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63章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5-23 发布于江苏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内容简要: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为无为,是告诉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定要把心放到无的上面来。

心慢慢空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通过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把心损到无为的状态,然后再为。

事无事,以无事取天下,以正合 ,以齐胜。要治国平天下,得把正布起来,把齐用出来,最后回到无事上面来。

味无味,味是成果。自己建功立业了,不管别人怎么说,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功劳,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实际上是无为而治的三个步骤。

首先把心调到无上面,叫为无为;然后按照以正和,以齐胜这个步骤,去治理天下,让天下变得无事;再接下来,有成果之后,不要居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不管大事小事,多事少事,大小多少,不会因为别人有怨恨,自己心中就跟着起怨恨,而是以德化之。

别人打我一拳,我不跟他计较,就是德了,就是以直心面对。他这一拳过来,并没有伤到自己的,因为没有接受,他就像打在空气、海绵上一样。

孔子所说的以直抱怨就是抱怨以德。儒家和道家不是对立的,老子讲无为,如果刻意加一个德,就是有为了。

抱怨以德,就是别人有怨产生的时候,你的心依然平静,直心面对,不管是大事小事,多事少事,心都不动。

很难,要能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无为而至,就更难了。

要治自己的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推动事情变得有序,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事情再难,也可以无限分割为无数个容易的事情,事情再大,也可以无限分割为无数个小的事情。只要分的足够仔细,就能够把力量分配的足够均匀。

容易的事情,少一些人去攻克;难的事情,集中优势兵力去攻克。事情会井然有序的完成。

如果内心很强大,可以把事情剖析的很缜密,梳理的很有序,能够从小处、易处着手,把难事、大事瓦解掉。

第二,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就是一点点的去除心中的欲望,让心处于无为,这就是易。

细就是觉察细小的地方,心中细小的点去除了,做大事情,心就定了下来了。就像一辆机器,突然不工作了。往往不是什么大件坏掉,可能就是一个螺丝松动了,或者什么地方油少了。

圣人明白这两层的意思,会守住无为的易和心念的细,也会把大事情、难事情进行分割。

你看到他都是在做容易、小的事情。小事做着做着,大事就完成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是能够抓住一小部分非常核心的事情,在别人看上去,好像很简单、很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普通人不懂。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普通人看他做事情那么容易,认为自己也可以,当别人交给他做的时候,他轻易承诺自己。不明白整体事情的时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圣人、君子做事情云淡风轻,举重若轻是别人看见的。但圣人举的是重。重为轻根,圣人哪怕做很小的事情,也会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我们在《论语·乡党篇》里面看到,孔子的饮食起居每个小事情,都非常讲究。这种讲究是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

因为他的重已经深深的扎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每做一个小事情,都会很谨慎;而普通人遇到好像挺简单的事情,就会放松警惕。

所以要学会举重若轻,但是对每个小事情,要战战兢兢。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圣人对待每个小事情都很谨慎,把每个容易的事情都当成难的事情,就真的没有什么难事了。

因为难事、容易事、大事、小事他都一视同仁,这便是为无为,事无事。

一个无字,人心像镜子一样,所有的大小多少,通通不在话下。我们能理解到这一层,就会理解宠辱不惊了。也会懂得什么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对圣人来说,大事、小事不过是用心做事。用心做事,一切事情皆可为;不用心做事情,再小的事也做不成。

所以说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都是由道而生发。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