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诗外桃袁 2016-02-24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语译】
  以“无为”去作为,以“无事”去做事,以“无味”去品味。
  无论大小多少,都以恩德去报答怨恨。解决困难从容易入手,成就大业从细小起步。天下难事,一定是从简易开始;天下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开始。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最终能成就他的伟大。
  轻易就许诺的人一定很少能守信,看事情太容易的人一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圣人总是把事情看得很困难,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三句头一个字都是动词。“无为”“无事”“无味”都是指不是人为而是符合自然地作为、做事、品味。“无为”、“无事”,前面多章中都提到了。“无味”就是指自然之味,而不是人为加入的味精、调料。“味无味”就是品尝无味的东西,把无味当作最好的味道。有一句话叫“淡而无味”,不仅饮食上要淡而无味、清淡寡味,而且做人也要恬淡自然,不要追求多滋多味,要把恬淡的生活当作最有滋味的生活。这是老子的处世哲学,也是我们人生的最好境界。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对于“大小多少”除了解释为“无论大小多少”,还有多种解释,有人解释为“把小看成大,把少看成多”,“大”和“多”是意动词;也有人解释为“大生于小,多生于少”。这两种解释是为了与后文关联。但总觉得牵强,不如直接理解为无论是大是小、是多是少,都以德报怨。
  如何回应别人的怨恨?无外乎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德报怨”,一种是“以怨报怨”。《道德经》主张前者,《圣经》主张后者,那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而《论语》中孔子则提出第三种办法,那就是“以直报怨”,用公平正直来回应怨恨。由此可以看出老子和孔子的区别。
  “难”与“易”,“大”与“细(小)”互为阴阳,看是相对的,其实是相生的。“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于”是介词,从。做困难的重大的事情要从它的反面——容易的、细小的地方入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正面上看,天下的大事、难事,要从小事、易事做起,也就是说,不可能一步登天,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后面一章所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反面看,天下的大事、难事,也都是毁于小事、易事,正如韩非子所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老子这句话还隐含一个意思,那就是任何易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处理,任何小事都要当作大事来完成。这就是最后所说的“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犹”是都的意思,把所有的事都当作难事来做,这样最终就没有难事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始终不干大事,而是把大事化成小事,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也可理解为,始终不自以为在干大事,不自以为伟大,这样才能成就大事。这是老子高明的辩证法。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人生至理名言。当今社会,也要警惕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因为这种人往往是不守信用的。我们自已也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就必须兑现。重诺者才重信。孔子也说过“言必信,行必果”。同时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掉以轻心,要把各种困难都设想到,这样才容易实现目标,而那些一开始把什么事情都想得很容易的人,则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自己准备不足,一旦遇到困难,反而措手不及,结果无功而返。
版权声明:学国学网致力于好文精选,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