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王阳明心学|越忙,越要照顾好自己的“心” ——————————— 📚 很多人把王阳明称作是与孔子齐名的“圣人”。 文,他开创心学,从中受益的门生遍布天下。 武,他能率领一群书生和弱卒,仅用一年,就平定江西数十年都没能铲除的巨寇。 他之所以能做到“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是因为他做每件事,都能遵循他所提出的心学精髓:知行合一。 · ♦️什么是知行合一? · 🔺知行合一的知,指的并不是知道的知,而是指良知。但这个良知,又不能单纯地理解成良心。 🔺它其实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它是先天自我,是一个人的天赋,也是一个人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它不受外界的规定和束缚,完全就是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知行合一,能帮助你找到内心的声音,并借以抵御外界的煽动和蛊惑。 · ♦️王阳明心学口诀 · ✍️立志篇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传习录·陆澄录》 所谓的“立志”,是心中常存善念。直白而言就是首先做个好心人。 · ✍️格物篇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大学问》 格”,就是“为善去恶”。 · ✍️心即理篇 或曰:“人皆有是心,心即理,何以有为善,有为不善?”先生曰:“恶人之心,失其本体。”——《传习录·陆澄录》 人心的本体是良知,失去良知的人,心就不是心了,发出去的理自然也不是理,而是邪理。 · ✍️知行合一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传习录·陆澄录》 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束,缺一不可。我们做的任何事,都应该有知和行,否则这件事就不能称为事。 · ✍️事上磨练 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传习录·陆澄录》 在事情上磨去各种私欲,如好胜心、荣辱心、得失心,只有在事上磨炼,去除这些私欲,才能见到光明的自己。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 ✍️致良知篇 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传习录·答欧阳崇一》 人做事,没那么多深思熟虑千机百密。在良知指引下,当行则行,当停则停,当死则死,当生则生,我们所有的斟酌最终都要符合一条:不要心里有愧。而这一条,良知完全能不需要任何智慧就告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