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侠”(下)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116天

如果说古代游侠是先秦武士的遗风(也是贵族遗风,武士本身就是贵族),那么随着平民社会的到来,另一种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唐到宋,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巨变。唐朝以前,世家大族有鼎足之重。唐末五代,不断从下层冒出来的兵痞,走马灯一样窃取最高权力又被推翻。五十年的战火,世族大姓被扫荡殆尽。

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场革命。更多的人成了自己的主人,开始为自己生产、劳作。但人口的剧增和土地的有限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游民。

人被正常社会“抛弃”,无家无业,浪迹江湖,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生存。

江湖上刀光剑影、尔虞我诈,想“扬名立万,古游侠的勇武、执着自然不必说。但他们又不得不面对前辈不曾面对的问题——吃饭。

古游侠是贵族出身,自然不必担心有没有饭吃。平民游侠却不能不把人最基本的欲望当成首要问题,这样也就有了梁山好汉的大秤分金银,大碗吃酒肉,有了鲁智深、武松做完顶天立地的壮举后却“把金银酒器踩扁带走。

解决了吃饭问题,单枪匹马闯荡江湖也很难成功,这就要有江湖义气,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最理想的方式是像刘、关、张那样桃园三结义,或者像梁山一百单八将那样结众聚义,一人有难,八方相助。

这些都做到了,就可以扛起前辈的另一面大旗——替天行道。

实际上,任何时代都免不了强凌弱、大欺小。如果能正常解决,本来不算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解决不好,或者解决者本来就是制造者,那么替天行道无疑会触动大多数人的心,这也正是平民游侠的传说在民众中长盛不衰的原因。

当然,“替天行道”更多的是民间艺人的愿望。真正的江湖好汉,做得最多的是打家劫舍。所谓侠义,也是对“同道”兄弟而言;对对手,要先下手为强;对百姓,有时像李逵劫法场那样,抡起大斧、“一斧一个,排头砍将去

所以现实中的平民游侠,更接近于清末民初的青红帮(青帮,太平天国漕运中断后由漕帮转成,正式名称是安庆帮、庆帮,讹传为青帮。天地会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又叫洪门、红门、哥老会)。

这样也就不难明白,金庸先生笔下的剑侠,不过是有血性、不怕死、重然诺、行侠义的古游侠精神的寄托。

说到这,不禁要问:眼下,生活好了,不用再过多考虑吃饭问题了,金庸先生的理想还能再化成现实吗?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点点微弱的火星。

更多《国学100秒》:

说说“侠”(上)

国学其实是一种贵族精神的传承

君子可欺不可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