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继续介绍近体诗语法的第17部分,介绍的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语法,这一部分内容比较多,所以分成三篇介绍。 今天的内容,还是关于方式修饰的几种特殊现象。 一、时间修饰+原因王力先生举了这样一个诗例,混杂着不同的语法结构。 客病-留-因药,春深-买-为花。 客病,是留的原因,但是因这个字,又在药的前面,药也表示留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理解客病,是药的原因,也是留的原因。 春深,不是买的原因,而买的时间。为花,则是买的原因。 这两句诗,是复杂语法应用的一种表现。有从属部分,有主要部分,上联留,下联买。前后2字,都是从属部分。 选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五律诗《小园》:
方式修饰,去掉修饰部分,一般也可以讲得通。但是这两句却不好缩减。 二、动词、形容词作主语、修饰语使用1、与散文句子类似的方式修饰 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 绿的方式,是带冰;飞的方式,是随雨。去掉修饰的部分,可缩减为:江水-绿,桃花-飞。 这两句诗与散文的表达方式差不多,主语是名词,谓语是动词或形容词。 2、不同于散文的3种方式修饰 a)、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合的方式,是回望,无的方式是入看。去掉修饰的部分,即:白云-合,青霭-无 王力先生认为,望、看,是动词,在这里作为名词使用,起到修饰作用,散文中罕见。 b)、 清切-兼秋-远,威仪-对月-闲。 远的方式,是兼秋;闲的方式,是对月。去掉修饰的部分,即:清切-远,威仪-闲 王力先生解释,这句诗中,清切,本是平行(并列关系)形容词,这里作主语使用,也是散文中比较罕见的 。 出自刘长卿 (唐)《秋夜北山精舍观体如师梵》:
又如: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听是动词,清是形容词,在这两句中作主语。苦的方式,是临关月; 不过主语如何,似乎与方式修饰没有什么关系。 出自
c)、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首先,当做复杂句来看。第2字、第4、5字,两个谓语。 向背的方式,是因林;高卑(形容词作动词用)的方式,是逐地。这个语法与散文语法近似,但是节奏不同。 去掉修饰的部分,只留下主语和谓语,即:色-向背,行-高卑。 这两句诗,也可以理解为简单句:色,因林之向背,行,逐地之高卑,只有一个谓语:因、逐。 出自李颀 (唐)的《篱笋》:
三、 倒装与方式修饰这个诗例也比较特别。 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药饵加减,门庭扫除,都是倒装句,即加减药饵、扫除门庭。但是这两个动词却插入了表示情绪的动词:憎、闷。 散文的语序应该是:憎-加减药饵、闷-扫除门庭。憎、闷,这两个动词,也起到修饰动词、加减、扫除的作用。 这两句诗,去掉修饰的部分,即:药饵-加减,门庭-扫除。 出自杜甫的《秋清》:
结束语在五言近体诗中,可以看出,起到修饰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字:憎、闷,可以是两个字:回望、入看。可以是三个字:临关月、入海风。 有很多使用方式修饰的诗句,其语法与散文语法相似,例如: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但是也有不少本文提到的,比较特殊的用法。 这些特殊的用法,现代人 因此,对于古诗理解不深的创作者,往往不敢使用。所以大家常常疑惑,为什么现代人作诗似乎总是缺少古人的味道。 @老街味道 近体诗语法19:几种特殊语法(上),不同语法句式的对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