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48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2-05-22 发布于陕西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伤寒论》.248条)。

    作者:蒋远东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一:这个太阳病是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合称。二:从本条的三日可见,《内经》中讲的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中的一日、二日、三日是一个不定数,是为了便于叙述病程而设的,在临床上不能用这些数字作为确定疾病位置的依据;在临床上用依脉、证作为确定疾病所在位置的依据才行。三: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讲的是太阳病多日,发热、汗出仍然不解而不是整个太阳表证不解。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就不要在用发汗的药解表了,应该考虑其他原因。这里的三日是多的意思,即多日不解。

《论》中对三阳病的发热大致是有如下描述,一、太阳中风翕翕发热,翕翕发热是低烧不退,其脉浮缓。太阳伤寒是高烧发热,其人恶寒,其脉浮紧。二、少阳病往来寒热,病在肝胆,脉弦。三、阳明病法多汗,自汗出;阳明病是蒸蒸发热,或发潮热,或濈然汗出;其脉洪大。

本太阳病经多次发汗,还是蒸蒸发热,汗出不解,说明这个病不在表而在里,在胃上。前面讲过,胃是后天之热源,是消化谷物的地方,是补充能量的场所。其热是一个发散性的,即这个热能向四处发散,即蒸蒸发热。蒸蒸发热是持续不断地发热就像蒸馍的时候,蒸笼里面的发出来的热一样,即为蒸蒸发热。可见,本条的蒸蒸发热是胃里面有不适的东西引起的发热,所以,本条讲蒸蒸发热属胃。在临床上观察这个蒸蒸发热的时候,要看它是不是持续的,脉是不是洪大的。如果这个发热是持续的,其洪大,即为蒸蒸发热,即这个热是从胃上来的。

从调胃承气汤的承字可见,这个热在胃上不走动,与第26条讲的:“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相比,第26条的大烦渴不解是太阳病转属阳明,是热气聚在阳明了;本条的蒸蒸发热是胃里面有实实在在的不适宜的东西,不走动引起的发热。一个是不可见的气,一个是可见的东西,本条就是可见的东西结在胃里面了。

从调胃承气汤的用药可见,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能导淤滞,除秽哕(见《药性赋》);芒硝能软坚化积;炙甘草能缓中,即有引药入胃的作用;使大黄、芒硝在胃里面持续的发挥作用而不走动。因为,大黄是一个走动性极强的药能带芒硝急下而去,在炙甘草的作用下,大黄、芒硝就可以兜留在胃里持续地发挥作用了;即起到了调胃的作用了。

调胃承气汤方:大黄(去皮、酒浸(jin))4两、甘草(炙)2两、芒硝(半升)。

上三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芒硝,更煮两沸,少少温服之;即大黄、甘草久煮后,内芒硝,更煮两沸,少点少点的服,让药在胃里持续不断地发挥作用,把可疑物从胃里面清除出去,其热自然就退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