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论清朝皇帝名声好,当属“职业皇帝”雍正

 趣历史 2022-05-20 发布于辽宁


早在清末民国时期就有很多著名历史学家例如孟森等人对雍正帝的勤政做出各类夸赞,这也确实是事实,在当时清朝也称得上是爱国爱民的好皇帝,也是一代明君。

雍正皇帝名为胤禛,属于爱新觉罗氏,众所周知,雍正是一位励精图治,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古往今来,历史学家都以“职业皇帝”一词评价他。纵观整个清朝,所谓的“康乾盛世”若没有雍正的存在,恐怕也难以实现,但是仅仅因此而说雍正是清朝名声好的皇帝,这样的称赞是否过誉了呢?


勤政爱民,励精图治

据《清实录》记载,他在位12年零8个月,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日均批阅奏折约10件,皆为亲笔朱批,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比奏文还多,竟有1000多字。

汉字朱批多达1000多万字。这说明雍正每天要看好几万字的奏折,而且在位期间他是日日夜夜,勤勤恳恳的,不知疲倦的坚持去批阅奏折,凡事亲力亲为,雍正的这份毅力与恒心,迄今为止也是很难有人坚持住的。

1、雍正事必躬亲

自康熙皇帝以来,参与密奏之人仅一百左右,而雍正在位时,将密奏权利开放至两千多人,这就导致了每天从各省部送来的奏章,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加之西北战事密切之时,不得耽误片刻,因此雍正批阅密折就要到深夜,而三更天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凌晨三点左右,雍正就要开始早朝,所以他每天的睡眠是不足四个小时的。

2、雍正批语成册

以现已出版的《雍正王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为例,当代人将雍正的批语集结成册后发现,他的批语竟高达1000多万字,这其中又包含1200多位官员,当然这还不包括他还有500多万字的一些文章。在位十三年,总产1000多万字,真是的宵衣旰食,殚精竭虑,这也更加凸显了他“职业皇帝”的称号,不得不令现在的世人敬佩。

3、惜时如金,平易近人

雍正帝自奉“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因珍惜时光,故一年只给自己放三天假:冬至、除夕、万寿节。与他儿子乾隆相比那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他一直忙碌于朝堂之事,以勤先天下,而且对待他人完全没有皇帝的架子,不但平易近人而且谈吐豪爽,既勤于政事又不失风度。

整顿财政,以利民生

康熙末年,国库空虚,吏治不清,雍正登基伊始就深知康熙后期的经济制度问题。因康熙在位时依靠富民政策的实行,加速了贫富矛盾的积累,太平盛世早已远去,雍正此时即位也算是“白手起家”。针对现实,结合了他自己的思想,即位不到一个月他就开始清理钱粮亏空,严查贪污腐败,整顿国家财政。

1、设立会考府

雍正将钱粮亏空的矛头首先指向了贪官污吏的横行,因清查亏空故设立会考府,会考府是一个独立的中央核查审计机关,从此各地方上缴税银或报销开支,各部院动用钱粮或报销经费都要通过会考府稽查核实,谁也动不了手脚,在清查亏空中难免会涉及到贵族和高级官僚,对此雍正一样不手软,无论是何人都绝不宽待。

当时山东出了个贪官李元龙大贪特贪,雍正皇帝在批奏折的时候给山东巡抚出主意,让他从李家追出十几万银子来搞地方建设,既然贪官取之于民,那当然还是要用之于民,雍正皇帝还说要把贪官抽到山穷水尽为止,不仅贪的要吐出来,原来的也要拿去,连下一代也要一起变成穷光蛋。

在雍正治贪惩污的铁腕重锤下,全国一片抄家声,雍正也因此得了个“抄家皇帝”的封号,打击贪官追缴欠款,用制度来反腐败,确实手段了得,但他反腐的主要目的不是整人而是倡廉,所以说雍正为国为民真的是清朝第一人。


2、耗羡归公

因清初沿用明朝的制度,征收钱粮时加收“耗羡”(碎银加火铸成银锭时的折耗,亦称火耗),因此地方官任意加征,中饱私囊,百姓负担增大,故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他把从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设立制度让官员开始去养廉银,他的用意当然也还是在打击地方上的一些官吏的随意摊派等行为。这一制度的实行不仅减轻了百姓负担,而且也增加了外官的薪给。

3、摊丁入亩,官绅纳粮

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以前的“人头税”,丁银与田赋以田亩多少为征收依据,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雍正爱民,为百姓们推行这一举措也解决了民生疾苦,释放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举措。

在我国古代征收收税款,官绅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奉行不必当差不交税,这也说明了当时的农民阶级的薄弱。但雍正推出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就是让他们也交税当差,当然这也不代表着真让他们去服兵役和徭役,也可以用银两兑换购买。但由于这项举措触及到了官绅利益,因此实行起来有较大难度。

雍正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还是强制实行了该项措施,虽然必须暂时牺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但是官僚士大夫的这种暂时的利益牺牲也是为了王朝巩固之后能够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改制度,善用人

雍正五年(1727年)期间,雍正帝已经做好了准备,即将对准噶尔部开始使用兵力,而真正开始进军征伐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未出师前,雍正自称:“选派将领,悉系镇协中优等人才,拣选兵丁,率皆行武中出格精壮,殊非草率从事。”

但事不遂人愿,因兵将轻敌,骄傲自满,前线连吃败仗,故开始谈判。雍正帝消灭对方的目的没有达到,故吸取经验并结合此次西北用兵开始重改制度。

1、设立军机处

雍正七年,为了加强自己的皇权,实现专裁,因此开始正式设立军机房,选择内阁中谨密的人才入职缮写,主要为了用来处理一些紧急的军务,并且能够辅佐皇帝。在雍正十年(1732年),改名称为“办理军机处”,简单来说就是称为“军机处”,在军机处中任职的官员可是大有来头。

军机处中的大臣均是通过雍正亲自挑选而来的,大部分都是雍正的亲信,并且由内阁大臣兼任,并且因为是兼职,故没有俸禄,他们全部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活动全部在雍正的眼皮子底下,但是即使如此,各路官员还是抢着能进入军机处,这毕竟代表着的是雍正的信任。

军机处的设立也让雍正有了固定的帮手,这更加方便了他能够及时处理政事,所以比权力,雍正比明太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也称得上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之一。

2、赏罚分明、善于用人

谈到雍正那就不得不说一下大家都比较了解的年羹尧大将军了。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尧以及隆科多。先后任命年羹尧为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让他赶赴青海去平定以及征讨厄鲁特罗卜藏丹津的叛乱,而年羹尧也不负圣命,打了胜仗,被雍正封为一等公,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王,也因此名声显赫,被雍正赏识。

隆科多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步军统领、兼理藩院,赐太子太保衔,一身官职,属于雍正的对内帮手,其实主要的是还被雍正帝尊称为“舅舅”。雍正帝重视吏治,而且赏识执法严,作风雷厉风行,严猛行政的人才,但是世事难料,也许正是因为两人名声过盛,终归还是落得被雍正整肃。

雍正赏罚分明,对于一些有开拓气魄,政绩显著的官员,例如田文镜、李卫在河南、浙江清查钱粮做得好,则雍正把他们誉为“模范督抚”。雍正一朝宠信四位臣工:李卫、田文镜、张廷玉、鄂尔泰;其中李卫和张廷玉为汉人,田文镜为汉军旗人,由此可见雍正帝是确实了解并重用汉人。

总结:

康熙退位时,国库空虚,留给雍正帝的仅有八百万,但是在雍正退位的时候,留给他儿子乾隆的却有六千万的国库,而乾隆退位时,国库空虚,根本都统计不清。都说康乾盛世,但是在这其中真正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非雍正莫属。

即使在我们的认知中,康熙是很厉害的,他毕竟还是完成了削三藩,乾隆也是非常厉害的,建立了乾隆盛世,但这盛世有一半可都是雍正打下来的。所以说如果没有雍正,康乾盛世将不复存在。

古往今来,勤政的皇帝可能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做的夜以继日批阅奏折,为民谋福利减重担的却少之又少,清朝时期,论名声好,雍正名副其实,所以称雍正为“职业皇帝”一点都不为过,这个称赞对于雍正而言当之无愧!但是仅仅在位十三年也间接说明,凡事亲力亲为更多的还是消耗了自己本身,这件事也值得后代深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