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附子汤(火神派范中林医案)

 经方人生 2022-05-22 发布于四川

汤某,女,37岁。工人。

平素经常头晕,乏力,周身关节疼痛,严重时不能转侧,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住行均需要他人料理。某医院诊断为“风湿”。予针灸治疗,效果不佳,遂求诊于范老。

初诊:搀扶就诊。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耳鸣,四肢不温,畏寒恶风,口干少津,不欲饮。舌质偏淡,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薄白。寸关脉浮虚,尺微沉。

从中可以看出:患者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畏寒恶风,寸脉浮虚,说明有表证,说明有风、寒。四肢不温,口干少津,不欲饮,说明里有寒湿。再结合舌苔也体现此证为风寒湿邪郁久成痹而致。治法宜温经祛寒,除湿止痛,予甘草附子汤加味。

处方:炙甘草30g 制附片60g(久煎90分钟) 白术12g 桂枝18g 生姜30g 2剂

此证为风寒湿邪郁久成痹,由表入里,伤及经筋。虽有畏寒恶风脉浮之表证,但是不可单用发表的方法。虽有头晕耳鸣,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舌质偏淡而尺脉沉之里证,又不宜投之回逆。参之舌脉诸证,乃为风寒湿相搏,属太阳类似证。

就像一层薄冰覆盖住了人体的经筋,使机体出现此类症状。为什么机体会被薄冰覆盖住经筋,还正是因为自身的脾胃功能差,脾胃虚弱,脾胃寒。所以治疗时不可单用发表的方法,还应配合温中的思路,从根本上解决病灶。

《伤寒论》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颇相吻合。

方中甘草益气和中,附子温经散寒止痛,白术燥湿健脾,桂枝祛风固卫,通阳化气加生姜以助温散之力。全方共奏祛风散寒,温经止痛,温胃健脾之效。

二诊:关节疼痛减轻,稍可转侧行动。

上方加麻黄、细辛以增强祛风散寒,开闭止痛之效。续进5剂。

三诊:自己拐杖前来就诊。关节疼痛及全身串痛著减。头晕,耳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

说明此时体内冰块融化了,需要把化开的水湿去掉了。上方加茯苓以渗湿,续服五剂。

四诊:全身活动已较自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虽见效,但是病程较长,伤及脾胃太深,须培补脾肾,通窍除湿,以清余邪,予理中汤加味续服。

处方:

党参60g 干姜120g 白术60g 炙甘草60g 制附片120g 云苓60g 肉桂30g 桂枝15g 枸杞60g 琥珀60g 5剂

研细末,水打丸,如黄豆大。日服二次,每次3g。连服3月,基本痊愈。

【按语】

甘草附子汤之“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与桂枝附子汤之“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皆为风寒湿相搏之太阳证;

区别在于,甘草附子证,风湿留于关节,邪深入里,减其附子用量意在缓行;桂枝附子汤证,风寒湿留着肌肉,有表无里,当以速去为宜,故附子用量较大。

参考书籍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范学文 徐长卿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