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百练:弓长张(郑俊甫)

 一中大语文 2022-05-23 发布于福建

弓 长 张

郑俊甫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话就是说张长水的。

张长水是西街村的支书,也是我驻村认识的第一个人。乡干事老刘介绍张长水时,用了一段排比句:“没有他点不了的豆腐,没有他降不住的人,没有他摆不平的事儿。”

说这话时,张长水并不在我跟前,可以肯定,老刘没有拍马屁的嫌疑。

等见到张长水时,多少有些让人失望。干干瘦瘦的一个老头儿,脸上枯树皮似的,沟壑纵横。头发凌乱,像是从来都没有梳理过。一双眼睛倒是挺有神,盯着你看的时候,真像一对聚焦的相机镜头。

“我叫张长水,叫我老张就行,弓长张的张。”张长水握着我的手,这么介绍自己。

为什么强调自己的姓是“弓长张的张”?认识久了,才知道,张长水对他的姓氏特别自豪。他信奉的一句话是“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在那之后,我断断续续听到了一些关于张长水的传奇。传奇也说不上,算是逸事吧。据说有一回,村里调整土地。调整土地这事儿,一般的村干部都头疼——几百户人家,上千亩土地,谁都想要好的、离村子近的,这也是人之常情。可十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哪会是加加减减平均一下那么简单?西街的调地小组就被一片位于铁路西的偏僻地块给绊住了。谁都不要,多给两分也不要——离村子远不说,地也薄,收的庄稼总比其他地块少两成。

原本是打算抓阉的,虽然办法原始了些,但相对公平。自己的手气自己认,怪不得别人。可几个刺儿头一起哄,风向突变,大部分人都不同意抓了,扯着脖子直喊“要公平”。至于怎样的办法,谁也没主意。事情僵持不下,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了支书张长水身上。张长水倒不急,两只眼睛盯着黑乎乎的人头,静坐了片刻,一拍桌子,站起来说:“从村干部开始,先分那块地,干部分完党员上。什么时候把那块地分光了,再分别的地!”据说当时,张长水让人把党旗竖在分地现场,先给自己分,然后盯着党员一个个上。

“活像是临阵炸碉堡,那叫一个霸气!”讲这故事的人赞叹不已。

可是,分地的问题解决了,分到赖地的家庭就愿意吗?毕竟,家家户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谁也不愿意吃亏。

你别说,这就是张长水的本事了。他跟十几名村干部以及党员分完地,都没有急着种庄稼,而是跑到省农科所,弄到一批果树苗。几年的工夫,铁路西那片地摇身一变,成了休闲农业园,每到周末,热闹得很。原来没人要的偏僻地现在变成了“金土地”,引来众人的羡慕。

村里准备修路。修路当然是好事,对那条坑坑洼洼的村路,大家早就怨声载道。以前村里穷,交通主要靠腿,坑洼就坑洼呗,不影响走路就行。后来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那条路的毛病就成了大事。村里提出修路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是跳着脚鼓掌的。

没想到,规划路线的时候,出了麻烦。村里规划了一条通向村外的笔直大路,需要拆迁几户人家。村干部分头做工作,最后,在王飞亮那儿卡壳了。王飞亮家是一座老宅,“老宅”是他自己的说法,其实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盖的房子。王飞亮说:“房子是我爷爷盖的,对外来说算不上文物,对我们家却是有纪念意义的。想拆?得赔一套两层别墅。”

负责做工作的村干部什么办法都用了,王飞亮就是软硬不吃,还在大门两旁插了两面国旗,扬言谁敢强拆,就拍下来,全网曝光。谁也没辙,自媒体时代,一件小事也可能闹得满城风雨。

大家都看着张长水,看他怎么收拾残局。奇怪的是,张长水也不露面,他不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就是开着车到处转悠,谁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整整半个月后,张长水出面了,领着几名村干部,直奔王飞亮家。张长水说:“赔两层别墅,我没那个钱,村里也没那个钱。修路用的是项目款,一分一厘都是萝卜占坑,动不得。你说你家房子是老宅,我就问一句,有我家的房子老吗?”张长水家的房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年盖的。张长水的爷爷是个远近闻名的砖窑匠,每烧出一窑砖,他不要工钱,只要东西。他用自己多年亲手烧制的砖,为自家盖了一座房子。

王飞亮瞪着张长水,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生气地说:“你家的房子又不在拆迁范围内,你们这是'孙卖爷田不心疼’。”

张长水笑了:“今儿个我就'贱卖自己的田’。我那座房子无偿拆喽,你敢不敢拆?”

王飞亮脑子一热,脱口道:“你要是敢拆,我立马就拆。谁不拆谁是王八蛋。”

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这样被化解于无形。

跟张长水混熟后,我一直好奇地问他:“为了修路,把自己家一座好好的老房子拆了,值得吗?”问得多了,张长水拗不过,告诉了我答案。原来,邻县上马了一个古镇建设项目,到处搜罗老房子建材。张长水的房子他们早就盯上了,出的价钱也很诱人。但张长水死活不同意,他想把那套房子一代代传下去。

“要不是出了个王飞亮,要不是为了村里修路,我能舍得?不过现在想想,新农村建设,旧房子早晚得改造。凡事有舍才有得嘛。”张长水挠了挠头,嘿嘿笑着说。

弓长张的逸事一下子讲不完。细细品来,我觉得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他点不了的豆腐,没有……没有……”,这是乡干事老刘当着西街村的支书张长水和“我”的面向“我”介绍张长水的话。

B.西街村调整土地,谁都想要好的、离村子近的,一时僵持不下,支书张长水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先分没人要的土地,化解了难题。

C.前面写“我”认为张长水的一些逸事算不上传奇,后面写“我”觉得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这表明“我”的立场摇摆不定。

D.“我”一直好奇张长水怎么会把自家不在拆迁范围的老房子拆了,后来得知因为老房子能卖高价钱,所以张长水自愿拆了老房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小说第一段非常简洁,通过“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引出小说的主人公张长水,自然地过渡到对后文故事情节的叙述。

B.“干干瘦瘦的一个老头儿,脸上枯树皮似的,沟壑纵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张长水的肖像,“我”见到他时有些失望。

C.“我叫张长水……弓长张的张”……那叫一个霸气”“今儿个我就'崽卖自己的田?”,这些语言都是正面描写,塑造了张长水的形象。

D.村里提出修路时家家户户都是鼓掌赞同的,但村里规划的路需要拆迁时,有人就不乐意甚至刁难了,前后对比反映了基层工作的不易。

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4.有评论说“张长水的姓'弓长张的张’蕴含着他的形象”,你是如何理解这一评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

【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A项,不合文意,“这是乡干事老刘当着西街村的支书张长水和'我’的面”错误,当时支书张长水不在场。

C项,分析不当,“这表明'我’的立场摇摆不定”错误,这体现的是“我”认识的变化。

D项,因果不当,“张长水自愿拆了老房子”的原因是“为了村里修路”。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分析不当,“……那叫一个霸气”是别人的评论,是侧面描写。

3.①“我”是叙述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更有吸引力。

②“我”是线索人物,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着“我”的所见所闻展开的。

③“我”是次要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了张长水的形象,如“弓长张的很多逸事就是传奇”。(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首先梳理文中与“我”有关的内容,然后从叙述人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角度分析作用,最后概括作答。

4.①张长水强调他的姓是“弓长张的张”,张长水以此为自豪﹐他信奉“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这体现了他的形象特点。

②他富有智慧,讲究谋略。他圆满解决了分地的难题,还让偏僻地变成了“金土地”。为了修路,他通过拆自家老宅的激将法让王飞亮拆迁。

③他敢于担当,富有勇气。面对分地难题时,他敢于拍板,霸气十足,带领村干部和党员先分众人不愿要的偏僻地。面对拆迁问题时,他虽有不舍,但还是决定将自家的老宅拆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评论内容的字面意思,是指“张长水强调他的姓是'弓长张的张’与他信奉的一句话'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关,体现了他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鉴赏张长水的形象特点;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