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天热,吃“黄小米”相当于吃人参,健康少生病

 一葉一如来 2022-05-21 发布于广东

四季养生首选

黄小米

药食同源食品

图片

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劳,开肠胃”。

——《本草纲目》

图片

图片
和胃安眠:小米所含的色氨酸有助于养胃安眠,而色氨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得;小米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可缓解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疲惫乏力等症状。
降低血压:小米所含有的B 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能够起到抑制血管收缩、降低血压的作用。
美容养颜:小米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可以淡化皱纹,预防色素沉着,防止面部色斑生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避免用冷自来水煮小米,因为水中的氯气在煮的过程中会破坏维生素B1,使营养成分流失。另外,小米不要清洗太多次,也不要太用力,以免外层的营养成分流失。

图片

图片

民以食为天,上古中医一直都是强调“药补不如食补”,并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饮食保健,认为这是防病治病、健体延年的基础。

《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各类食物均有他们独特的滋味,但不外乎辛、甘、酸、苦、咸,这五种基本味道的融合。

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中粟米最佳。粟米又称小米、谷子、粟谷。小米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得土气最厚,为脾之果,最养脾胃。

小米味甘、咸,性凉,味甘色黄入脾胃经,味咸入肾经。小米乃五谷之首,既养先天之本——脾胃,又养后天之本——肾脏,成为养生保健之佳品。

小米是五谷中养生保健的佳品。中医认为,同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


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小米熬粥营养丰富,还有“代参汤”之美称,今天就用南瓜和小黄米给大家分享一道小米凉糕吃。

图片

美 食 推 荐

准备食材:

小黄米、南瓜、清水、豌豆淀粉、芝麻油

具体做法:

图片

1.这是提前用清水泡了两个小时的小黄米,我用了150g。

图片

2.南瓜去一下皮,只需要100g就够了,再切成块,上汽后蒸15分钟。

图片

3.趁热用擀面杖捣成南瓜泥。

图片

4.锅中水开后把小黄米下进去,然后转小火,煮了10分钟,煮成这种状态就可以了。

图片

5.把南瓜泥倒进去,用勺子拌匀。

图片

6.30g豌豆淀粉里倒入50g清水搅匀。

图片

7.搅匀后直接倒在锅里头,小火不停地搅动三到五分钟,像这样就好了。

图片

8.模具盘子里要抹点芝麻油防粘,然后倒进去用铲子抹平,把它放凉,冷藏一下口感会更好。

图片

9.做好后倒扣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图片

10.这样一道营养美味的小米凉糕就做好了,吃起来香甜味美,很适合在夏天吃,如果觉得味道太淡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点白糖或者蜂蜜,喜欢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试试。

小 米 食 疗 方

1、小米红糖粥---气血不足

小米100克,放沙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适量红糖,米熟后食用。用于体弱者补益或产后气血不足的调补。

2、小米山药大枣粥---脾胃虚弱

小米100克,怀山药30克,大枣5枚,红糖30克,共煮粥食用。可健脾胃、益气血。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之泄泻及气血不足体质的补益。

3、小米山药糊---消化不良

小米与怀山药等量,炒黄,共研细末,加水煮糊调白糖食用,用于小儿调养或小儿消化不良。

4、小米黄芪粥---体虚气虚

小米50克,大红枣15枚,黄芪15克煮粥,加红糖适量食用。主治产后体虚。

5、小米半夏汤---失眠

小米15克,制半夏4~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胃不和引起失眠。

6、小米芝麻糊---强身补肾

小米500克磨面,炒黄,芝麻180克炒黄打碎,每次取小米面30克,芝麻10克,白糖酌量,白开水300毫升调服,早晚各1次。

7、小米桂圆粥---睡得越来越香

如果出现失眠、健忘、头晕、心慌等情况,桂圆就能在补充气血的同时,起到安神解忧的作用。小米本身也有安神作用,和桂圆一起煮,可以说是“强强联合”。

8、小米绿豆粥---清热降火不伤胃

都说“苦寒伤胃”,一般降火的食物对胃都不太友好。不过,绿豆就比较温和,降火的同时还能“润燥”,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而小米也是护胃的食物,两种食物一起煮,就不怕伤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