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大和年间,裴度被罢相后,刘禹锡也被排挤出中央,由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出为苏州刺史。直到开成元年(公元836年),他才又回到中央,却担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在这期间,他写下了《昼居池上亭独吟》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 “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夏日午后的树荫下格外凉爽;我独自来到池上的亭台中吟诗。诗人开篇点出时间和天气,在一个夏日的午后,骄阳当空,为避暑热,人们闭门不出,动物们蛰伏不动,整个世界静悄悄的。这时,诗人独自出门,发现池塘边,亭台处的树荫却很好,置身其下,觉得格外凉爽。于是,诗人便一个人在其中吟诗来消磨时光,来抒发心志。在这恬静幽雅的亭台之中,诗人是孤独的,也是闲适的。“静看蜂教诲,闲想鹤仪形”,我静静地观看忙碌的蜜蜂感到很受教益;静思白鹤们为何有如此美好的形体气质。在这独处的时光里,诗人发现池塘边花草丛生,在花丛中间,勤劳的蜜蜂正忙着采蜜。他看着蜜蜂们,想到它们一生辛劳,却绝无怨言;面对敌害,它们群起而攻,绝不退却。诗人由眼前的蜜蜂又联想起优雅的白鹤,它们那美好的姿态气质代表着理想人的君子人格。由此,诗人表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适当地饮些官酿可以调节精神;清正高雅的琴曲可以调养人们的性灵。诗人从蜜蜂身上获得教益,认为做人要勤奋勇敢;又从白鹤的美好体态上获得启发,认为做人要修身报国。诗人反观当下,暮年将至,还在担任着闲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他深感苦闷,但他并没有因此颓废不振,而是适度饮酒以调节精神,弹奏琴曲以涵养心灵,在落寞中力求奋发,更能体现他的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浩然机已息,几杖复何铭”,我的心胸开阔坦荡已无半点机心;如今在几杖上作铭文又有什么意义呢?诗人明白,单凭个人的主观诉求是难以改变现状的,对于担任闲职一事,与其念念不忘,不如超然达观。于是,在尾联中,诗人作达观语,表示自己心胸开阔坦荡,已没有心思再与那些名利之徒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又何必像汉代的刘向那样,在几杖上写上“有士不用”之类的愤慨之语呢?他以此含蓄委婉地表达出内心的不平之意。在这首《昼居池上亭独吟》中,诗人先是寻找到一个幽雅恬静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看到蜜蜂获得教益,同时也联想到白鹤的美好仪态,接着以酒和琴来调节精神,涵养心灵。最后,以反问作结,隐隐透出自己的不平之意。诗人表达了愿意为国效力,不愿就此终老的愿望,这体现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