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阻击战 郑维山 张北阻击战,是我张家口卫戍部队在张家口战役中,为抗击迟滞偷袭张家口的傅作义部队,在张家口以北地区所进行的防御作战。这次战斗,对于掩护晋察冀党政军领导机关撤出张家口和大批人员物资的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6年夏,内战爆发后,蒋介石即指挥部署在华北的近40万军队,依据抢占和控制的华北(除张家口以外)大中城市及交通要道,向我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晋察冀解放区发起进攻。那时,我任张家口市卫戍司令员,刘秀峰任政治委员(张家口市市委书记兼)。 记得9月的一天,聂荣臻司令员早早地把我叫去。他简单地问了一下市区的治安情况后说,战火已经烧到张家口了,你有何考虑。紧接着又间我熟悉不熟悉张家口的地形,附近有哪些地形可以利用等情况。1945年9月我刚任卫戍司令员时,曾对张家口市内外及附近的地形作过勘察研究。我把当时勘察的情况简单地向聂司令员作了汇报。大意是:张家口北面是草原,南面为丘陵地带,东西两面为山地,又有铁路、公路交通要道。要守张家口,东面怀来、下花园、宣化,西面阳高、天镇、柴沟堡,地形较为有利。张家口以北无险可踞,只有狼窝沟一带地形可利用,但又不易对北防守。因此,难以构成对张家口的整体防御。 之后,聂司令员等军区首长先后到张家口东西两面勘察地形。并根据地形、敌情,从战争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为一城一地所束缚,在给予敌一定打击后,放弃张家口的作战部署。并于9月16,17日两次致电请示中央军委。 9月18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军区的提案,并指示军区“集中主力于适当地区,待敌前进时,歼其一个师。得手后,看情况如有可能,则再歼其一部”。军委强调:“这个计划应在保卫察哈尔的口号下进行动员,但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 9月29日2时,敌人开始进攻。东线,敌先后以6个师的兵力,在飞机、炮火掩护下,向我实施多路、多波次进攻。我东线部队在肖、罗指挥下,打得非常顽强。连续消灭敌两个整团又一个营,毙、伤、俘敌1万余人,挫败了敌人的进攻势头。 蒋介石急忙派参谋总长陈诚亲自到南口坐阵指挥,将预备队投入战斗,也未能突破我军阵地。 南线,杨成武司令员指挥的6个旅,在东线怀来打响后,突然出现在平汉线上,向平南、保北敌之侧后地区,猛烈攻击,5天攻克4座县城,夺取高碑店至漕河和于家庄至清风店之间全部车站,控制了250余里铁路。迫敌又将战役预备队南调增援,有力地配合了主力作战。 与此同时,冀热辽军区部队亦乘机向敌侧后出击,数日歼敌7000余人,收复冀东地区3座县城。 平绥、平汉、冀东战场同时奏捷,沉重地打击了东线敌人的气焰,威慑西线傅作义部不敢冒然东犯。应当说,张家口战役这一阶段的防御作战是相当成功的。 9月30日,军委通电军区:“傅作义不可能出很多兵力向东,且有张宗逊、陈正湘两部箝制”。要求军区集中全力配合民兵各个击破东线敌人的进攻。同时,军委为了加强张家口西面的防御力量,解除晋察冀部队东线作战的西顾之忧,于10月1日命令晋绥军区采取下列行动:一是在丰镇、集宁、兴和、陶林、凉城地区开展游击战,积极袭扰敌人,迫敌分散。尔后寻机集中力量每次消灭一两个连,以此牵制傅作义部队,使傅作义配合东线进攻张家口,只能集中两个师左右。二是张(宗逊)应遵照贺(龙)李(井泉)电示,率三个旅迅速过路东至阳高、天镇、怀安地区,与陈正湘纵队靠拢,集中10个团之兵力,由张宗逊统一指挥,运用内线作战的经验,以4(5):1之绝对优势兵力,每次消灭敌一至两个团。只要打如此两三个胜仗,不仅傅作义东进企图可以击破,绥东局势亦可开展。 在战法上,军委强调要注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明确指出:只有歼灭战,才可能培养我军战斗作风,打出威风,提高士气。只抗击不进攻,只击溃而不集中力量歼灭敌人,是打不出威风来的。军委的上述指示无疑是正确明了的。依此,晋绥部队箝制打击西线傅作义,晋察冀部队集中全力打击东线进攻之敌,只要东线打破敌之进攻,西线傅作义也就不会东犯,粉碎敌向张家口的第一次进攻是完全可能的。 但是,战争的胜败是诸多因素决定的。在激烈的战役战斗中,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个偶然的客观因素,一个突发事变,有时会影响整个战役战斗决心的实现。张家口就是在敌情发生出乎意料地变化的情况下弃守的。 按照军委部署,10月4日,张宗逊副司令员率部东移,到达张家口以西预定地区,并积极行动,主动出击,拦住了傅作义沿平绥路东进的去路。 傅作义对蒋介石要他离开绥远老巢,远征东进,本有顾虑,但又不能不故作态势,以掩人耳目。所以,他以第35军军长鲁英麟指挥该军主力新编第32师和暂编第3军朱大纯的暂编第17师,扩大番号,伪装成两个军,大造声势,扬言要沿大同、阳高东进张家口,以应付蒋介石。名为主攻,实则佯动。仅以刘春山的骑兵第4师和鄂友三的骑兵旅及刚刚收编的杂牌骑兵部队组成快速先遣队,由孙兰峰指挥,自集宁向尚义地区先机行动,视战局发展而动作。如东面孙连仲发展顺利,就快速出击,直插张家口。胜了,既捡了便宜,又可向蒋介石卖乖;败了,损失的不是嫡系部队。其主力第35军郭景云的第101师、暂编第3军安春山之新编第31师,暂编第11师和司令长官部机械化部队集结隐蔽于远离战场的集宁地区,由董其武指挥,对外佯称是第35军的后续部队。 当得知东面孙连仲损兵折将,西面共军又加强了防御,挡住了去路时,傅作义部更加举步不前。但在蒋介石的再三督促下,傅作义一面虚造假象,派司令长官部副官亲自带人到大同号房子,派人到平绥路沿线征集粮草,大造东进声势,但实则与蒋介石面和心离,坐观孙连仲挨打。 10月8日,蒋介石见东线失利,西线傅作义只打雷不下雨,按兵不动,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又玩弄其调动地方军的惯用伎俩,将张家口划归第12战区,以城相许,调动傅作义出兵。 傅作义见有利可图,立即假戏真唱,南路两个师由鲁英麟率领,继续虚张声势,拔营东进,向兴和方向佯动;北路由孙兰峰率骑兵第4师等先行,其主力第101师,暂编第31师,暂编第17师、暂编骑兵第4旅和机械化部队由董其武指挥,自集宁地区出发,绕道商都、经大清沟突袭张北,尔后,从北面偷袭张家口。 张北县在我第7军分区内,由该军分区司令员陈宗坤率两个团驻守。该部在前一天就发现大清沟方向有敌活动,却误认为是小股敌人袭扰,即绕道出发,前去围歼。张北县城仅留一个人数较少的连队守卫,致使敌先头部队乘虚而入,未遇任何抵抗即至张北城下。恰在这时,我派出执行警戒任务的卫戍司令部警卫团一个连到达张北城南,在向我报告了敌情后,即投入战斗,增加了守城力量。 我事先对傅作义偷袭张北和我张家口以北地区兵力空虚等情况并不清楚,只知道主力在东西两面,而且作战顺利。但是,对于张家口以北的地形我是了解的。那里几乎是一马平川的大草原,只有位于张北与张家口之间的狼窝沟一带地形可作屏障,但山势多为北陡南坡,不易向北坚守。这里又没有部队,敌人会不会以小部分兵力从这里进攻?出于不放心,8日凌晨2时半,我派警卫团团长李金时率5个多连的兵力,去张北一带警戒。并命令团长李金时带一个步兵连和机枪连一部乘车先行,其主力由副团长邹新民带领,徒步跟进。 8日9时,我先头一个连到达张北。10时,敌骑兵700余骑,开始攻城。我警卫团一部与原守城连队在李金时的指挥下,依托城墙,抗击敌人,掩护该县和分区党政军机关转移。战至12时半左右,敌兵增至2000人,并以炮火轰击。张北城西门被突破。敌突入城内与我巷战。下午2时,我守城部队建制被打乱,但仍以班自为战,人自为战,依托房屋院落打击敌人,直至张北党政干部撤出县城后,我守城部队即分散越墙突围。下午3时,张北陷于敌手。 下午4时,警卫团后续4个连赶到城南。但遭到敌机轰炸和骑兵袭击,部队被冲散,损失严重。余部边收容边向狼窝沟退守。 张北,是张家口的北大门。张北失守,张家口以北仅剩下狼窝沟一道屏障了。 狼窝沟,位于张北城南25里处。敌骑兵若从张北出发,不用半个小时即可到达。敌若突破狼窝沟,可直逼张家口。此时,张家口市内,绝大多数人尚不知敌已占领张北,正从北面向张家口袭来,更不知我在张家口以北地区无主力部队,党政军机关、学校、大批物资尚未转移,情况万分紧急。当时,只有守住狼窝沟,坚决阻住敌人,争取时间,张家口才能得以有秩序的组织转移。但是,张家口地区无机动部队,西线部队调动不及。市区仅有我教导旅,而且经过1个多月的集宁战役征战,刚刚归建,尚未得到休整补充。经聂司令员批准,我命令旅长李湘、政治委员张明合立即率部出发,抢占狼窝沟,坚守防御,抗敌进攻。 此时,军区、军委已得知敌人偷袭张北的消息,毛泽东主席亲拟电稿,电示聂、刘:“闻傅作义一部,窜至张北,必须立即击灭,巩固后方;傅作义还可能以一部东进,你们必须准备击退该敌。”显然,这时军区、军委尚未得到蒋介石将张家口划给傅作义的情况。因此,难对傅作义东犯意图和兵力作出正确地判断。军区分析,从北面偷袭之敌不足2000人;军委估计傅顽东进至多不过万人左右。 直至9日上午,军区接到内线密电后,方知敌情可能有较大变化,即通电各部并报军委。电称:“据密息,傅顽101师、31师之电台,自昨日((8日)23时起未出来,似在东进。骑第4师电台联络频繁。”军区判断敌人已经在东犯途中,遂立即组织西线野战司令部,统一指挥晋绥1,2,8各旅.、第4纵队之陈仿仁旅,1,6,7各分区,决定由张宗逊任司令员,陈正湘任副司令员,准备抗击傅作义东犯之敌。 但此时,对于敌之进攻方向、使用的兵力仍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军区认为敌进攻的主要方向仍在张家口以西和西北兴和、柴沟堡方向,进攻兵力为两个师。 实际情况是:敌突袭部队为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4个骑兵纵队、1个炮兵营和装备有10辆战车、40辆汽车的机械化部队,主力在2万以上。以骑兵第4师为先导,提前出发,主力于8日晚,由集宁以东地区出发。9日到达兴和、尚义。以一部骑兵由孙兰峰指挥自兴和向柴沟堡实施佯攻。主力按101师、新编第31师、暂编第3军司令部、机械化部队、炮兵、暂编第17师的序列,沿骑兵第4师开辟的道路向张北、狼窝沟扑来。 而这时,张北已被敌先头部队骑兵第4师占领,狼窝沟地区,只有我刚刚到达的教导旅和警卫团余部。且经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建制不全,粮弹不足。 一场恶战迫在眉睫。 教导旅到达阵地后,部队立即进行政治动员和战斗准备,提出“坚决阻击敌人,誓死保卫张家口”的战斗口号。并依据狼窝沟地形,构筑了多道防御阵地,兵力作前轻后重部署。旅长李湘将自己的指挥所设在狼窝沟以北沟门口的第一道阵地上,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警卫团副团长邹新民,将该团余部编为3个连,紧守在狼窝沟口的左侧,准备随时加入第一线战斗,消灭突入阵地之敌。 10日上午10时,敌以3个团的兵力,在飞机、炮火掩护配合下,向我狼窝沟阵地发起多波次攻击。战斗一开始就打的非常激烈。教导旅、警卫团指战员打的十分顽强艰苦。 教导旅原是由冀晋纵队第1旅与晋察冀军区教导师精简合编的,成份老,骨干多,相当能打。在集宁战役中,由于第一次与敌骑兵作战吃了亏。如今仇人狭路相逢,分外眼红。连续打退了敌骑兵的17次集团冲锋。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的教导旅第1团打的更为顽强。数度与敌白刃格斗,将突入阵地之敌驱出。但终因敌众我寡,战至中午,我第一线阵地为敌突破。敌乘势向狼窝沟、黄土坝、草狐坝我第二道阵地攻击。情况危急。 不久,第二道防线亦被敌突破。我命令教导旅转入机动防御,以坚决地战斗迟滞敌人。并向聂司令员报告了情况。 10日12时,军区电告各部队并报中央军委:“傅敌乘空突入张北,本日敌骑(后面可能有步兵)向我张垣以北狼窝沟以及长城线进攻。前面只有李湘部…… 张垣空虚。敌已突破二道防线,正在长城线与空(军)配合猛犯中,我各方均增援不及,张垣危急。” 敌人进攻之快、之猛,势头之大是出乎意料的。10日13时,军委终于查明了敌情并电告军区:北平息,进攻张家口任务,蒋已交给傅作义,你们必须严防傅作义部于数日内进攻张垣。你们必须数日内布置好巩固张垣之防务。傅部来攻至少有两个步兵师及一个骑兵师,约1万至1.5万左右。 这一情况的得到,我想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来的太晚了。 傅作义主力部队已于张北以南展开,向张家口进犯。其先头部队已突破我两道防线,距张家口市已不足40公里。在这一地段内,除了教导旅及警卫团部分兵力外,别无他部。 教导旅不愧为抗日骨干组成的部队。他们转入机动防御后,不畏强敌,利用狼窝沟至张家口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充分发挥游击战之长,以前面阻截,两翼侧击,背后袭扰等手段,使敌每前进一步都付出代价,有效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 10日17时,部队转至张家口南天门以北地区,再一次进行坚守防御部署。 教导旅作好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准备。此时,张家口市内除军区司令部外,大部机关、人员和物资已转移。我急赶到军区司令部,向聂司令员报告了情况,请聂司令员撤出张家口。聂司令员问了城里转移情况,很轻松地说,把张家口这个包袱先让给傅作义背上吧!早晚我们会回来的!并嘱咐我,对市内的民用设施和建筑不要破坏掉。 18时,聂司令员拟电向中央军委报告,军区及边区政府一级机关撤出张家口。之后,聂司令员留下军区司令部几个参谋,随我卫戍区司令部行动,带着随行人员从容地撤出张家口。 11日晨,张家口最后一批人员物资撤出。教导旅随后向宣化方向转移。抵达宣化后,以一部兵力进至宣化至深井间,担任警戒任务,以保障各机关安全转移;一部进至下花园野司附近,担任掩护野司后方安全的任务,直至战役结束。 早在战役结束的前一天,即聂司令员离开张家口时发电之后,毛泽东主席亲拟电文连续两次复电军区,称:我军任务重在歼灭敌有生力量,不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望本此方针,鼓励士气,团结全党,完成中央给你们的任务。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电报驱散了我们心头由于撤出张家口所引起的阴影,鼓舞了部队士气。后来,军区在涞源的会议上又以此方针,总结了张家口战役的经验教训,统一了全区部队的思想。 张家口是热察战略基地中心,是敌必争之要点。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特别是大同集宁战役后,张家口两面受敌的形势日趋严重,张家口的弃守只是时间间题,但以张家口为钓饵,大量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则是可能的。 可是,由于对西线敌情变化掌握不及时,估计不足,忽视了张北方向,使敌人乘虚而入。在危急情况下,张家口市卫戍部队教导旅、警卫团不拘泥于任务分工,扩大警戒范围,积极掌握情况,主动出击,顽强战斗,消耗迟滞了敌人,为张家口市领导机关、人员、物资有秩序地转移,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1990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