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理解的催眠是真催眠吗?

 新用户27889083 2022-05-2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小编近日进行了一项调查:针对催眠,大家都有怎样的认识呢?
我们挑选了一些典型的认知,罗列如下:

01

催眠不就是歪门邪道嘛?!电视里看到过,故弄玄虚,其实不就是表演嘛,都是假的


02

催眠太可怕了,被催眠之后整个人都被控制了,让干嘛就干嘛,没有人愿意被控制吧,这多危险啊;


03

只有意志薄弱的人才会被催眠


04

催眠是专门用于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的,掌握起来也很困难,需要天赋



相信对催眠有以上认知的人不占少数,然而催眠真的如上述所说吗?今天小编就带您来进行一场有关催眠的“打假”保卫战吧。



催眠是表演,是假的

Yes/No?





看似是


持这种观点的人,多数是由于看到过一些舞台催眠的视频或电影片段,一群人来到舞台上,催眠师发出指令,随着神秘的响指“ber”的一声,众人纷纷倒下。

旁观者要么目瞪口呆,大呼神奇; 要么频频摇头,从嘴角不屑的挤出几个字“都是托儿”;参与的人也是不明所以,当作一场游戏一笑而过。


其实是



舞台催眠往往是我们认识催眠的第一个途径,只是催眠用于娱乐的一种方式,舞台上的人也都确实进入了催眠状态,绝非“托儿”们的假装表演。
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催眠,这背后是有着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的。
比如——“从众效应”

人生来具有归属感的需求,人在群体中自然会抑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不与人同”是会激活人的焦虑的,因此人往往用从众来换取安全感。
舞台催眠正是运用了人的这一特性,当身边人跟从指令一一倒下时,自己也逐渐放弃了批判脑的思考,开始跟从指令。
这里的从众并不是指,你看到其他人都“倒下了”,你也假装“倒下了”,而是指跟大家一样,跟随了催眠师的引导,进而进入了催眠状态。
当然,舞台催眠的背后还有很多其他的心理学原理,例如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莱姆的“权威服从”效应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因此,催眠是真的,绝非假装的表演。
只是,舞台催眠的目的是为了娱乐,其实舞台催眠对催眠师的要求会更高,他们还必须具备足够的舞台表演能力,多数舞台催眠大师,都是从魔术师转型而来。
而催眠作为治疗手段应用更为广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催眠是被控制的状态,危险!

Yes/No?





看似是


持这种观点的朋友们,也都是受舞台催眠的影响。这也是舞台催眠饱受专业人士反感原因,因为众人应声倒下或者顺从的做出各种各样举动时,它传递给观者的正是“被控制”的感受,貌似催眠师实施催眠后,便可以为所欲为了。



其实是


美国催眠大师密尔顿.艾力克森研究得出结论,即使在催眠状态下,也不可能让来访者做出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如脱光衣服、说谎、电击别人,来访者会在接受指令后突然惊醒。

又如催眠师在被催眠者面前摆放椅子,被催眠者会自然地绕过椅子继续向前,反而是假装被催眠的人会被椅子绊倒。

图片

催眠的状态是意识和潜意识同时活跃的状态,因此催眠师也并不可以运用催眠,为所欲为。
而在催眠治疗的领域,虽然文献报道中仅有少数几例催眠师控制来访者做出违法行为的案例,我们温馨提醒大家,选择需谨慎,选择一位德才兼备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催眠师进行催眠更有保障。


只有意志力薄弱的人才会被催眠

Yes/No?




看似是


很多对催眠有误解的人,总会沾沾自喜的认为,之所以有人会被催眠,是因为他们意志力薄弱,如果足够坚定的话,绝对不会被催眠。这背后的潜台词是,“你看我就意志力坚强,不容易被人诱导,被控制。”



其实是


首先,催眠可以应用于无痛分娩、认识自我、提升注意力、缓解焦虑等等,如果你不能被催眠,岂不是平白少了一条良好的资源渠道呢?
其次,能被催眠是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的,但与意志力无关。


想象力

想象力是预测和评估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的最佳标准。
想象力分为两种,

一种是“现实想象“,顾名思义,是基于现实而产生的想象,例如:想象一个椅子、一片大海,在头脑中出现椅子和大海的意象。

另一种是“创造想象“,是天马行空的构建和想象的能力,是创造力的体现,艺术家、作家便是极富创造力的群体。

“创造想象”的能力越强,越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图片


注意力或专注力

我们常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毛主席在闹市中读书,这都是专注力的表现。

同样,专注能力越强的人,越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这背后有复杂的生物学及心理学原理,在北大医学博士马春树博士的动力催眠的课程中,有着详尽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催眠是专门用于医疗和心理咨询领域的

并且掌握困难,需要天赋

Yes/No?





看似是


诚然,目前催眠治疗作为一门专业有效的技术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及心理咨询领域。
例如,手术或者分娩时,如果你具备易催眠的能力,完全可以运用催眠技术,进行无痛分娩和手术;

再如,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催眠可以绕开人的阻抗和防御,对于缓解焦虑、治疗神经症有着良好的效果,深受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的喜爱。
 
然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催眠,发展至今,它的应用仅止步于此吗?



其实是


催眠治疗发展到动力催眠,如果您在教育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手足无措时,那么动力催眠都会是您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工作压力大、效率不高;
睡不好、睡眠质量不高;
想学一门实操性很强的技术;
孩子缺乏自控力、学习效率低下;
孩子学习动力不足、消极懈怠;
孩子青春期叛逆、与孩子沟通不顺畅;
孩子学习压力大、考前焦虑;
……
图片

另外,动力催眠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以易于学习和掌握而著称
并且马春树博士及教研团队经过12年的线下打磨,理论+实践+社群练习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和掌握动力催眠技术事半功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