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癌术前检查,要做哪些才够?

 海心健康 2022-05-24 发布于浙江
目前,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升,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甚至已经排到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在死亡率上,结直肠癌在全国及发达地区也分别排在第5位第4位

随着肠癌发病率的上升,越来越多的患者来问我们:

"

做CT能不能确诊肠癌?

PET-CT在初诊时一定要做吗?

哪些情况可以手术,哪些情况做不了手术?

......

"

肠癌如何诊断?如何评估能否手术?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在04-23日人民网+海心抗癌开展的“人民名医特别策划直播·学术专场”活动上,来自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的陈功教授,对肠癌患者在治疗前如何规范完成相关检查做了详细的解说。

没有诊断,就不应该有治疗


规范的诊断是进行肿瘤诊治的第一步。

从癌症诊断的角度来讲,陈教授指出,规范诊断就是要解决2个问题:

1、判断病人是不是得了癌症——这是定性诊断。

2、判断病人的癌症到了什么程度——这是分期诊断。

01

定性诊断

尽管判断病人是否得了肠癌,有许多的检查可选,比如钡灌肠、CT等,但目前确诊肠癌的唯一手段,仍然是肠镜+活检。

02
分期诊断

一旦病人做了肠镜确诊为肠癌,那么接下去就是要完善胸部、腹部、盆腔的增强CT,这是根据肠癌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肺部、肝脏、盆腔)而定的。

当做完这些基本的检查,怀疑有转移时,比如肝脏的转移,就需要进一步查肝脏磁共振。而如果这些检查都无法确定,则需要再考虑做PET-CT。

另外,像骨转移、脑转移,这些部位的转移比较罕见,不常规推荐进行相应的检查。只有当病人出现相关部位的症状,无法解释或怀疑有这些部位的转移时,才推荐进行相关检查。

一句话总结就是:该做的检查一个都不能少,而有些检查则需要循序渐进,按需进行。

只有做了规范而全面的检查,才能保证肠癌定性及分期诊断的准确性,为后续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评估能否做手术,这几点是关键


完善检查后,病人最关心的就是能否做手术的问题。陈教授指出,作为医生,也非常关注这一点。

从全球规范化治疗来说,根据肿瘤的分期即TNM分期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是统一的规范。

T:肿瘤原发灶的情况,浸润肠壁越深,T分期越晚。

N: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N分期越晚。

M:远处转移情况,远处器官有转移,即为M1。

肠癌TNM分期标准

在肠癌中,评估能否做手术,除了需考虑有无远处转移外,还有2点也非常关键。

01
T4b

T4b是指肿瘤已经穿透肠壁全层,侵犯到了结肠以外的其他结构,而面临外科无法手术完整切除的情况。临床上,不同部位的T4b结肠癌侵犯的器官结构各不相同,例如:

回盲部的T4b肿瘤,可能会侵犯右侧的髂血管;

肝区或者横结肠部位的T4b肿瘤,可能会侵犯十二指肠、胰头、肠系膜上血管;

脾区的T4b肿瘤,可能会侵犯脾脏;

降结肠的T4b肿瘤,可能会侵犯肾脏;

乙状结肠的T4b肿瘤,可能会侵犯左侧的髂外血管。

肠癌不同部位肿瘤情况

02
非区域淋巴结的转移

恶性肿瘤往往容易发生淋巴结的转移,从靠近肿瘤部位的淋巴结到远处的淋巴结逐渐扩散。非区域淋巴结转移指的是外科手术清扫范围外的淋巴结出现了转移。

在肠癌中,例如像锁骨上的淋巴结、腹主动脉旁的淋巴结,或腹膜后的淋巴结,这些部位的淋巴结转移都属于非区域淋巴结转移,即无法通过手术进行清扫,从而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肠癌区域淋巴结

因此,在完善术前检查,评估肿瘤的TNM分期时,尤其要注意这两点的情况。

如果肠癌侵犯了周围的重要结构或脏器,或出现了非区域淋巴结的转移,即使没有远处器官的转移,外科手术仍会变得非常困难。

规范诊治,拒绝过度检查和检查不足


目前随着规范化诊疗的推进和普及,肠癌的临床诊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在这里我反对2种做法,一种是过度检查,比如一确诊肠癌之后就马上给病人做PET-CT,这不符合指南的规范。另一种是检查不足,今天还有些地方给确诊肠癌的病人,只拍了个片子,做了肝脏的B超,就直接做手术了,我想不应该再发生这种事情。”

——陈功教授

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获益,规范治疗是关键。

不过度,也不仓促,规范检查,才能获得规范治疗!

由人民网主办的#人民名医顶级肿瘤名家义诊专场系列直播#活动仍在海心平台持续进行。
此次活动,将有百位肿瘤名医上线,做全年在线义诊答疑,乳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血液肿瘤等多癌种患者均可关注。每个患者也可报名线上义诊,足不出户就可看上名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