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润三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2-05-23 发布于山东

六、温肾祛痰法治愈月经过少症一例

刘某,女,37岁。

初诊∶1989224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量少10年。患者10年前足月分娩一男婴。产后半年行经,月经周期尚正常,但经期由五天缩短为两三天,经量亦逐渐减少,经量以第一天为多,需换两三次纸,第二、三天一般换一两次纸即可,或无须换纸。随着经量的减少,身体逐渐发胖。平素患者眼睑及下肢浮肿,腰酸不适,小便量少不畅,腹胀以晚间为重。食纳正常;大便溏,每日一次25岁结婚,孕四产一,自然流产两次,人工28流产一次。妇科检查盆腔正常。

诊查舌淡体胖有齿痕,少苔,脉沉细弱。

辨证脾肾阳虚,痰湿内生。

治法温补脾肾,化痰利湿。

处方鹿角霜10g白术30g枳壳15g当归15g川芎10g生黄芪30g昆布15g白蔻5g益母草15g

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腰酸、浮肿减轻,仍感腹胀,小便量不多。舌脉同前。上方加桂枝10g、生甘草10g7剂,水煎服。

三诊药后月经于39日来潮,血量较前明显增多,四天干净。小便次数增多,腰酸浮肿明显减轻,惟腹胀改善不明显。舌淡红,脉沉细。二诊方加王不留行25g14剂,水煎服。

四诊∶47日月经来潮,血量已基本接近于正常,诸症亦感明显减轻。继服三诊方药,7剂,水煎服。

【按语】患者月经量过少是由于脾肾阳虚、冲任精血不足所致,而形体肥胖、浮肿、小便不畅为痰湿内盛之征。故治疗以温肾补脾治其本,祛痰利湿治其标。用鹿角霜温肾阳;生黄芪、白术健脾利湿;枳壳行气宽中;白蔻暖脾化湿;昆布、半夏能祛痰湿;当归、川芎养血通经;益母草活血利水;桂枝通阳利水;生甘草调和诸药。肾阳得温、脾气得运,则痰湿自除,故经量增,诸症减。

七、益肾健脾、养血调经法治愈闭经一例

朱某,女,28岁。

初诊∶1983115日。

主诉及病史月经三个月未行。患者自19828月从广州来北京工作后,仅10月份行经一次,血量较多,色鲜红,有血块。经行时下腹稍坠痛,腰酸痛较为明显。至今已三个月未行经,自感腰酸、腿软、不欲饮食,夜寐多梦,白带不多,二便尚可。曾多次香尿妊免试验,均为阴性。月经18量中等,色鲜红,时有血块,痛经(),经行腰酸明显。孕二产一,人流一次。

诊查舌质正常,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微。

辨证脾肾两虚。

治法益肾健脾,养血调经。

处方仙灵脾10g仙茅10g生鹿角10g紫河车10g枸杞子10g白芍15g党参10g山药10g茯苓10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上方药后,腰酸腿软明显减轻,白带也增多,但食欲仍不佳。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上方加生山楂10g、砂仁5g10剂,水煎服。

三诊服二诊方药10剂后,月经来潮,量较多,色黑,有少量小血块,下腹无疼痛感,但腰腿酸痛明显。舌体胖,苔薄白,脉细滑。照上方治疗三个月,患者月经能如期而来。

【按语】患者初潮尚晚,经期又后延,可知其肾气有欠于盛,天癸有失于充,冲任当即不调,月事则不能以时而下。正如《内经》所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今患者经从不如期而下,盖因肾气虚、天癸亏而致月经期腰酸腿软、脉沉细。《医学正传》云;"月水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脾又为后天之本,乃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肾两虚,则营血失充,无余以下,血液难盈,此乃经闭之根源也。许老认为,人身之气血犹泉源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壅滞致阻,源断流停。故治此证先以滋补肝肾为主,待气血充沛,稍佐活血通经药,月经即可自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