之者渐众,以后便无人不服了。”同时,褂也逐渐由实用型向装饰型转化,面料日趋奢华,纹饰也日益繁复。最初由男子穿着,而后女装受其影响便也有了女褂。

民国时期,马褂配长袍成为男子的礼服。民国《服制条例》中规定,“褂,齐领对襟,长至腹,袖长至手脉,左右及后下端开衩,质用丝麻棉毛织品,色黑,纽扣五。”

图片

棕色绸琵琶襟男褂

山西地区棕色绸琵琶襟男褂,形制为琵琶襟,圆领,连袖,前后中破缝,两侧开衩,衣袖中部有拼接。五对一字盘扣,钉鎏金铜扣;通身采用棕色丝绸面料,袖口和缺襟边缘部位有蓝色滚边和彩色机织花边装饰,是近代早期的男褂形态。

图片

深褐色暗花缎对襟马褂

深褐色暗花缎对襟马褂,此件马褂形制为立领对襟,直身窄袖,衣长及腰,以深褐色暗纹绸缎为面料,暗纹为蝴蝶和牡丹组成的“蝶恋花”和以牡丹花卉和寿字组合而成的“长寿富贵”,内衬橙色条纹衬里,对襟处有六对一字细襻,其中领口部位有两粒扣襻,是民国时期的男褂形态。

近代男女之褂差异较大,但都有长短之分,职官外褂过膝,胸背缀有补子;民间男子之褂通常为短褂,又称为“马褂”,而女子之褂则常为及膝长褂,通常统称为“女褂”,亦有及腰者,相对少见。

近代女褂为圆领、直身、平袖,多为两开衩。衣身肥大,款式有对襟、大襟和琵琶襟三种,袖口有挽袖、舒袖两类。衣身有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但基本上都较马褂宽大,可以遮住女性身体起伏的轮廓,是清中期以后流行的一种外衣,周身加边饰、刺绣等装饰,晚清时装饰越来越多,颜色也更加丰富,尤重细节以及色彩、纹样的相互搭配,极尽装饰之能事,常常有“女子夸富比衣俏”之比。是官民常用的礼服形式,婚礼服亦常用褂。

图片

清石青色缎绣凤戏牡丹纹对襟女褂

清代石青色缎绣凤戏牡丹纹对襟女褂,以石青色丝绸面料为面,圆领对襟,直身宽袖,衣身左右开衩,领口、衣身下边有缘边装饰,袖口有米白色挽袖。领口以纽扣系合,衣身以石青色缎带系合。融合多种刺绣手法,装饰各色花卉、宗教器物、凤凰、彩蝶、南瓜等纹样。前胸、后背主图为凤戏牡丹喜相逢团纹,是清代女褂中的一件精品。

图片

黑色绸缎绣圆领对襟女褂

黑色绸缎绣圆领对襟女褂,褂身形制为圆领对襟,直身宽袖,下摆左右低开衩,领袖口及下摆有缘边装饰,袖口拼接有福禄寿主题纹样的白色绣片,领口、衣襟、衣摆处以浅色绣片和织带装饰,二滚四镶,饰边宽度约为15厘米。女褂衣身为黑色纯色绸料,通身未见暗花或刺绣装饰,其简洁质朴的纯色大身与层叠复杂的衣缘相结合提升了服装的内在境界,繁简间的对比展现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境界,为服装带来了灵动与灵气。最为精致的部位为女褂的左右开衩部位,该处饰有几何变形的如意纹样镶边,将原本圆滑顺畅的曲线以硬朗的直线折角所代替,为原本作为传统吉祥符号的如意纹样输入了时尚的气息。由此可见,在清末民初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不止服装的形制发生了改变,传统装饰纹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审美的影响。

图片

清末石青色三蓝绣琵琶襟女褂

清末石青色三蓝绣琵琶襟女褂,衣长及臀,较为修身。褂身为石青色丝绸面料,通身刺绣三蓝绣蝶恋花纹样,牡丹花与蝴蝶以缠枝藤蔓形式勾连,装饰繁复,色彩雅致。

图片

清末大红色缎绣团纹对襟女褂

清末大红色缎绣团纹对襟女褂,立领、对襟、宽袖、阔摆。通身为大红色丝绸面料,领周饰“圆领”镶边,精巧秀丽。领、下摆、开襟等处白色镶边上彩绣菊花图案。在女褂的前后各有三个仕女戏蝶团纹,下面两个团纹为镜像分布在衣身的左右衣片上。此外,红色的丝绸底料上均匀散落各式刺绣花卉。女褂袖口阑干为宽窄相接的两段式拼接,衣领与衣襟、衣摆部位为一层镶边。女褂整体色彩艳丽、形象华美;对襟、开衩部位有如意云头装饰,寓意四合如意。对襟处装有四对黑色细襻。此褂的扣襻、边饰及开衩处均有黑色细边点缀,它使整件衣服的轮廓更加清晰,视觉效果强烈。本件女褂作为一件婚礼服,白色与红色的结合顺应了中西合璧的时代潮流,而工整对称的布局、充满了吉祥寓意的精致刺绣与如意纹样无不彰显了那个时代女性精巧的手工与聪慧的内在。

图片

清末藏青色暗花绸缠枝牡丹纹女褂

清末藏青色暗花绸缠枝牡丹纹女褂,形制为圆领对襟,宽身直袖,圆摆,左右低开衩,后中破缝,领口及下摆有缘边装饰,挽袖部分遗失。衣身面料为藏青色缠枝花卉蝴蝶暗纹绸;衣襟、衣摆处有黑白色宽条状饰边和彩色窄条机织花边,挽袖缺失,衣襟处五对细襻,钉鎏金铜扣,是当时中老年女性的典型上衣。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