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报道 | 寻找教育智慧——芳草“新生代”教师侧记

 盐心Jaffe 2022-05-24 发布于四川

一位教育学者说,教师的职业倦怠,有时正是因为教学自主性被压抑,但是在芳草小学,我们看到年轻一代教师在前辈的帮助和鼓励下,在尊重、信任、放手的氛围中,充分展示出了自身优长,做自己课程的导演,搭建教学舞台,寻到了自己那一份教育的智慧。

用热爱,点燃热爱

圆脸、圆眼镜,台上这位年轻的语文教师有一个和他的课相称的古典名字:王子安。但他并非长衫踱步,而是白衣短裤,利索地

穿梭在课堂上——给学生递话筒。

这是王子安的古诗词课程——《陆游诗词大赏》。他以专题的形式,打破课本和年级的界限,把陆游的诗歌汇总出来,用讲故事的方式,从时代大远景下,摇向诗人经历的剪影,再用一首首诗歌作品,为诗人的形象注入血肉和灵魂。其间不断穿插问题,带动学生畅所欲言。

比如讲到陆游和唐琬的感情,《钗头凤》里的三个“错”、三个“莫”,他问学生,“错是谁错,错在哪,如何错”,一番分析、讨论、交锋后学生答道:陆母错在太过强势,唐琬错在不该离开,陆游错在过于软弱,所以三个错分别是“错误”“错过”“错失”。品读“莫”时,学生们则认为,这里陆游在劝自己“莫难过”“莫回忆”“莫思念”,抑或希望唐琬“莫离开”“莫生气”,更想时间能回到从前,自己能“莫被迫”……

“不要小看孩子,给他们空间,他们就会给你惊喜。”在王子安看来,在交锋里产生火花,并自信地表达出来,会让学生领悟得更深。

之前,他还讲过杜甫、辛弃疾。之所以先选这样一些“具有家国情怀的文人”,王子安有他的考虑:“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他们想要的,或符合他们利益的,才会去做,所以我讲这类诗人,就是想让学生有一个更高的站位,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体会一种情感,一种胸怀,一种处世之法。”

短短时间,他用自己对古诗词,对表达的热爱,点燃了学生的热爱。

飞流直下,静水流深

“爱看书的老师很多,课堂教学、课程实施这样的专业书之外,老师们的阅读范围其实很广。办公室里,老师们闲来聊天,常常会聊到某本书,互相借来看。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人自然会被影响,一个影响一个,一群影响一群,一代影响一代。”四年级教研组长徐辰丞说。

徐辰丞认为,“人都有舒适圈,有些书不强迫自己读,是不会去读的。读了一本艰深的书,不管读懂多少,一定会有所收获,再看此类书,就会好很多。”所以学生进入中高段后,她便鼓励学生挑战艰深,尝试看一些看起来很“难”的书。于是学生开始读萧红、梁实秋、余华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并且从最开始的靠“意志力读”变为了“爱不释手地读”。

当然,基于兴趣的自主阅读,还得以课堂阅读为基。到了某个单元,学到什么内容,徐辰丞就做相关推荐。比如上学期有个单元是神话故事,她就推荐学生读《封神演义》, “你们喜欢看漫威电影,知道'漫威宇宙’,但其实我们也有一个'封神宇宙’”,她这样介绍道。在徐辰丞看来,神话和历史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寒假她继续延伸:《上下五千年》。学生们读得兴味盎然。

“学生是有层次的,能读原著当然好,读不进去的可以先看简易版,循序渐进。太过强调一致性,会打消一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徐辰丞眼中,此类“合理差异”,还包括“女生爱读红楼,男生爱读三国”等等。

在徐洪玉等前辈教师的影响下,徐辰丞对如何平衡“说”和“写”,也找到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她发现一些学生口头表达好,但落笔却难成篇,“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还是有差别的,说得好的,不一定写得好。”于是她让学生在平时阅读的书籍中,找例子学表达,还从自身经历总结经验,“平时说话时,让学生一句话尽量说完整,说标准。”表达不能只有飞流直下,也要有静水流深,“句式结构、词语搭配,都需要琢磨,练习。”

“让学生更轻松”

 王鸿说,从教十来年,她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放手”,“以前总觉得该讲的一定要给学生讲完,现在就是放手交给学生。就算没有达到预期,但只要遵循孩子的天性,相信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优长,那么他们所需要的,最后都能获得。”

但是“放手”,并不意味着教师因此可以“无为”,可以轻松。

王鸿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的是自主的学习形式,但是怎么“自主”,就要老师 “动脑筋”了。“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提升,什么时候该退后……只有放开了手,停下了身体,才能用大脑去调控。”

如何应对和设想中完全不一样的课堂现实,如何察言观色,迅速做出判断,给出方案,不仅需要教师有专业储备、对教材的熟悉、对儿童心理的把握,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怎么培养这样的“智慧”,在王鸿看来,就是要随时根据教学效果来更新教学方法, “学生的认知在改变,不可能用十年前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

“蹲下身和孩子对话”

魏筱的阅读生涯开始于小学三年级,始于一本《哈利·波特》,从此阅读就与她的生活分不开了。于是,她现在也把这本书推荐给自己的三年级孩子。

从师范到刚当老师,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有个执拗的观念,读专业书籍是最重要的。但和孩子接触多了才慢慢发现,读“孩子的书”同样重要,这样才是真正的“蹲下身和孩子对话”。

“语文的外延很宽泛,语文老师知识越广博,涉猎越广泛,越能在上课时不把学生局限于课文之中。”

现在上课,和孩子聊自己的学生时代,聊阅读故事,成了一个默契。她的办公室有一个书柜,里面放着许多童书,学生经常来借阅。学生也常告诉她,最近看了一本很有趣的书,老师你一定要去看。

魏筱每天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回到家窝在沙发里,翻一翻学生今天借给她的书,第二天跟学生聊起书中内容,感觉才真的是和学生在心贴心地交流。

“我喜欢这本书,你也喜欢,说明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有交集的,我们就能成为好朋友。”

“带着问题去思考”

“何老,武松真是不听劝,店家都让他别上岗他偏不听。”

“何老,我觉得人都是多面的,武松很勇敢,敢打老虎,但也挺好面子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

对于五二班的班主任何慧来说,这种热烈争论的场面她早已习以为常。在她看来,学生们这么喜欢表达并且善于表达,离不开常年坚持阅读。

“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其核心还在于契合孩子们的思维发展。我们要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如果缺了问题意识,那阅读也就和灌输没有区别。”

在她的影响下,班上的学生喜欢读历史、读科幻、读军事……不仅读有趣的小说,也读感情真挚、富有哲理的散文。不同的文体为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表达方式,更带来了看问题的广阔视野。

阅读带来的不仅是辩论,做批注、做手账、做摘抄、演剧本、做演讲……都成了孩
子们的“拿手好戏”。

何慧说,儿童的心田是丰袤的,只要播下美好的种子,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那些美丽的书和美好的故事,就是美好的种子。

阅读,是年轻教师发展的阶梯

用诗歌开启一扇门

二年五班教室的白板上展示着一首古诗:

山海早行

楚歌四面话山空,泪眼滂沱且遂衷。

寂寞离骚千载后,一朝大雨古今同。

这间教室里正在上课的老师叫钟蕊瑶,她站在教室一侧,并不多言。在一轮又一轮古诗背诵通关的喜悦下,台下的同学们信心爆棚。而此时,他们遇到了一首拦路虎——不说背诵了,连作者都不知道。议论纷纷中,一个女孩大声喊了一句:我见过这首诗!

站在一侧的钟蕊瑶忍不住噗嗤一笑,她的目的达到了。她用手指划开PPT上的遮挡物,白板上露出三个字——钟蕊瑶。台下同学目瞪口呆:我的老师会写诗!

这是钟蕊瑶的诗歌创作入门课。从古代的李白杜甫到现代儿童诗人姜二嫚、铁棍再到她自己,钟蕊瑶一步步将诗歌创作拉近孩子们的生活。

写诗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钟蕊瑶在华中师范大学读书时就写了很多旧体诗词,其中不乏有在全国大赛的获奖作品。但那时的她并没有想过要将诗词写作带给自己的学生。2019年,她来到芳草小学任教,副校长梁艳鼓励她:为什么不尝试把特长和教学结合呢?

这种尝试的结果是可喜的。在那次诗歌创作入门课后,不少同学纷纷加入诗歌创作行列,他们用小纸条给钟蕊瑶送来了一首又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

夜(王钰璇)

夜写了一首诗,

诗里有月亮和星星,

有打呼噜的小狗,

还有睡梦中的我。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在钟蕊瑶看来,孩子在诗歌创作上的天赋远超久经社会浸染的大人,他们单纯的内心,超脱的想象都是难能可贵的。

“鼓励孩子们写诗,并非是要让孩子们有一个'装点门楣’的标签,而是希望有朝一日,诗歌可以成为他们心灵的出口。”

2022年/第45期2022/5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