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长记录244丨最是家里的笋香扣人心弦。

 给唯一的你 2022-05-20 发布于湖南

我们的第244篇成长记录:

「最是家里的笋香扣人心弦」

竹,自古就是四君子之一。人们不仅看到了它的坚韧不拔,吃货们也看到了笋的脆甜可口,鲜嫩多汁。

在繁华的都市里,笋算是稀罕物,要有经验的挖笋人走上一遭竹林,用锄头刨上很多下土,才能找到未出芽的笋。

这是自然的馈赠,是自然赋予生活在现今钢铁森林中人类的难得的鲜美。

近日收到了爸爸妈妈寄来的快递。

泡沫箱中的六个玻璃瓶装着奶奶新做的油焖笋,安然无恙地来到了我的面前。许久不吃油焖笋,甚是想念,晚饭时迫不及待打开了一瓶,入口细品,还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奶奶家在竹乡石门,是一个群山环抱中的小山村,一条溪流自山间奔流而下穿过整个村落,为安静的山村增添了几丝活泼的气息。

这里山上遍布的不是茂密的树,而是苍劲的竹,无数的竹汇成一片片竹海,山风吹过,那层层叠叠翻飞的竹叶便像是翻滚的浪花,伴着竹叶的喃喃细语与宁心的淡淡竹香。

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大多以竹为生,以笋为食。

一年四季,大自然都会馈赠给竹山不同的礼物。有“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的春日雷笋;有外形粗犷、浑身带毛的“大块头”毛笋;有在地下“横冲直撞”的鞭笋;还有匿于土层之下,“深藏功与名”的冬笋。

每一种笋都有不同的口感,也有不同的烹饪方法。

比如雷笋可以切块炒肉,也可以经过长时间焖制做成油焖笋罐头。而鞭笋适合以大量的盐巴腌制成羊尾笋,食用时可切丝以麻油凉拌,或入汤增加咸鲜感。毛笋可以切成大块与肉红烧炖煮,或者与咸菜搭档做成咸菜烤笋。冬笋最难寻找,也最是鲜嫩,搭配咸菜入汤能最大程度保留它的原汁原味与松脆可口。

村里的人在挖笋售出之后,自家总会剩一部分晒成笋干、腌成咸笋或制成油焖笋罐头。

我从小吃得最多的就是油焖笋,这也是奉化的特产之一。

遗憾的是每次到了时节,奶奶要大锅烧制油焖笋时我都还在读书,所以没有全程参与过烧制过程,不过在爸爸的讲述下,我对油焖笋的烧制过程也有了一些了解。

油焖笋的食材最好选用春季的鲜嫩雷笋,手工剥去笋壳,经过溪水冲洗,切成笋块,放入大锅中经热油煸炒后,加入酱油、白糖等简单的调味料,再用农家土灶慢火焖制数小时。

油焖过的雷笋保留了刚被采摘时细嫩爽脆的口感,一些根茎部分的纤维也被油浸得酥烂容易咬断,丝毫没有“渣”感,鲜香爽脆,咸度适中。油焖笋于我而言不仅是下饭的可口菜肴,更是家乡的味道与记忆。

如今远在湖南再尝一口油焖笋,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酱香入笋,而乡思入心。

正好看到朋友圈中有一位高中同学转发了一条推文,“140多瓶寄往上海的奉化特产油焖笋里藏着一封老人的手写信”,一位来自宁波奉化的退休教师,挖300多斤笋,经过8小时土灶烤制,一直忙到深夜11点钟,将140多瓶鲜嫩脆爽的奉化特产油焖笋送到运送蔬菜物资到上海的负责人手中。

信中写到,“今年是我离开上海的第60个年头。上海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于这位老人而言,油焖笋承载着他对养育过自己的这片土地的深情与回报,虽然只是一瓶小小的油焖笋,但也饱含了他对上海人民最真挚的鼓励与祝福。

不论是于我还是于这一位老人而言,油焖笋都不仅仅是一瓶笋,而是于疫情中的深深乡情。五月已至,春色正浓,愿疫情快快散去,我们与家人都能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团聚。

BeTheOne Saying:

有一个访谈问中餐与其他美食的区别,最让我感触之深的一个回答是“中餐是家的团圆,家的味道”。

各家有各家的味道,游子有游子的记忆。在作者的心中,奶奶的油焖笋就是家的味道。千丝百味于笋入口的瞬间化为记忆的涌现,对故乡的思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