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别报道 | 造一所“沉静”校园——芳草小学《阅读纪》

 盐心Jaffe 2022-05-24 发布于四川

202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猜猜我是谁”首届芳草儿童阅读节“书中人物cosplay”嘉年华在芳草小学开展。全校师生齐上阵,亲身演绎书中角色,让书中世界走进现实。

孩子们翻开书本,回顾情节,对自己扮演的人物也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体会。

芳草小学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终身阅读者,独立思考者,自信表达者”为育人目标,希望通过持续的阅读以及多样的表达,为学生成长注入原动力。

今年的阅读节,在4月29日举办。

芳草学子为自己的阅读人生,又画下精彩一笔。

小天地,大阅读

“上完一天课,读书就是休息,可以换一种思维,陶醉于书海之中”;

“读经典书,虽然会感到陌生,但看了经典后再看其他书,就能读出深意”;

“演讲是对阅读的检测,在和同学的分享中,能够看出自己是不是真的读懂了”……

从《非洲三万里》到《杀死一只知更鸟》,从《西方美术史》到《数理化通俗演义》,当你和芳草小学的学生交流,你不仅能发现他们阅读的广泛,更会惊喜于他们谈吐的自若,表达的笃定。在芳草这棵繁茂的大树上,一根根样貌不同、形状各异,但同样充满朝气的枝丫,正抽新芽。

养分在于积累。学校考虑到孩子放学后时间难以把握,有的孩子家远,需早睡早起,有的孩子有其他爱好,有的甚至还要帮忙照顾弟妹,没有多少时间能静下心来看书。“因此,需要让孩子在学校保质保量地看书,而且身处群体中,能更沉浸于阅读。”芳草小学阅读课程创始人、副校长梁艳这样说。

为什么找到“阅读”作为教学引领,梁艳说——芳草小学(玉林校区)于1996年成立,因最初规划原因,校园很小,“巴掌大的地方,点燃一根火柴就能走完全校”,六个班同时上体育课时,每个班的活动范围也就一个会议室大小,有学生说,六年时光里从未打过一场全场篮球,从未跑过一个完整的400米环形跑……如何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学校找到了自己的办学道路——“通过书籍,把孩子引领向更广阔的世界。”

芳草小学现任校长樊祥及历任校长,

为学校传承了一种“尊重、信任”的文化

探路人 

有了方向,还得先培养出一队探路人。

2005年左右,芳草小学率先取消了“三好生”评选,代之以“争章夺星”——学习星、体育星、艺术星等——多元评价体系,在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每个生命生来具有对光明和美好的向往,如何让他们蓬勃发展,就是要拿多把尺子度量。”教科室主任王晓燕这样说。

但是,在“争章夺星”广受关注时,学校行政团队却发现,教师的动力成了问题。“学生思维活跃了,老师难以点拨,甚至在课堂上被学生牵着走。”学校开始探索个性化教学,以激发教师发展。“把学生的尺子也放在老师身上,使他们的教育生命保持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回想当时,梁艳最难忘的是,每当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请教校长时,时任校长黄润清总是不紧不慢地反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得到回答后他笑着说:“那就按你想的去做。”教师们就这样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尝试改变。当然,凡是集体,有人想发展,就有人安于现状,开行政会的时候,有行政提出质疑,黄润清校长又笑着说:“那我们就用'舀汤圆’的办法,谁先浮起来,就把谁舀上来。”

杨丽、梁艳、马丽、林文红、胡雪梅、陈玉萍等一批教师浮了起来,但还需要更多优秀教师的出现,以形成团队和氛围。学校接下来聚焦于课堂,希望通过打造个性化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10年起,学校每周都会邀请教育专家来和教师一起上课,芳草小学一时高朋满座。国内小语界的贾志敏、支玉恒、于永正、吴忠豪等名师多次走进芳草课堂。其中,七十多岁的贾志敏老先生几乎听过、指导过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课,于永正老先生则这样评价道:“学校虽小,但教育空间和教育价值不小,巴掌大的地方,撑开了生命个性化成长的广阔空间。” 

专家们将芳草看作他们课堂改革的试验田,每位专家带着几名“徒弟”,锻炼教学,打磨课堂。大家虽各有“流派”,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坚持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学校于此提出办学理念:“崇尚个性,享受成长,让每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

“我们天天泡在课堂,谈的也都是课堂,佐藤学怎么说,杜威怎么说,陶行知怎么说……学说无分高下,只要能为我们所用。若

说有什么标准,那就是要真正让学生得到成长——踊跃发言,充分交锋——学生精彩的课堂,就是好课堂。”梁艳这样说。

“尊重,信任,放手,所有东西都从这个土壤里长了出来。” 王晓燕老师感叹道。负责教师发展的胡雪梅老师回忆,“每周五下午会留一个班,让讲得好的老师来上课,其他老师旁听。”大家互相学习、借鉴,齐心协力找亮点,找到后就提纯,明确方向,坚持下去。

发自内心的认可大大激发了教师们的热情,各种课程争相出现,牟守斌的批注式阅读、胡雪梅的分享式阅读、罗平的阅读与辩论、陈婷婷的主题阅读、夏红的经典诵读,李春玉、易晓燕的阅读与品格教育,张颖、周莉娟的绘本阅读……一时百花齐放,各显神通。

“我们始终坚持的是优长教育,”现任校长樊祥这样总结道,“一个人有优长,就能得到认同,就能获得成就感。”他善于将“明星效应”用于教师发展,“优点培养起来了,缺点自然就会去改正。”

在尊重差异的氛围下,“个性化”便水到渠成。“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科都有优秀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无法用一把尺子衡量,唯有关注每个人的优长。”

近些年,樊祥校长又将“个性化”进一步表述为“适性教育”——适合教师发展,适合学生成长,适合教育规律。历经二十几年发展,调整过领导层,增建了新校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文化却在芳草小学一路传承了下来。

学生精彩才是真的精彩。

图为芳草小学“书中人物cosplay”活动

把自己“藏起来”

2001年大学毕业进入芳草小学的梁艳,一开始并没有安心当一位老师,“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一年暑假,还跑去做了两个月的房产销售。“不喜欢上课,本来都打算改行了。” 梁艳回忆道。

这期间,她代表学校参加区级赛课,执教的是《一枚金币》,“整个人冲前跑后,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满头大汗下来,拿了二等奖最后一名。回到学校,她把头埋得低低的。但第二年,学校依然找教研员手把手教她上课。这次,梁艳拿了成都市一等奖第一名。

大家看重的是梁艳对课堂的调控能力,她善于激发学生,她的个人魅力。那时,黄润清、王晓燕、杨丽、牟守斌等老师也帮她一句句磨课,有时甚至忙到后半夜。


梁艳的课堂,充分以学生为主

说到“天赋”,小学四年级梁艳就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县演讲比赛并拿了奖,后来读师范,声乐比赛、演讲比赛每次都是载誉而归,同时她还是校报创刊人、学校电视台总编辑、大型活动主持人……应聘芳草时,“个人魅力”自然也帮她加了分。但梁艳却对课堂上的自己越来越怀疑。

“每句话都要经过设计,'大家眨眨眼’,眨没眨是不管的,最重要的是赶快进入下一个环节——'接下来,大家张张口’……”她觉得这种看似流畅的“表演”,终将无以为继。

经恩师贾志敏先生推荐,梁艳开始接触更多教育思想,比如佐藤学的“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课堂”。她找来许多相关书籍看,渐渐发现了自身症结所在:“你厉不厉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学生厉不厉害。”

2009年,梁艳以一堂《劳动的开端》改变了大家对她的观感。钟玉文副校长巡课时,发现她让学生“开火车”来表达、讨论、交锋,并安静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只在恰当的时候问一句:你怎么看,还有补充吗,谁来总结……就像面对汹涌的激流,如何抓住一朵浪花,将它定格、放大,更加考验定力和智慧。钟玉文

副校长惊喜地对梁艳说:“这堂课我看到了精彩的学生,这背后,恰恰是你把自己藏起来了。”

后来,梁艳的课得到专家一致认可,在当时语文教学“向分析课文说再见”的大方向下,她的课被视为“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典型。2010年,成都市教育局、市教科院给梁艳办了一场个人教学风格研讨会,其中一节自主展示课上,她的学生自己确定辩题,收集材料,开了一场比较中美教育的辩论会。学生展现出来的谈吐、思想、观点,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阅读,助力学生成为自信表达者、独立思考者

让每个生命开出自己的花

梁艳并未止步于此,她觉得,即使每篇课文都这样讲,学生还是把时间都花在了一本教材上。“老师花了大量时间教字词句、语法规则、语文知识、阅读方法,远不如让孩子自由阅读更能提升语文能力。”她开始关注延伸阅读和课外阅读。

之后,梁艳主导的《阅读与表达》课程渐渐成形,并从语文学科扩展到其他学科,“滚雪球一样”在全校普及开来。也有老师和家长持观望态度,但当看见孩子真的因阅读起了变化,也就慢慢接受了。

但梁艳坦言,阅读的影响,更多是一种 “暗流”。“我们习惯了快餐文化,习惯了立竿见影,但阅读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甚至整个小学变化都不明显,要等到若干年后,学生再坐在你面前,你才会发现他和当初完全不一样了,这里面一定就有阅读的积淀。”

她说起一个很少开口的学生,“一年在课堂上说不到20句话,考试只做三分之二的题,做到70分就停笔”。梁艳悄悄关注他,发现他从早到晚总是一个人安静看书,“三年级就读别莱利曼物理学、几何学、天文学”。“你儿子的潜力在中学。”面对家长的担心,梁艳这样安慰道。

后来这位学生上了中学,在2020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20)中获得金奖。消息传来,所有人都吃了一惊,梁艳却说:“养其根,俟其实,他从小读了那么多书,早晚会厚积薄发。”

还有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让他上台演讲30秒,他站在台上紧张到直扯裤子,引发哄堂大笑。家长不忍心,找到梁艳,让孩子以后都不要再上台了。梁艳却剑走偏锋, “你儿子很了不起,宁愿站在台上扯裤子都不退缩,今晚回去你要好好表扬他。”

学生创作的绘本

六年级时,梁艳安排他到低年级班演讲,讲完后孩子一脸高兴地回来,原来是把同学的喝倒彩当成了赞赏。梁艳非但不点破,还对他说:“你讲得很好,能不能再想一个题目,好好准备一个月,再讲一次。”这一个月,她看到孩子天天看书,做笔记。

演讲那天,孩子抱了一堆学弟学妹送的礼物回到班上,在同学羡慕的眼光下,开心地把礼物横着摆、竖着摆、叠起摆。这些礼物,其实是梁艳从自己抽屉里搜罗出来,交给孩子们的。

小学毕业前,这位学生在一次读书演讲中,把自己喜欢的《纳尼亚传奇》讲了10分钟,被评为小组第一名。梁艳立即拉着他照了个相, “那天离毕业只有几天了”。赶在毕业前,孩子终于拿到了一次第一名。

梁艳后来听说,孩子上了中学后,表现还是一般,但她相信,他会永远记得自己获得小组第一名的那一刻。“给每个孩子不同的机会,让他们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梁艳说,这就是她做阅读课程的“终极追求”。

同时,梁艳也指出了阅读的规律,“儿童阅读不应局限于儿童文学,还要广涉历史、哲学、经济、物理、数学、财商、心理……十岁前广闻博览,十岁后挑战艰深,真正能让人受益的是深阅读。”在她看来,孩子读得多了,品位出来了,精神世界自然就会生成。“我们期望阅读对学生的中学、大学以至一生都有益处,无论将来经历什么,他们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和出路。”

王晓燕则关注阅读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人生有限,只能走一条路,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的生命有多么丰富,情感世界有多么广阔。”她写过一篇题为《阅读不为所用,乃为所养》的文章,讲阅读对心灵的滋养,“阅读教人如何成为一个有同理心的人,一个能感受美、感受爱的人。”在王晓燕看来,教师不仅承载着学科任务,更应思考怎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不久前,芳草小学的《从阅读中终身受益:指向意义建构的整合性阅读课程》荣获四川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这是基础教育领域每四年一次由政府评比表彰的最高奖项。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李建萍主任从课题立项开始,就给予了关注和支持。她认为,芳草阅读研究最可贵的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意义建构的视角重建了阅读课程,进而“从深度整合到高阶发展”“从学习习惯到生活方式”“从心灵启迪到创意表达”,努力追求“让学生从阅读中终身受益”。

林文红多年来重视并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终身阅读者,自信表达者

阅读,在芳草小学渐渐形成风气。

近期为贯彻“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学校提出方案:“每天在校阅读一小时”。每到午休和延时第三节课,芳草小学就像按下了暂停键,完成了作业的学生们静坐在教室中,回归书本,教师亦珍惜难得的安静,沉浸于专业阅读。“一所安静的学校,一批沉静的教师,一群沉浸于阅读的学生,这是我心中理想学校的样子。”樊祥校长说。

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以绘本为主,如《登月》《神奇飞书》;二年级读“桥梁故事”,如《小巴掌童话》《哲学鸟飞罗系列》;三年级则读《夏洛的网》《二战那些事》等;四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大部头”,如《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边读边做批注;五年级引入文化经典,如《千年一叹》;六年级提升高度,《苏菲的世界》……

这些书有班级或年级共读书,有教材推荐必读书,也有自主选读书。如此,孩子每周能有约十万字的阅读量,日积月累,将成为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家长蒋鹰感慨:“阅读当然不会对应试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我相信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如何为孩子选书,是最重要的,考验的是教师的眼光和智慧,热爱阅读的陈玉萍、刘忠会老师提出这样的标准:低段(一、二年级)培养阅读兴趣,中段(三、四年级)培养问题意识,高段(五、六年级)培养思辨能力,但具体到每个孩子,还需“因材施教”。

“眉山访苏”,寻访诗人踪迹,探究人生智慧

有的孩子情绪管理较弱,有的沟通能力尚待加强,还有的孩子就是对任何书都提不起兴趣,这时老师就要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书”;对于需提高阅读品位的,老师会指出:“阅读平庸的作品,是精力的浪费”;面对不愿走出阅读舒适区的,老师会劝导:“如果你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就必须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学生似懂非懂的时候,老师会鼓励:“暂时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正产生于半通之中”。

一段时间下来,芳草的孩子变沉稳了。课间,很多同学会聚在一起聊书上的故事、书中的人物、书里的情节。课程结构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阅读与表达渗透到了课堂、课程及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培养终身阅读者,独立思考者,自信表达者”的育人目标,变得更加坚定。

从古典教育来说,无论孔子的“四科”还是西方的“七艺”,文法和修辞都是其中重要的两项。现代社会,“表达”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如何看待阅读与表达的关系?梁艳说:“阅读使表达更具内涵,表达让阅读变得更丰富;缺乏阅读的表达难免空洞,而没有交流的阅读容易肤浅。”在她看来,阅读与表达结合,就像两条腿走路,互相协作,循序渐进,才能通向真正的“终身阅读、自信表达”。

比如一年级的“一句话演讲”,学生说出阅读绘本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二年级,以“向你推荐这本书”为题,进行30秒演讲……到了高年级,则让学生围绕自身阅读积累,进行百家讲坛式的讲座分享。

“尊重差异,只要没有偏离大方向,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如何表达能抓住观众,如何让表达有条理,有证据,有目的,有逻辑,有创新,如何从敢表达到会表达,从爱表达到精彩表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梁艳这样说。

同时,她还在自己的课堂开展表达训练。她将学生每十二人分成两组,六人围坐,形成 “内圈”,六人对应站在后面,形成“外圈”。“内圈”轮流发言,“外圈”随之记录,包括发言次数,哪次发言最精彩,何时沉默等等。十分钟后,“外圈”进行总结,然后内外互换。“每个学生既是主角又是观察者,角色转换中,看问题的角度也随之转换,表达因此能更全面、更有价值。”

万卷书,万里路

“最是书香能致远。”对芳草师生来说, “致远”是精神的求索,心灵的远航,亦是身体力行——“行万里路”。

教导主任林文红起初是从梁艳的《学步》获得灵感,“不是老师解读教材,而是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对教材做出自己的理解,有的从文章主题切入,有的从一段印象深刻的话切入,有的从写作方法切入。”

她思考的是,如何将这种思维融入自己的课程。

林文红多年来重视并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自身优势遇上阅读和课改机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便在芳草创造性地诞生了。

林文红带着语文教师团队开展“名人专题阅读”,开发了“巴蜀寻踪”整合性阅读课程:学生阅读《苏东坡传》《杜甫传》《李白传》,观看纪录片并交流阅读心得之后,走进三苏祠、杜甫草堂、李白故里,寻访诗人踪迹,诵读诗人名作,之后,再根据现场调查,谈一谈家庭教育,或动手做一做东坡肘子,画一画心中的李白……

“寻访巴蜀名人,目的是探究名人智慧,引导自己的人生——在时代背景下分析人物性格和人生追求,学习客观看待人物的成与败、得与失,学习他们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当教科室的王晓燕、王德珍老师加入,成立特色教师工作室后,更是将阅读与“儿童参与的大综合实践”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与实践中了解家乡历史,在他们的心灵埋下文化的种子。”

以此为背景,李春玉、张宇弦、高梦琳、刘瑛等老师,根据六年级毕业生的成长需求和阅读能力,开发了“6+1”毕业课程——

在共读一本书、写一首送别诗、唱一首毕业歌这些“常规操作”之外,还有做一本毕业册:一群美术老师带着学生,将六年校园生活画在纸上,甚至结合时事,形成具有“那一年的独特记忆”的文字绘本,最后由学校装订、展示出来;

最令学生感动的是“一封信”。从读课文《学步》开始,到读《目送》《傅雷家书》,再到孩子与父母相互写信,细读来自亲人的关怀和叮嘱,“学生读到眼眶通红”,家长也涕泪涟涟……

还有提一个毕业建议。“时代在变化,每一年学生的角度都不一样,之前有学生在同学中问卷调查'我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幽默感的、亲近学生的、学识渊博的;还有一届两位学生调查了国外性教育后,建议学校增设性教育课程。”林文红老师说,她往往是通过学生们的汇报,才知道他们看了那么多资料,下了那么大工夫。

“这正说明学生通过几年阅读与表达的积淀和锻炼,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自主判断。”

教育,一种陪伴

樊祥校长和学生一起读书

正如历任校长所说:“教师被欣赏,在课堂上才能欣赏学生。”芳草的“尊重、信任”文化,源自对“每个生命都能开出自己的花”的信念。

“教育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校长、教师还是学生,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教师在这种氛围下,能更积极地投入教学,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安全感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包容,学习就不会是压抑的,也就能更好地展示自己。”樊祥校长进一步解释。

作为校长,樊祥时常会去关心教师的想法,其中一个办法,就是了解教师们最近在看什么书。他期望能在日常工作中,守护学校每一个生命的成长——“最长情的陪伴,就是共同成长。”一如阅读,是每个生命最重要的陪伴。

2022年/第44期2022/5月刊


发现教育价值  记录教育改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