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我国木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全文)

 姜生个人图书馆 2022-05-25 发布于广东

[摘要]木偶艺术有着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梳理木偶艺术的发展历程,探讨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推动这门传统艺术的保存、开发和发展。

[关键词]木偶艺术;传承;发展

[作者简介]罗福林,供职于广东省木偶剧团,广东广州510150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5-0123-03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质,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民族民间的文化正在消失。中国木偶艺术(古称傀儡戏),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是中国艺苑中一枝独秀的奇葩。但目前木偶艺术正面临人才流失、技艺失传的窘境。如何使古老的木偶艺术焕发青春,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想通过这个千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探讨它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并引发读者对此的一点思考。

一、古代木偶艺术史脉勾沉

木偶戏剧是我国传统傀儡艺术中最古老的表现形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原始时期的灵魂信仰与部族图腾崇拜。由原始社会时期的巫师设祭场合必用的礼器――神俑和玉琮,经过尧舜禹时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夏商周三代,便正式分化为象征祖先的神主与象征奴隶的丧俑两大类。《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西巡时,曾有工人偃师献假人,能“歌合率”、“舞应节”、“趣步俯仰”,并能“瞬其目以招王之左右侍妾”,王以为实也。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中谈到:“傀儡起于周季。”

在巫教祭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俑偶歌舞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世俗化的方向演进,木偶戏演唱的歌调渐与佛、道音乐结合,汉唐各代以京兆长安为中心的三辅悬丝傀儡在京畿门户的合阳地区扎根衍变为“线戏声腔”,并借鉴秦腔、秧歌等民间艺术形成独特的剧种,流传至今,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民间文化艺术。

二、近现代木偶艺术发展

(一)解放前:传承传统。民间自发发展

辛亥革命后,封建社会统治虽然逐渐消亡,但木偶戏遍布全国各地的村村寨寨,大体上仍是封建时期的原貌。抗日战争期间,木偶戏曾一度衰落,但随着抗战胜利又很快发展起来。20世纪40年代是我国近代木偶戏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演出的不同种类的木偶戏,虽然受当时经济条件限制,设备简陋、表演形式单一,但艺人的高超演技让观众人迷,看木偶戏成为当时广大老百姓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之一,全国各地有众多依靠木偶戏走南闯北谋生的剧团。

(二)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前期鼎盛,时衰落

随着新中国成立,各地的木偶戏班由政府出资组成,成立了县、市、地区、省属的木偶剧团,并派文艺工作人员参加管理、编剧、导演、制作、表演。在这种体制下,木偶戏的艺术表演水平提高,经济保障、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保证。木偶艺术蓬勃发展。除了改编传统剧目外,还新创作了民间故事剧、童话剧、神话剧及从不同角度反映当代生活的现实剧等。同时木偶艺术的新品种――木偶电影逐渐形成。如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年)、《神笔马良》(1955年)、《猪八戒吃西瓜》(1958年)、《大闹天宫》(上集1961年,下集1964年)等,另外还创作了取材外国故事的《谁唱得最好》《鸽子》等,木偶戏迎来了十多年的鼎盛期。这个时期的木偶电影代表作《半夜鸡叫》,在人物动作节奏上运用大幅度的夸张手法,突出了木偶的表演效果,增强了观赏性。

但到“”十年期间,题材受限制,大量专业人才遭到打压摧残,木偶艺术进入低谷。

(三)改革开放后:全面复苏,后面临冲击陷停滞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成立,木偶戏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木偶戏科研活动和演出活动都掀起新高潮,在情节处理、人物造型、音响效果、舞台美术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作品数量众多,在质量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改进。木偶戏在题材的多样性和观念价值导向上有了很大改观,不再只表现诸如阶级对立之类的内容。如《大林和小林》(1984年),《野葡萄》(1985年),《旗旗号巡洋舰》(1987年),《狼犬福克》(1989年)等作品在当时大受欢迎。

与此同时,木偶电影也开始进入发展的新时期,从1977年到1989年,先后拍摄了《阿凡提》《瓷娃娃》《曹冲秤象》《奇怪的球赛》《蛐蛐》《擒魔传》等,及中日合拍的《喵鸣是谁叫的》《不射之射》等。这一时期的木偶片开始推出多集系列片,不仅在规模上超过以往,在故事完整性、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突破。如系列片《阿凡提》,就突破了木偶片传统的造型工艺、制作工艺,人物的头部和四肢全部采用针织品缝制,人物的表情赋予更多变化,如采用贴片更换眼睛、口型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既有民族特征,又能突显性格特点,在动作设计方面既夸张有喜剧感,又符合人物的典型性格,充分发挥了木偶电影艺术的固有特性。

令人遗憾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力冲击,刚刚复苏的中国木偶艺术文化有些承受不起。由于20世纪80年代同样是日本动画、香港电影、美国电影、日本游戏机等休闲娱乐产品发展的黄金时期,到90年代进入中国时,其技术和制作规范均较国内成熟、先进。在这些硬派的技术优势打击下,国产木偶剧很快失去了少年和青年这两大观众群体,只能向低龄化观众方向发展。同时,我国木偶剧的发展出现了专业人才断代问题,发展陷入迷茫和停滞。

三、当代木偶戏发展:欣逢盛世,创新突破

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木偶戏市场日益萎缩,木偶班大多为半农半艺,是松散型业余艺术群体,对木偶的研究传承有一定124难度,特别是一些高难度的表演艺术面临失传。所幸欣逢盛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03年我国启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对我国珍贵、濒危,并且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木偶戏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各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也加大了对木偶戏文化的投入,从管理和艺术的发掘、发展、保存方面设立专门的机构,比如木偶协会、专业性的木偶剧团等。如2008年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在上海成立了“中国木偶皮影艺术人才培养基地”;晋江政府为当地投资木偶剧团建设剧场;2002年广东木偶剧团在政府支持下建设了“广州木偶艺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也正在当地筹建“木偶戏人才培训基地”等。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来我国木偶戏不断创新发展,拓宽思路,推出了一大批追求新、奇、

美、高品位的现代木偶剧目,如木偶剧《美人鱼》、木偶剧《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人偶剧《八层半》等,深受全国各地观众的喜爱。

现代木偶剧吸取国外的先进表演理念,打破了木偶舞台的局限性,改变以往传统木偶剧单纯的托举式遮挡表演的封闭形式,采用开放式的舞台,彻底改变传统的表演方式,人偶同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观众可以看到形状各异的人物、动物、环境木偶活灵活现在舞台上穿梭表演,布景绚丽多彩,视觉效果极佳。人物造型生动、奇异,结合现代舞台灯光艺术的运用,色彩层次丰富,立体和平面艺术紧密结合,整台演出亦歌亦舞,音乐旋律现代浪漫而又抒情,音乐语汇丰富、表现力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人偶剧《八层半》,从童话中创造童话,这是作为舞台艺术所达到的理想效果,代表了当今儿童剧的一个高度,创造了人偶剧及儿童剧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内容之外,该剧还在形式、技术、视听等方面大胆创新,舞台设计唯美而细致,道具制作逼真而奇趣,使之具有了更深层的视觉和感官享受。

四、未来木偶艺术发展:创新体制、培养人才、突出个性、发展多元

当代木偶剧正处于复兴与创新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产的木偶剧虽然数量不多,但综合多种艺术手法,大力创新表现形式。从近几年木偶剧作品看,未来木偶剧基本确立了以儿童观众为主、青少年观众为辅的服务宗旨。

当代木偶剧虽然在继承民族艺术形式及运用现代科技结合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及市场竞争力,但与现代主流文化艺术相比,尚有众多不足之处及提升空间。为了保障木偶艺术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我国木偶文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

(一)大力进行体制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进民间资本

目前我国大部分木偶艺术单位为事业单位,国家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工作人员普遍拥有“铁饭碗”,单位活力不足。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加强企业发展竞争的基础。只有大力进行体制改革,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进民间资本,才能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成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是木偶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实施以人才为根本的发展战略,切实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改变这类古老的传统艺术“人走艺丢”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成立人才培训基地。我国现有木偶剧团约300多家,但在木偶艺术的人才培养上,基本秉承千百年来师傅带徒弟、口口相传的传统方法。随着老艺人离世,已经有不少绝活失传,导致许多绝艺木偶艺术遗失殆尽。加上有些传人存在文化修养及创造力不足,已明显跟不上艺术发展的时代潮流。如果成立人才培训基地,学生可以学到众多大师、不同派别的木偶技艺,集众家之长于一身,而且可以尝试剧团与培训基地联手办班,服务全国的木偶剧团,同时吸引各地的优秀学员来深造。这样不但可集中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保证木偶艺术得到最优化的传承。(2)行业人才分类培养。一场完整木偶剧是由编、导、演、木偶设计、木偶制作、舞台灯光、音乐设计布置等众多环节组成,所以要在各个环节精益求精,人才培养上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分类、分专业培养,这样才更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三)结合现代文化艺术手法。大力创新表现形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艺术的格局正逐渐形成,并对木偶艺术设计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时代的发展具有共性,木偶艺术现代化的趋向也随之出现,如何将我国木偶艺术精髓及特色巧妙地融入到具有现代审美的视觉模式之中,并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艺术,赋予木偶艺术设计全新的文艺内涵和视觉美感,是当前我国木偶艺术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大胆创新,吸取优良现代文化艺术及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在导演手法、舞美迁换、音乐特色、偶型设计与制作等方面,提高木偶艺术作品的社会适应性及增强竞争力。

(四)发展多元化经营模式

木偶艺术要重视市场,与时俱进,就不能固守传统,应从以下几方面主动发展多元化经营方式:(1)推动木偶剧院及木偶艺术中心的建设,定期为观众演出,将为推进木偶艺术市场化创造良好条件。不但能达到推广木偶艺术的效果,而且能带来经济效益。(2)与旅游区相结合,设立木偶艺术节目表演活动,突出文化艺术教育和文化旅游的功能。(3)通过影视等现代化渠道投资。木偶艺术与动画艺术具有众多共同点,但木偶艺术更逼真生动,木偶戏搬上银幕可以比一般的动画片更好看。所以,将木偶剧制作成电影、电视播放,通过影视业来发展木偶艺术文化具有广阔的空间。(4)打造木偶玩具产业,作为国粹,在寻找艺术与市场结合的过程中,既有艺术和表演价值,同时有玩具价值,十分适合儿童,具有独特的玩具开发前景。

(五)加强市场宣传推广力度 

古话有云: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木偶艺术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木偶艺术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在开放的国际视野中构筑特色化、民族化、时代化的中国本土风格。

木偶艺术历经时代的变迁,经久不衰,小小的木偶剧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更多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及多媒体的出现,木偶艺术家们也不断更新观念改革创新木偶艺术,大包容、多形式、快节奏、多变化已发展为木偶艺术的新特色。木偶艺术须横向联系,在其他艺术中寻找共性,在纵向发展中培养个性,向多元化发展,这样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及发展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