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48治王治味:服寒反热,服热反寒,乃治其王气或不治五味所致

 黄帝内经参详 2022-07-28 发布于山东

岐伯应答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之后,黄帝又开启新的问题模式。

先附录原文如下: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一、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黄帝对岐伯刚才的应答颔首称善,但同时又发新问。

“服寒而反热”。“服寒”,服用寒药,“而反热”,但仍然发热。

“服热而反寒”。服用热药但仍然发寒。

“其故何也?”方士们已经遵循了“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要求,但为什么还会出现“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这样的情况呢?

二、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王气”即“旺气”或病标亢盛之气。

方士们还是不懂得治病必求于本的道理,未弄清楚本寒标热、本热标寒病治逆从之道,未弄清楚病本之真正病机,惟知病治旺盛病标之气,是以病治之法与预期目标相反。

三、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不治王”,不治亢盛病标之气,“然者”代指“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

方士们不以病标旺气为治,而是求治病机之所属,如岐伯前文所要求的“求其属”那样。虽然如此,但仍然会出现“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的无效现象,这道理又何在呢?

四、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

“悉乎哉问也!”此真洞悉入微之问也,岐伯不由赞叹道。

“不治五味属也”。对于标本不一之病,方士们能不治旺气而懂得求病机之所属,这已经属于方士中的佼佼者了。但只达到懂得治病求于病机的水平还不够,倘若不懂得五味之所属,还是不能最终达致治疗目的。

五、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食物、药物纳于口入于胃,五味由胃散入五脏,各有其“归经”之喜,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

六、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某味入某脏太过,久则气增,这是万物生化之常理。但增之太过,久憎则其脏气亢盛,自脏易为病并传及它脏为病,这是病夭之根由,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岐伯讲:“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

辨证施治,必先明标本逆从之道,不但要求病机之所属,还有求五味之所属。倘若五味太过不及、亢害承制生化之属不求,则病机之求易沦入片面,也不能收到药到病除之治效。

明日继续新的问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