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300年的中医名方,善治咳嗽、咽痛等10余种病。。。(重在加减)

 专精一门触类旁 2022-05-25 发布于湖南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温病名方——桑菊饮。

本方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吴氏考虑到“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消烁肺液,致久咳成劳者不一而足”。换成现在的话,意思就是当时大多医生并不怎么会治疗风温咳嗽,风温咳嗽(感受温热邪气所致的咳嗽),虽然是小病,但是临床上很多医生却误认成寒邪所致咳嗽,误投大剂量辛温止咳方剂,不仅消耗阴津,加重病情,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变证。

又鉴于当时“全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于是便结合“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温病条辨》卷1)之特点,创立“辛凉微苦”之桑菊饮“以避辛温也”。

需要指出的是,吴氏制此方,实受叶桂治风温医案的启发。叶氏《临证指南医案》卷5载有:“秦某,体质血虚,风温上受,滋清不应,气分燥也,议清其上。石膏、生甘草、薄荷、桑叶、杏仁、连翘”。叶氏医案偏清气分之热,吴氏在叶案辛寒清降的基础上,虑其“肺为清虚之脏”,将大寒之石膏易为清润之菊花,再加桔梗、芦根,乃创制了这首治疗风热犯于肺络之剂。

吴氏用本方既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又治秋燥之证,如《温病条辨》卷1所载感燥而咳者,桑菊饮主之”。温自上受,燥自上感,均为肺金受病,本方辛凉宣透,可疏风清热,生津润肺,故用之亦甚贴切。

 图片

现代依据方中桑叶、菊花有清肝明目之功,而用本方加夏枯草、决明子、刺蒺藜等治疗肝经风热所致的日赤肿痛,是对本方应用的发展。近年市面上有桑菊散、桑菊感冒片、桑菊感冒丸、桑菊感冒合剂、桑菊感冒冲剂等中成药可供选择。

接下来步入正文,我们就好好来认识一下这首传世名方吧!

【组成】

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薄荷八分(2.5g),桔梗二钱(6g),生甘草八分(2.5g),苇根二钱(6g).

【用法】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

本方主治风热初起,表热轻证。症状以咳嗽为主,发热多不高,可伴口微渴,脉浮数等症状。

点击视频,直接观看!

肺位最高,且为娇脏,不耐寒热,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肺必先受,邪居肺络,肺失清肃,故以咳嗽为主症

受邪轻浅而身不甚热。

温邪最易伤津,但因邪热轻微,故口渴亦微

既然说本方证以咳嗽为主,怎么知道本方病因为风热所致?

因为兼见发热和口渴二症,虽然二症轻微,但无恶寒、故知其为风热咳嗽而非风寒之咳嗽。

本方证肌表症状并不明显,故知其病变中心在肺。正如吴氏所言:“咳,热伤肺络也;身不甚热,病不重也;渴而微,热不甚也。

综上所述,本方证之病机当为温病初起肺失宣肃的表热轻证。

风热病邪在肺卫,主症为咳嗽,治疗当内清肺热,宣肺止咳;卫气通于肺,治疗又当外散风热,所以本方一方面疏风清热以解表之风热,另一方面宣肺止咳以复肺之宣降。

桑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重庆堂随笔》卷下曰“风温著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

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本草经疏》卷6云其“去风之要药”,《药品化义》卷6谓其“清香气散,主清肺火”

桑叶、菊花轻清灵动,直走上焦,善清肺中风热以消除病因。


薄荷辛凉,“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本草纲目》卷14),用之助桑菊疏散上焦风热、加强解表之力。

杏仁肃降肺气,桔梗开宣肺气,二药一宣一降,以复肺的宣降功能面止咳;

连翘透邪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而止渴。

甘草和诸药,且与桔梗相合而利咽喉。

本方从“辛凉微苦”立法,既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又以苦平宣降之药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温病常用经典名方,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临床使用要点有什么区别呢?

图片

两方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有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宜于温病初起,邪郁卫表,热毒袭肺之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等证。桑菊饮有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均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宜于温病初起,风热犯肺之咳嗽,发热不甚,微渴等证。

[临床加减法]

若二三日后,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

若舌绛、暮热,是邪初入营之象,加犀角、玄参以清营凉血,仍用原方清宣肺,透热转气;

若热入血分,舌质深绛,躁扰或神昏澹语,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宜去薄荷、苇根,加生地、丹皮、麦冬、玉竹凉血和血养阴;

若肺热甚,可加黄芩清肺热;

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兼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

若咳痰黄稠,咯吐不爽,加瓜篓、黄芩、桑白皮、贝母以清热化痰;

咳嗽咯血者,可加白茅恨、茜草根、丹皮以凉血止血。

用治目赤肿痛,宜加刺)黎、蝉蜕、木贼、决明子以祛风清热明目。

[方论选录]

1.吴塘:“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此命用杏苏散通治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王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昧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消烁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温病条辨〉卷1)

2.李畴人:“此方比银翘散更轻。桑叶、菊花泄风宣肺热,杏仁泄肺降气,连翘清热润燥,薄荷泄风利肺,甘、桔解毒利咽喉,能开肺泄肺,芦根清肺胃之热,合辛凉轻解之法,以泄化上焦肺胃之风温。”(《医方概要》

3.蔡陆仙:“桑菊饮亦辛凉解表之通用方也。虽较银翘散之力轻微,然有桑叶、菊花之微辛轻散、又益以薄荷之辛以透上解表,凉以宽畅胸满;得连翘以清心,桔、杏以宣肺,芦根、甘草并成其清热宣透、畅行肺气之功能。则凡病之属于风温、风热,症之见有身微热、咳嗽、汗不畅、口微渴者,投之亦有宣肺清热、凉膈透表之功。不过不能冀其如时雨之降,得大汗而解也。此可与银翘散斟酌用之。”(《中国医药汇海·方剂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