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灯论道之十四:评冯友兰歪解老子之道

 123xyz123 2022-05-25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为了寻求老子的道,立志做一名杠精,敢于开杠,才有杠上开花的机会。

所有杠都是纯学术讨论,如言语中有不适之处绝非本意,请见谅。

在前面有网友说,对于老子的道,他只相信权威学者的权威解读,比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在阅读这本书的老子部分时,发现冯友兰用了一种非常具有创新的方式来解读老子的《道德经》,对于这种创新方式,就没有直接评论冯友兰解的老子的道,而是先写了两篇相关的文章,今天这篇正式进入关于冯友兰论老子之道的讨论。

文章图片2

冯友兰解老子之一

冯友兰把《老子》这本书不是老子写的,其成书在老子之后,因为《老子》中有很多关于“无名”的讨论,要讨论“无名”,那先要有“名”,而“名”是名家惠施和公孙龙等人的思想,所以《老子》这本书的成书年代在惠施和公孙龙之后。

惠施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哲学家,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公元前大约370年。而老子呢?老子比孔子还年长,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老子就在公元前551年以前,和惠施的公元前370年相比,几乎就是差了200年。

我们现代人都希望越年轻越好,但是把《老子》这本书说年轻了200岁,好像就不合适了。

文章图片3

冯友兰解老子之二

冯友兰对名家的理解并不到位,比如他认为惠施说的“今日适越而昔来”是今和昔这两个名词的相对性,显然是错了,是惠施认为时间可以穿越,今天出发去越国,然而昨天就到了。这句话的理解要和后一句“连环可解也”一起来理解,时间的流逝,像连环一样,是有顺序的,惠施认为这个顺序可能是可以颠倒超越的。

名家的名其实应该主要说的是名和名背后所指的实际事物是否相符的问题,有些事是不相符的。名家著名的“白马非马”论,意思是马这个名词是指的不区分颜色的马,白马作为一个名词是限定了马的颜色,是相对于其他颜色的黑马黄马来命名的,所以白马非马。

名家还有一个高深的论说:“影非移也。”什么意思呢?鸟在飞,地上的影子也在动,直观地给影子的运动命名,那就是影子也在移动,就像影子在和鸟比赛飞行一样。这个命名其实和影子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影非移,改也。”实际的情况是,这个位置的影子和下一个位置的影子不是一个影子,这个影子消失了,下一个位置的影子是重新生成的。

这里面暗含了一个高深的科学原理,光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只是时间太短,我们察觉不到而已,然而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是现代科学才发现的。可想中国古人有多么聪明。

文章图片4

冯友兰解老子之三

冯友兰在错误的理解名之后,当然就错误的给名家思想做了总结。冯友兰从《易经》中的这句话“形而下谓之器,形而上谓之道。”出发,把事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形象之内的,一类是形象之外的,形象之内的事物,大部分都有名,形象之外的事物,大部分都无名。而道家的“道”,是形而上的形象之外的事物,所以老子的道就是“无名”。

冯友兰并没有正确理解名家的名,所以,也就不会正确的理解老子的道。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没有按照《道德经》的顺序来解读,而是先从名入手,论证了老子的道是无名。那么根据他的这个理解,对“无名天地之始”这句话的断句是“无名,天地之始。”其实既然道就是无名,为什么不直接说“道,天地之始”呢?也不知道所有无名的事物是不是都是道,如果是,那么天地之始就不止道了,还有其它是无名但不是道的事物了。

文章图片5

冯友兰解老子之四

冯友兰进步一演绎,认为在道家体系中,“有”和“有名”没有区别,“有”和“有名”全等,“无”和“无名”没有区别,“无”和“无名”全等,其实这不是没有区别,而是古文中有时候会有简写,如果把简写当成简写的名等效于实际的名,那就错得太离谱了。

文章图片6

《庄子》秋水

来看看《庄子》秋水篇中的一段话,

河伯说:“什么是天?什么是人?”

北海若说:“牛和马都长四只足,这是天,套住马头以便牵马,给牛鼻子穿空,系上绳子,以便牵牛,这是人。”

这里疑问就大了,牛马长四足怎么是天呢?套马头穿牛鼻怎么是人呢?其实河伯问什么是人,什么是天,是省略句,要看前面的语句才能明白。

前面北海若说:“要知道天人之行......”,河伯才问什么是天什么是人,显然河伯想问的是什么是天之行,什么是人之行,只是简单的说成什么是天什么是人。

按照冯友兰的逻辑,这里的天之行就是天,人之行就是人,是不是就错得太离谱了。

所以,冯友兰把无和无名等效,再把无名和道等效,肯定是错了。

冯友兰理顺了道、无名、有名、万物之间的关系,天地万物都是有,也是有名,有名都来自无名,而无名是道,所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如果这句话这么解了,随后的那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怎么理解呢?把无替换成无名,有替换成有名,能解得通吗?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没有说,不知道在其它著作中有没有说。

文章图片7

冯友兰解老子之六

冯友兰在“理清”(混乱)了有无有名无名之后,开始进入主题:“道可道非常道”,他说因为道无名,所以不可言说。虽然道不可言说,但是需要言说它,所以就给它一个代号叫做“道”,但道根本不是名,因为道是无名之名。所有的事物都是由道生成的,因为永远都有万物,所以道就永远存在,到这个无名之名是永远不消失的常名,这样的名其实根本不是名。冯友兰就这样跨越式解释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冯友兰没有解释《道德经》第一章的后面两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而是继续引用其它章节的语句来证明他的有名无名之论。

逻辑上也貌似通的啊。有人说哲学上的事情,你既没有办法证明他是对的,也没有办法证明他是错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冯友兰这些解读就可以证明他是错的,怎么证明呢?用他自己的逻辑来否定他,因为冯友兰是从对名家的名字出发,推导出形而上的道是无名,因为道是无名,所以道不可言。

就用名家的一个例子来否定冯友兰认为的名吧。名家没有讲无名,只是说名和实可能因为认识的不足而不相符。就像“影非移,改也。”,对鸟的影子的运动命名为“移”,这个名和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实际情况是影子消失了,然后又重新生成的,看起来在移动,其实是在不停的改,用“改”这个名,就和实际相符了。

由此,先证明冯友兰的解释“道”的依据“名”是错误的,那么这就能证明冯友兰依据错误理解的“名”来解释的“道”也是错误的。

对老子之道的解读,还得看续灯的解读。

先整理一下我对老子之道的一些看法,第一:老子的《道德经》中,其道的本义应该是唯一的,不会是多个道,但是对老子的道,各人看法差异很大,是千人千道,所以,最起码有999人的道不是老子的道,或者1000人的道都不是老子的道。这就事实上成了以老子的名义阐述个人的道,对老子不公平,需要寻求老子的道的本义。

第二:由于王弼注《道德经》把老子的道解释成是不可言说的,导致了对老子的道理解上的混乱,现在很多人意识到,不可言说是不可能的,所以,都在试图把老子的道言说清楚,因此,重新给老子的道下定义。于是我想了一条判断这些新定义是否是老子的道的标准:做个逆向工程,假如自己是老子,要用一个汉字来概括这个新的定义,是否还是道字最合适,如果不是,显然不是老子的道。

第三:老子的道的本义应该在《道德经》的第一章,对第一章的解读又是争议最大的部分,我想了一个判断第一章解读好坏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基本前提是,老子是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其文字功底应该不用怀疑,水平肯定是比绝大多数人高。所以,对《道德经》第一章的翻译,必须得逻辑清楚,不能把老子置于一个逻辑混乱的水平上。

我也希望网友们能提出一些其它的标准,有更多的标准指导,以期达到接近老子思想的最终目的。

文章图片8

续灯:老子的道

在开始评论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对老子的道的理解,我认为老子的道是天道,是《周髀算经》中“日中立杆测影,此一者天道之数。”中的天道,天道是通过正午日影长度变化发现的太阳运动的道,天道之数是天时,天时的数轴是一,把正午日影线展开成柱状图,然后拟物化就是龙,老子的道就是一、天道、天时和龙的混成之物。

请详细参阅:《讲透老子的道

#冯友兰##白马非马##道可道##老子##道德经##续灯论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