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子华回忆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

 兰州家长 2022-05-22 发布于甘肃

地道战是人民创造的

敌人碉堡密集,不断包围村庄,人民要

文章图片1

经常向野地逃避,既费时间,又常被逮捕。地道斗争最初是在距离敌人据点较近,受敌人骚扰最厉害的村庄产生的,是一个群众叫做“蛤蟆蹲”的简单的防身洞。蠡县靠近保定,饱受敌人的残害,敌伪经常来骚扰,群众不敌呆在家里,就在野地道沟中挖个洞,作为防身的地方。但没有出口,易被敌搜出。一九四O年九分区独立营有两个战上,无意中把两个掩体挖通,群众也体验到单个洞易受损失,发展到多挖洞口,这就是挖地道的开始。

敌人发觉后,专门搜查野外的地洞,地洞转到村内,变成了群众的行动。后发展到把许多家地洞连接起来,构成一定距离的地道,由此正式的地道首先在蠡县三区出现了。此后任丘、高阳等敌人“蚕食’地区迅速推广。

于是群众可以不跑远道且不怕敌,工作人员可以不离开村庄,坚持工作而不遭逮捕;民兵被敌包围以至敌进村,仍可依地道退走或与敌进行抵抗。同时各家都把临街门窗封死,对着街道挖出枪眼,各家院墙挖通,房顶与房顶之间用板架道,敌进村时可用高、中、下三层战线立体战打击敌人,但主要战线是地道斗争。地道的构筑必须要多设出入口和通气孔,多设秘密洞和迷惑洞,多设岔路、活路、死路、陷阱、翻板,并与爆炸斗争结合起来。若敌人堵死各个出口,民兵即由地道转至村中间的高房上,继续抵抗;再不能支持,即由地道转入村外,从外线打击敌入。

对地道的作用如何看?在区党委委员中引起了争论。

有的同志认为:在敌人面前应该是进攻,而钻地道只能藏,不能打,一旦被敌人发现,只好束手待毙,因此地道是消极的,是右倾思想的反映,主张不用地道。另一部分同志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主要是积蓄革命力量,坚持斗争。挖桐正是毛主席说的保存自己,是为了消灭敌人的原则,它是积极的,不是右倾保命。受了损失,说明地道不完备,应该设法改进,不能因为受损失把地道否定掉。争议结果,意见还没有统一。

我于一九四一年秋,决心带上几个同志到蠡县三区和其他一些县作了调查,并向区党委作了汇报,区党委思想一致了,才肯定了地道斗争。随即发了文件,要求开展地道斗争,这样,地道斗争就广泛开展起来。一九四二年,我把调查研究结果写成《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一书。

定南县北坦村的大惨案,是一个血的教训。北坦村的地道斗争原是很有成效的,但附近利庄没有开展起来,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敌三百余合击北坦村一带,附近十余村的人民蜂拥至北坦地道内隐蔽,汉奸敌探乘机混入,地道内秩序很乱,民兵无法活动,敌人就从顶上掘开,施放毒气,窒死八百多人。

蠡县县委和县大队连续遭到敌人袭击,县委机关被摧垮,几十人的县大队只剩下五六个人。于是蠡县重新恢复了挖地道工作。

一九四一年后,敌人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和残酷。蠡县三区为了对付敌人对一村的合击,把已经沟通的各家地洞,连结为全村沟通的地道,并延伸到村外与邻村相接。这样,就家家相通,村村相通,一村有事,各村可以支援,进而把地道与地雷爆炸相结合,就成了地道战。

一九四二年“五,一”大“扫荡'后,平均五个村就有敌人一个碉堡,地面斗争更加艰巨。我党、政、群干部为了坚持斗争,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堡垒户,约定了暗号,夜间干部叫门,暗号不对堡垒户群众就不接应。

堡垒户遇到少数敌人就给以打击,打了就进人地道。用这种办法,在敌人的鼻子下边,想打就打,想走就走,敌伪人员一般不敢随意进村骚扰。群众还利用地道掩护我伤员,有一个妇女竟先后收养了七十三名伤员,以后在党支部支持下,在地道里办了八路军的小医院,先后收容伤病员六百多人。冀中军区的《前线报》和冀中区党委的机关报------《导报》和各个地委办的报纸,也都在地道里印刷出版。

地道有干线、支线,有能容全村人员和整连整排部队的大洞,也有能自由行动的战斗通道,成为能攻能守,能防水、防毒气的地下长城。有的地区为防止敌人进入地道,在地道内设有许多岔道和卡口,岔道有死道,其中埋有地雷,敌人进入就被炸死。活道内的卡口,只容一个人通过,只要一个人就能守住。地道的上下侧方还挖一条平行地道,并设有翻口,可上下翻,也可以前后翻。人们通过后,就用翻板把洞口堵住,不留痕迹。地道的入口,多是睡觉的炕沿下,牲口槽,磨盘下,锅灶下,水井中等等,无处不有。以后又发展到高房工事、院落、房屋和地道结合的能攻能守的三展火力网,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立体的坚固阵地。

自从有了这样的地道,尽管敌人据点碉堡林立,“搜剿”频繁,我各级干部仍能开展工作,人民也减少了损失。

在艰难的岁月里,冀中平原的军民依托地道,不断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

地道掩护了冀中人民,冀中人民为保护地道也作出了英勇牺牲。在冀中有很多堡垒户为了保守地道的秘密,维护抗日人员的安全,受尽了敌人的摧残,甚至献出生命,他们的英雄事迹,在杭战中不胜枚举。一九四二年四月十五日,敌人进犯七分区的白庄。战斗中敌援兵赶到,我即转入地道。敌人强迫群众指出地洞,大家不说。

敌人拉出刁洛亮和联络员秦连堂二同志,问他们谁家有八路,两人说不知道,敌人用鞭子打,仍说不知道、敌人就抽出马刀把二人砍死,又拉出村干部刘更生同志,问的结果仍然不知道,敌人把刘的嘴撬开,向肚子灌水,刘英勇不屈,敌人用铡刀砍下了他的头。这一次敌人在白庄杀死不少人,但始终没有找到地道。

八分区武强县十三岁的温三郁在敌人围村时被抓住,敌追问他八路在哪里,谁家有地洞,三郁不说,敌人用刺刀挑死了他的妈,拉走他的父亲和哥哥,他仍然不说。敌毒打三郁,他几次昏死过去,敌砍了他五个手指,仍未吐一字。

一九四三年夏天,八分区献县手枪队的一个小组在垒头村被敌人包围,钻进地道。敌人搜出了洞口,逼问老大娘里边有没有八路,老大娘从容的回答说是藏粮食的洞,敌人不信,就毒打大娘,大娘被打得躺在地上不能动时,仍坚决不改口。敌人让一个伪军下去,伪军不敢往里走,在洞口里转了一下,就说里边什么也没有,敌人才退走。

一九四五年二月,敌人在皮里村抓住一个姓卢的大娘,逼问她地道在哪里,老人不说,敌人把她打得死去活来,老人还是不说,敌人用马刀欲下她一个手指,老人又昏了过去,这样连续四次,老人被砍去四指,仍然不说地道口在哪里。当时,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同志的爱人肖哲同志,抱着下个半岁的婴儿,和大家一起藏在地道里。由于她道潮湿,空气稀薄,孩子受不住,不断啼哭。为了防止暴露目标,肖哲同志含泪用奶头死死堵住孩子的嘴,结果孩子被闷死。我们的党员、干部和人民就是这样捍卫了地下长城,使它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冀中平原抗日战争开始,冀中人民创造了伟大的改造平原地形;现在,又创造了更伟大的改造地下地形,使人民战争成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