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运算技巧:意识重于方法

 一个大风子 2022-05-23 发布于山东

       计算,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计算准确,方法得当,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体现。而在学习中,对于计算这件事,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苦恼”。

      七年级时,有的孩子会出现计算不准确的情况;八年级时,有的孩子会出现“不会算”的情况;到了中考总复习,有的孩子会出现算不对的情况。

       初中数学中的计算,应该如何学习才能真的“学明白”呢?

计算是需要动脑的

       我的学生都知道我常说的一句话:怎样才能保证计算不错?不算!不算就永远不会错!

       只要在算,就有可能出错,这个事情很难完全避免。而如果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就可以避免一些计算,从而减少运算过程,甚至“不算”就能得到结果。

       举个例子。计算35×18,是不是开始找草稿纸了?其实大可不必,只要简单的拆解:35×18=35×2×9=70×9=630就好了。再比如:计算(1/2-1/3+1/6)÷1/12,是不是想使用分配率?其实大可不必,括号里的运算并不复杂,拆开算反而增大计算量。括号里直接计算可以得到(1/6+1/6)=1/3,再用1/3×12=4即可。再比如:解方程3x²-12x+9=0,是不是想直接带公式,或者想前两项提公因数配方?其实大可不必,方程左右同时除以3,得到x²-4x+3=0,再因式分解(x-3)(x-1)=0即可得到结果。

       所以计算是需要思考的,并不是直接计算出结果。

意识大于方法

       网上随便搜索,就能看到好多总结类文章,把初中涉及到的简便运算方法都罗列总结好。而平时做题时发现:根本用不到,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用。

       简便运算这件事,在小学有专门练习,而到了初中就突然间彻底消失。这是为啥?因为到了初中,不需要再单独把简算拿出来做专项练习,而需要在平时做题中时刻注意是否可以简算。

       培养简算的意识,比记住那些个方法重要的多。当遇到较长式子时,当遇到复杂运算时,当遇到“没见过的式子”时,简算就是很好的解题方法。

       最近在帮孩子们解答问题时,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一道题最终需要解方程:(0-m)²+(3+1/4m²-m-3)²=(0-m)²+(3+1/2m-3)²

看上去好像很复杂,好像需要解一元四次方程,其实这是个很容易计算的式子,只要别一开始就把各个平方都拆开,而是看一下每个括号里,能提公因式的先提公因式,就能达到化简的效果。(1/4m²-m)²=1/4m²,m²(1/4m-1)²=1/4m²,两边同时开方,m(1/4m-1)=±1/2m,然后……愿意展开算也行,愿意移项后提出m继续运算也行,就不需要再解啥一元四次方程了。

       能有这种“遇到复杂式子,静下心来想一想方法”的意识,比知道几个简便运算的方法重要的多。

平时训练很重要

       一定有孩子会说:这些我在考试时肯定想不到,有思考简单方法的时间,还不如用“笨方法”直接算,早就算完了。如果告诉孩子:平时要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如何简算上,孩子们会说:那是浪费时间,能得到结果就行了,没必要想其他方法。

       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十分熟练的运用简便方法解题,有些孩子就不会?两者就差在平时训练上。有的孩子愿意拿出一个月时间,哪怕每天学习时间延长一会,也要多思考简单方法。久而久之习惯了这种做题方式,当遇到不好算的题目时,自然就能想到好方法。如果平时只求“答案正确”,不求方法简单,那在考场上永远想不到好方法。

       平时不练,指望着考场上“灵光乍现”,是极难发生的事情。

       想让孩子掌握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就在平时多让孩子思考。想的多了,自然就会了。

您还想了解什么?可以留言告诉我,我会尽快安排分享

       留言方式:

①回到文章标题,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这里的数学不一样”

②点击公众号名称右边“关注”

③您已经进入了聊天界面,像普通微信聊天一样,把您想了解的写下来发送给我,我就能看到。

       转发给身边的初中同学和家长,这里的数学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