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206)砥砺前行(附音频)

 沉映香 2022-05-23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前面说到,为了缓解北魏的压力,北燕和柔然暂时结成联盟,后秦为了对抗夏国,也和北魏冰释前嫌。这充分说明,随着战局的复杂化,一些领导人逐渐意识到外交的重要性,由此掀起了一波外交风云。
公元414年八月初一,拓跋嗣也积极展开外交攻势,派侯陋孙出使后秦。八月十四,又派谒者于什门出使北燕,悦力延出使柔然。
于什门抵达和龙后,不肯进去拜见冯跋,声称:“大魏皇帝有诏,必须冯王出来受诏之后,我才敢进去。”
听闻此言,冯跋非常恼火,派人牵着他进来。于什门看见冯跋不肯跪拜施礼,冯跋便让人按住他的脖子,强行让他施礼。
于什门不卑不亢道:“冯王先来拜受诏书,我自会以宾主之礼向你致敬,何苦这般逼迫呢?”冯跋大怒,将于什门扣留。
之后,于什门几次当众侮辱冯跋,冯跋的侍从请求杀了他,冯跋一面道:“他不过是效忠自己的主人罢了。”一面将于什门软禁,打算招降他,于什门始终没有屈服。
一段时间后,于什门的衣服帽子完全破旧,虱子、虮子到处都是,冯跋送给他新的衣帽,于什门全不接受。
不仅在北方派出使者,拓跋嗣还颇有国际视野的与东晋搞起了外交。
为此,拓跋嗣特意任命博士王谅为平南参军,让他以平南将军、相州刺史尉太真的名义与刘裕通信,外交礼仪拎得门儿清。
不过,刘裕嫌尉太真的外交等级太低,没有搭理他。
十月,担心拓跋嗣恼羞成怒出兵攻打自己,冯跋也搞起了外交攻势,派使者前往夏国联络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和北魏是死敌,与冯跋一拍即合,立即派御史中丞乌洛孤前往北燕签订盟约。
如此一来,局势就变得有趣了,北魏实力最强,却三面都是敌人。北燕实力最弱,却成功的将北魏的敌人都变成朋友,让北魏有所忌惮。
尽管局势似乎对北魏不利,但拓跋嗣很淡定,依然关注于内政。
十一月二十七,拓跋嗣派使者到各州巡察,检查核对守宰等地方官的财产,凡不是从家里带出来的东西,全部当作赃物记录下来。
十二月初一,刚刚上位的郁久闾大檀进犯北魏,想以此立威。
十二月十一,拓跋嗣亲自率军迎击,郁久闾大檀落荒而逃,拓跋嗣派奚斤等人追击,路遇大雪,士卒冻死及冻掉手指的,十有二三。
此次挑衅虽然没能获得实际战果,却在客观上消耗了北魏。
这一年,崔浩开始给拓跋嗣讲解《易经》和《尚书》,拓跋嗣向他请教天文、术数等方面的知识,崔浩占卜的结果大多应验。
从此,崔浩深得拓跋嗣的宠信,凡军国大事都向他询问,隐然成为北魏的首席智囊和谋主。
总而言之,北方四国各自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北魏稳健,柔然好斗,夏国执着,北燕明智,但最终鹿死谁手还要看硬实力。
是年底,北魏河内人司马顺宰自称晋王,公然自立,北魏军出兵讨伐,却没能彻底平定。
公元415年春,河西一带受饥饿困扰的胡人聚集在上党,推举白亚栗斯为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进犯河内。
四月,拓跋嗣命公孙表等五位大将前往讨伐白亚栗斯,还郑重交代道:“一定要事先通知秦国洛阳守将,让他们在河南严密设防,然后再发起进攻。”
北魏军尚未抵达时,胡人废黜白亚栗斯,拥立刘虎为率善王。
公孙表以为胡人内部勾心斗角、毫不团结,一定会失败,没有通告后秦守将便发动进攻,结果惨败,士卒死伤甚众。
此时的北魏因连年发生霜旱,庄稼歉收,云中、代郡一带的百姓大量饿死,一时没有精力对付刘虎,得以让刘虎割据一方。
对于北魏来说,这是一段比较艰难的岁月,拓跋嗣面临即位后的一大挑战。借此机会,太史令王亮和苏坦向拓跋嗣进言道:“按照谶书的说法,我们应把都城建在邺城,只有迁都,才可以使百姓丰乐。”
迁都兹事体大,拓跋嗣为此向大臣征求意见,博士祭酒崔浩和特进周澹道:“迁都邺城或许可以解救今年的饥荒,但不是长久之计。山东之人一直认为我们本来居住在辽阔的大漠上,百姓和牲畜一定不计其数。现在,一旦迁都,便要留下军队戍守旧都,只能分出一部分人向南迁移,这些人不可能住满几个州,只好与汉人杂居。这样,我们人少的内情就会暴露,邻国也会因此轻视我们。况且,我们的百姓不习惯那里的水土,得病、受伤、死亡的人一定会很多。再者,旧都的守兵减少之后,屈丐、柔然等国就会乘虚而入,假如他们动员全国前来进攻,云中、平城一定会发生危机,南迁后的朝廷由于有恒山、代郡的千里险要重重阻隔,很难前去营救,这样的话,名实俱损。现在,我们居住在北方,假如山东有变,我们派轻骑向南进攻,把部队分布在林野,谁能知道我们有多少人?百姓看见征尘就会敬畏,这是我国之所以能制服汉人的真正原因。等到明年春天,杂草生长,家畜吃饱,牛奶乳酪也就可以供应了,再加上蔬菜水果,便可以维持到秋天,这些暂时的困难便都可以克服。”
拓跋嗣沉吟道:“现在国库彻底空了,没有办法再等到来年的秋天,如果明年秋天又出现饥荒,我们将如何应对呢?”
崔浩等道:“应该把最贫穷饥馁的百姓挑选出来,让他们先去山东谋生。如果明年再饥荒,到时候再想办法,现在绝对不可迁都。”
拓跋嗣高兴道:“只有你们与朕的想法一致。”于是挑选百姓中最贫寒的前往山东的三个州去谋生,并派左部尚书周几统率军队镇守鲁口,安抚召集他们,拓跋嗣也亲自下田耕种,命令有关部门劝课农桑。
第二年,北魏庄稼丰收,百姓富足安定,迁都之事就此搁置。
九月,太史又启奏道:“火星在匏(音同刨)瓜星出现,忽然又不知所踪。按道理说,它应该到形势严峻、马上就要灭亡的国家去,先出现童谣妖言,然后再发生祸乱,实行对该国的惩罚。”
拓跋嗣为此召见十几个名儒,让他们与太史一起讨论参悟火星所昭示的含义,崔浩回答道:“按照《春秋左氏传》的说法:'神降于莘’,根据它降落的日期推测,可以得知火星所指何事。八月十九的晚上到第二天早晨,天上阴云密布,火星应该是在那时失踪的。庚和午主秦国,辛主西夷。现在,姚兴据守长安,火星一定降临到秦国去了。”
崔浩说得如此笃定,众人很不服气,怒道:“天上没有了一颗星,人间怎能知道它掉到哪里去了?”崔浩笑而不语。
八十多天后,火星突然在井宿附近出现,在那里若明若暗,很长时间才消失。之后,后秦大旱,昆明池中的水也枯竭,童谣和各种谣传纷纷四起,国人心中不安,只隔一年,后秦便灭亡了。
直到这时,众人才佩服崔浩的神奇精妙,拓跋嗣也更加信任他。
十月初二,姚兴派散骑常侍姚敞等人护送女儿西平公主嫁到北魏。
拓跋嗣以皇后的礼节迎娶了西平公主,但铸金人没有成功,按照北魏传统不能做皇后。于是,拓跋嗣封她为夫人,宠遇极为优厚。
本来是要去做皇后的,结果变成了夫人,拓跋嗣此举在客观上打了姚兴的脸,但此时的他既无实力也无心情计较,似乎暗示了后秦国运。
公元416年秋,拓跋嗣召集众人商议道:“胡人叛乱已超过一年,人数众多,始终未能平定,祸患日益深重。现在正值盛秋,不可再出兵讨伐,以免妨碍百姓秋收,应该如何才好呢?”
白马侯崔宏道:“胡人数量虽多,却没有称职的大将统辖,终究不能成为大患。公孙表等人不能说力量不够,但他们的军纪法令不能统一,对战机的把握和处理也有失妥当,因此导致失败。如今之计,只要选一员有威望的大将率几百骑兵前去统御公孙表,必能破之。相州刺史叔孙建以前在并州任职,胡汉敬服,诸将莫及,可以派他去。”
连崔宏都如此推崇叔孙建,他到底何许人也呢?叔孙建,代郡人,其父叔孙骨为拓跋什翼犍的母亲王太后所抚养,和皇子同等对待。
叔孙建年轻时以机智勇敢闻名,曾被拓跋珪任命为外朝大人,和安同等十三人轮流掌管各项事务,参与军国大事。
拓跋嗣继位后,叔孙建外出担任相州刺史,境内官民悦服。
叔孙建为人沉稳机敏,治理军队整齐划一,号令严明,又一向重视人才,礼贤下士,是北魏不可多得的名将。
拓跋嗣听从了崔宏的建议,以叔孙建为中领军,监督公孙表等人去讨伐刘虎。
九月,在叔孙建的统领下,北魏军大破叛军,杀死一万多人,刘虎和司马顺宰全部战死,百姓十万多口全被北魏俘虏。
至此,北魏渡过了一段比较艰难的岁月,重新变得欣欣向荣。而在此时,南北局势发生了剧烈变化,因为刘裕开始北伐后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