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国春秋--吴越篇40

 东吴春秋 2022-05-24 发布于江苏

钱镠非但无需去主动理睬和讨好朱友珪,相反朱友珪却主动向钱镠示好,以求博得钱镠的支持。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七月,朱友珪甚至主动派遣刑部尚书李皎来到吴越,主动册封钱镠为尚父!

何为尚父?尚父是指和父亲一样值得尊敬的父辈,其实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干爹,只不过干爹听着比较俗气,而尚父感觉比较文雅而已!

朱友珪虽然当皇帝的能力指数不行,却并不傻,父亲朱温完蛋了,但梁朝四周那帮虎视眈眈的邻居一个都没少,仍然虎视眈眈的盯着朱友珪,随时都有可能吃掉朱友珪,而以朱友珪的能力,显然根本无法应付这种局面,所以必须寻求盟友和支援,而吴越的钱镠一向是梁朝的坚实盟友,朱友珪自然要极力拉拢,干爹的称号其实并不值多少钱,朱友珪当然乐得随便发放。

对于钱鏐来说,其实根本不稀罕朱友珪赠送的所谓尚父干爹称号,梁朝局势的动荡变化使钱镠更加确信了一个事实,目前的中原王朝其实根本没有一统江湖的能力,混沌乱世还将继续,而自己的独立吴越王国只要秉承“内部保境安民、对外表面臣服中原”的基本原则,自己在吴越国的统治就能够日趋牢固!

但钱镠还没来得及和他的干儿子朱友珪喝茶聊天、座谈沟通,梁朝政坛又开始出大事了!

朱友贞是朱温的第四子,其容仪美貌、沉厚雅好儒士,而且又是朱温正妻贞元皇后张氏之子,根正苗红的嫡子,按理说应该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但晚年的朱温显然深度年老昏聩,居然想到用拼儿媳的荒唐方法来决定皇位继续者,结果被庶出的朱友珪捷足先登,当上了梁朝的皇帝。

对于朱友珪的弑父登基,朱友贞自然愤愤不平,也许只能空叹为何自己没有一位超级美女的老婆!

不过,朱友珪登基后,对他的这位弟弟还是相当照顾的,随即任命朱友贞为东京留守行开封府尹检校司徒

有时候,榜样的作用真的是无穷的,朱友珪既然亲手打开了弒父篡位这个潘多拉的魔盒,那么接下来的各种违背伦理道德的疯狂和残忍的行径自然就会相继登场上演!

朱友贞并不打算就此感激自己的皇兄,他内心深处的野心和欲望也已高度膨胀,干掉朱友珪,取代朱友珪,成了朱友贞的终极目标!

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的心腹驸马都尉赵岩来到了东都汴京,和朱友贞进行了一番秘密的交谈,双方达成共识,决定率领汴京的禁军发动兵变,干掉朱友珪,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得到手握重兵的大将杨师厚的支持。

朱友贞一方面派遣使者向杨师厚请求支持,另一方面则要求赵岩召集禁军中的心腹将领,准备举事。

在得到了杨师厚的支持后,赵岩成功游说了禁军统领袁象先,于二月十七日夜晚,率领数千禁军杀入皇宫,杀死朱友珪,然后拥立朱友贞为新的梁朝皇帝。

短短半年多时间,中原梁朝居然连续发生两起宫廷流血政变,梁朝的皇帝数度易手,终于在朱友贞手中暂时安稳了下来,梁朝政坛的连续动荡不安也令人目不暇接。

但这一切似乎对钱镠仍然没有太大的影响,钱镠继续稳座他的吴越王之位,因为梁朝的又一任新皇帝朱友贞在第一时间也派出了使者来到吴越,同样册封钱镠为他的尚父。

干爹和尚父其实也是可以继承的,钱镠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居然连续接收了两位干儿子,而且都是中原梁朝的皇帝,在所有的诸侯藩镇中间绝对赚足了脸面!

中原梁朝连续摊上重大事件,梁朝那帮虎视眈眈的邻居们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比如说淮南集团方面就开始有所动作了。

淮南集团自从杨渥被张颢干掉、张颢又被徐温干掉后,总算是步入了政权的稳定时期。

淮南集团的实际掌舵人徐温已经被证明是一位合格的领导者,虽然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似乎不如刘威、陶雅、李遇、李简、周本等猛人,但徐温在政治方面的能力绝对是超级一流。

比如说,刘威、陶雅、李遇、李简等杨行密手下的昔日功勋将领,虽然表面上对徐温俯首帖耳,但内心自然很不服气,其中以宣州刺史李遇最为不服,经常口出不逊,攻击徐温。

为了树立自己在淮南集团内部的绝对权威和地位,徐温决定杀猴骇猴,先拿李遇开刀。

公元912年五月,徐温命令柴再用率兵讨伐不听话的李遇,当然李遇也是一员久经沙场的名将,为了确保杀猴骇猴的成功,徐温下令将李遇最疼爱的儿子抓为人质逼迫李遇,并派使者进城忽悠李遇。

在徐温的恩威双管齐压下,李遇选择了向徐温妥协服软,当然妥协服软的代价是被徐温满门抄斩。

李遇的灭亡终于起到了良好的警示威慑作用,刘威、陶雅等人惶惶不能自安,纷纷到广陵向徐温表忠心,徐温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尽管徐温已经是淮南集团的实际领导,但聪明的徐温并不打算让淮南杨氏集团马上转型为徐氏集团,出头鸟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杨隆演是个非常有用的傀儡和挡箭牌,好好地让杨隆演在台前表演,自己在幕后遥控操作指挥,这种感觉真的十分美妙!

邻居钱镠仅仅占据两浙之地,居然也开始称起了吴越王,那么作为实力强劲的淮南集团、占据淮南、江西,横跨淮河、长江,拥有数十万带甲将士,自然不能比钱镠的吴越王地位低等。

公元912年七月,徐温率领文武百官向杨隆演劝进,要求杨隆演自封为太师、中书令、吴王,淮南集团终于转型为独立王国吴国,后人称之为“南吴”或“杨吴”。

而作为吴国的实际掌权者,徐温的职位自然也要水涨船高,徐温也瞬间升迁为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原梁朝政坛的动荡不安自然也引起了徐温的高度关注,徐温决定乘着梁朝的混乱再度扩张吴国的势力。

当然,以徐温的智商,他肯定不会贸然去进攻梁朝,瘦死的骆驼一般来说都比马大些,尽管朱温死了,尽管朱友贞看似能力值很差,但朱温手下那帮能征善战的名将还在,和梁朝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让某些人得利。

所以,徐温的战略方针是:既然中原老大梁朝目前忙着内哄和政变,那么吴国当然可以乘机攻击那些一向以梁朝马首是瞻的弱小藩镇势力、比如荆南、湖南、吴越都是徐温进攻的理想对象。

吴国和荆南、湖南之间的战争由于不是本篇的重点,所以就不要叙述了,我们的重点当然还得放在吴越和吴国的战争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