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批样板戏的戏曲编剧改革!(多图视频)

 顺其自然h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蓝字

【来源:《戏剧》,2000年第3期,作者  杨健。】

第二批样板戏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图片

图片

三, “表演规范”的艺术特色

4, 戏曲编剧改革

   故事的传奇性是戏曲文学的本质特征和鲜明标志之一。戏曲又称传奇,“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不传”。传奇性是戏曲特有的审美品格。戏曲文学改革的关键,是开始丢弃东方戏剧的审美传统,代之以西方戏剧写实性审美。我们可以把这种改造分为大致两类,一类具有传奇剧的特征,但传奇因素被大量消解,第二类则完全不具备传奇性。

图片

   1964年现代剧汇演,许多剧目明显带有传奇性,如《智取威虎山》、《杜泉山》等。另一些剧目政治色彩浓厚,从选材开始就缺少传奇性,如《海港》、《龙江颂》。在江青插手搞 “样板戏”的过程中,原来具有传奇性的剧目,传奇色彩被大量消解。如《沙家浜》, 在最初版本(《芦荡火种》) 中,阿庆嫂指挥伤病员化妆成吹鼓手,借婚宴打入匪剿,具有鲜明的传奇性。经过修改,郭建光取代阿庆嫂成为第一主角后,传奇结构完全被打破,只有“斗智” 一场还带有传奇性,总体上讲已经不能算是一出传奇剧了。《智取威虎山》在修改中,加了党支部讨论作战计划,军民团结等内容,英雄传奇被减弱的同时,写实性被大大加强。

京剧现代戏《龙江颂》选段

   在第二批样板戏中,一些带有传奇性的剧目( 如《红云岗》、《平原作战》) , 同样因为采用了非传奇性的叙事,传奇色彩被极大地消解了。

   样板戏运动形成写实性的审美走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传奇”不能象西方戏剧那样最大量的携带现实信息,不利于表述政治主题。不过样板戏只是抛弃“传奇剧”,而不是完全抛弃传奇性,因为保留传奇因素有利于“三突出” 的实现。同时,传统审美习惯不会迅速转换,它仍然会在创作过程中产生潜在影响。

    第一批革命样板戏对传统戏剧结构进行了重要的改造。改造后的样板戏结构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样式加以改造的,另一类是西方戏剧结构的,它们大多是由话剧、电影改编而成。

京剧现代戏《苗岭风雷》选段

    传统戏剧常采用双线结构,强调叙述性,如宋元南戏的《琵琶记》、明清传奇的《牡丹亭》、《桃花扇》。《琵琶记》一条线是蔡伯喈上京考试入赘牛府,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奉养公婆,两条线并行发展。传统戏剧贯穿道的思想,双线结构反映了对称运动的宇宙模式。它体现传统文化阴阳对比的审美倾向。西方戏剧通常采用单线结构,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近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对情境采取倒叙法介绍,围绕高潮组织布局。西方叙述中心不在线而在点,叙述的时态不是现在进行时,而是过去时和未来时。它体现着西方文化个体生命形态的宇宙模式。

   受到传统模式的影响,《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都采用了双线结构。杨子荣和小分队是分进合击,郭建光和阿庆嫂是里应外合,采用合——分 ——合的结构。奇正结合,文武对映。

图片

遵循西方话剧的编剧法则,《龙江颂》、《海港》基本照搬了原作( 话剧、电影) 的单线叙述结构。主人公始终是矛盾冲突的焦点,所有冲突在高潮时刻通过主人公实现统一。戏曲假定性很强,开场往往采用冲场和自报家门的办法。传统结构的《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都有一个序幕,介绍人物,介绍历史背景和战斗任务,显然是根据戏曲“副未开场”的破题、承题,改造而成的。西式结构的《龙江颂》、《红灯记》的开场则采用西方戏剧“模仿生活”的写实手法,在人物行动中展开对戏剧情境的介绍。如《红灯记》通过跳车人逐步展开戏剧情境。传统结构直截介绍情境简洁明了,西方结构逐步揭示戏剧情境,篇幅较长,甚至到接近高潮才全部介绍完成。如《红灯记》到了李玉和被捕,李奶奶才向铁梅讲出革命家史。《龙江颂》暗藏的敌人黄国忠很晚才暴露。两类戏剧代表了两种戏剧理念。西方戏剧以写实性诱导观众进入剧情,通过移情来达到戏剧性;而传统戏剧则要求观众与剧情间离,通过理念的激情来达到戏剧性。

京剧现代戏《沙家浜》唱段集锦

   传统戏曲的时空间比较自由,一折中可以转换多种场景,所以戏曲结构不是一元性的,而是由相对独立的各单元(折子) 构成,是多单元化构成的大空间。这种结构利于展开广阔的生活场景。但是这种单元性却被样板戏借运用来表达戏剧主题的多样性。

   传统戏曲展示生活场景的多单元结构,在《智取威虎山》中被改造为展示路线政策的理念结构。杨子荣“深山问苦”与小分队“发动群众”两场戏在情节上形成一定的重复,看似雷同的败笔,却是分别为宣传路线、政策服务的。杨子荣访问小常宝、大山,是为了交待阶级仇恨、群众基础;参谋长带战士救助夹皮沟众乡亲,是介绍人民战争和我军作群众工作。再如参谋长和支委会讨论作战方案,代 表党的领导和集体智慧等;这些段落在叙事上都属于枝杈,迟滞了戏剧冲突的发展,不是去展示人物内心情感,而是去营造一个政治思想的空间。试图通过若干政治命题单元,构成革命战争的宏伟蓝图。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

   第二批样板戏中,采用传统结构的剧目减少,采用西方戏剧结构的剧目增加。由传统结构为主,借鉴西方结构为辅的创作趋势,转为以西方结构为主,部份借鉴传统的新趋势。西方结构的剧目在第二批样板戏中开始占了多数,如《红色娘子军》、《磐石湾》、《红云岗》、《平原作战》、《苗岭风雷》等。

    结构西化的主要证据是许多剧目采取了写实性的开端。如《平原作战》第一场“星夜下山”,试图通过人物的行动来介绍戏剧情境,有意识地向话剧靠拢。采用类似手法开场的还有《红云岗》、《磐石湾》。

    第二批样板戏( 包括试验剧目) 大胆地混 杂使用传统和西方两种编剧手法,形成一种混杂的结构模式。许多剧目大胆粗率地将古今、中外的手法混合于一个剧目之中。某些剧目在大结构上采取了西方话剧的叙事结构,但在具体场面处理上,保留了单元性结构。如《红云岗》中藏鸡、熬鸡汤、送鸡汤, 每 一段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小单元,具有传统折子的特点。

京剧现代戏《红云岗》选段

某些剧目保留了传统欣赏习惯,如评剧《向阳商店》的介绍商品的“报花名” 。许多剧目采用话剧、歌剧的表演语汇。如京剧《杜鹃山》柯湘的出场和刑场斗争。如京剧《红色娘子军》结尾悼念洪常青、部队出征。编剧观念上的中西杂揉,预示着样板戏全方位向写实化的音乐歌舞剧发展 。

图片

图片

京剧现代戏《红色娘子军》选段

   吸取第一批样板戏全面、完整地宣传革命路线的所谓成功经验,第二批样板戏借用传统单元结构来表达戏剧主题的多样性,由 此发展出一种多单元化的理念叙述结构。这 种新结构将《智取威虎山》构成上的失败之处当成一种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到全局,从而导致了剧情停滞、枝节过多、说教过多。如 《平原作战》许多场景的设置是为了表达军团结、人民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等政治主题。

图片

京剧现代戏《平原作战》选段

   采用同类手法的还有《磐石湾》的教育青年民兵, 《苗岭风雷》的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等。这种“理念叙述单元” 造成剧情的概念化、公式化,是后期剧目失败的重要原因。“理念叙述单元”是样板戏创作成熟和定型的产物,它显露出样板戏创作模式正在走向僵化。

   样板戏发展到1976年,似乎已经走到改革的阶段性终点。从艺术形式上看它站在一个新起点上,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前景;而在艺术的思想内容上,它却走上了未路,已经显露出日薄西山的景象。(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