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辞赋讲座】第七讲 取典作珠

 清欢几许 2022-05-2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辞赋讲座

    【第七讲  取典作珠】

 主讲:轻寒一剪梅

图片
图片

讲课之前:

骈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笑言笑语

一、句脚平仄通篇要走马蹄。

这里说的脚句,不是整句,而是每一个分句。也就是说:逗号、分号、句号全算在内。整体规则是:

平开头: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开头: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骈文:脚句平仄通篇走马蹄。】

如果马蹄走的不对,怎么调整呢?

1、只有某一句的马蹄不对

法一:增减句:增加或者减少一个紧句或者长句。

法二:改句型:将长句(紧句)改为隔句,或者隔句改为长句(紧句)

2、连续几句的马蹄不对

办法:调整句子的分句顺序。

二、骈句的句式

骈文的美,在于骈句。骈句的美,根植于四六言。

因此,骈文整体以四六言为主,其它字数句式偶尔穿插一两句便好。因此,建议大家在今后的骈文写作中,

1、大量运用紧句、六字长句、轻隔和重隔几个句式来写。

2、其它句式,偶尔一两句穿插其间就好。

3、前后两个句子的字数,不要相差过大,建议在2个字左右。

【以四六言为主,相邻句子字数相差不要过大。】

 三、规范提引词

在初学阶段,自创提引词的功力还不够,因此本班要求:

1、一律使用《文笔要决》中的词。

2、提引词与骈句本是一句话,中间不要加任何标点符号。

3、同一篇文章中,提引词不可重复使用。

4、壮句必须加提引词。

【依文笔要决,规范提引词】 

四、漫句的应用

骈文尽可能少用漫句。若一定要用,只可以用在段首和段首,段落中间是坚决不可以用散句的。而且漫句的比例要远低于骈句比例。否则就不是骈文了。如果文章篇幅比较长,散句的字数可以相应多些。

1、散句仅可以用在文章开篇或者结尾。(提倡散句结尾)

2、字数一共不要超过15个字。

取典作珠

综述

在作业中,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词穷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怎么治疗一下“词穷”的病。

诚然,无论是平时写文章,还是我们学习辞赋,在知道自己想写什么以后,真正落笔的时候,有词可用就变成最重要的。而辞赋又是不同于现代文,诗词,对联的文学体裁。它的骈俪之美,本就在于词藻的华丽,行文的典雅。所以,要想让文章有深度、有内底蕴,用典和雅词便是必不可少的。

学习的辞赋的先人们总结了取典做珠的办法。意思就是,将先人辞赋、诗词、古文等里面,那些自己认为好的词语撷取出来,再用它写成自己的骈句,以备将来用到。这就叫做:取典、做珠。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想成为书虫,也不可能让自己掉进故纸堆里,真正读遍四书五经。有什么办法积累词汇呢?

我为大家准备的取典方式,是两个:其一,读书积累。其二,网络查找

但是,这并不是说读书积累不重要。因为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如果你肚子里什么都没有,让你查可能都不知道要查什么,所以巧办法有了,笨工夫也是要下的。

一、词汇积累的方法

1、词汇积累法之分类法

分类可以用本子来记,也可以用文件夹和文件来积累。每天记几个词,时间一长,你就走出词穷的沙漠了。

词汇大类可以分为名词类、动词形容词类、叠词类等。

名词类可分为:天文地理、植物、动物、才子、君王、仙佛、美女……

动词形容词类分为:仁义、奸邪、求学、刻苦、美好、悲伤、哀悼、动作……

当然,具体如何分类,是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同的,这个不必强求一致。

举实际例子来看一下:

上一讲作业,我们写秋天,一定写金秋吗?其实古时对秋有很多称雅称,比如:

金天、素秋、西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霜月、素节……

大家会发现,这些词里面,有的是平收,有的是仄收。那么我们在写句子的时候就好办多了,如果遇到需要仄收的时候,可以选用霜序、季白、素节。

再来看一个动词形容词类的,写秋游大家都写到开心的情绪吧。翻来覆去没词可用的时候,可以用下面这些表示快乐的词来替代:

胥悦:胥悦  全,都:万事~备。民~然矣。尽欢的意思

怡:愉快。

鳐飏:指悲喜。

歆唏:指悲喜。

嬉怡:和悦;喜悦。《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

怡神,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怡养或怡悦心神。

陶写:谓怡悦情性,消愁解闷。

2、词汇积累之集句法

相比于上面的分类法,这是本人自创的词汇积累法,也是我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

因为当单个词被取出来以后,往往会忘记它在原句中的作用,也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同时,这个词与其它词是如何搭配使用的也无从得知了。再用这个词的时候,我还得再找与它相对的词。

于是,我会将这一个骈句直接摘录下来。并且将我喜欢的词标成红色。用到的时候可以直接化用。

变尔羽毛,以表恩沾于飞走;生乎边鄙,是彰泽及于幽遐。

大家看:变尔与生乎是一对,以表与是彰是一对 ,恩沾于泽及是一对。

我们写句子的时候,可以采用其中一对,生成自己的句式,好看又不会被人诟病。

再比如:

将翱将翔,首据高明之地;爰居爰处,俯为众庶之仪。

将X将X与爰X爰X,这样的句式安排,也是我们写文章时可以参考的。这是句式的参考法。

而『首据』与『俯为』是一对动词,在写景时我们只会用“观”、“瞻”、“仰”,这样的词汇很显然能增加文章的雅意,且并没有偏僻词语。

我们写秋天登山时,是不是也可以用上呢?

3、词汇积累之求助搜韵法

当积累的词语不够的时候,可以直接求助网络。搜韵可以查组词、对仗词、典故、出处等。具体操作,在班上我讲过多次。如有学还不会用的,辅导课上我再给大家具体演示。

比如我们想写秋天,秋天有哪些典故我一无所知,怎么办?

大家可以登录搜韵,在典故中查“秋”:

https:///QueryAllusion.aspx

图片

看左侧显示出来的就是秋相关的典故了:

图片

在这里,我以第一个为例:安仁鬓早秋(又作:潘郎秋发 骑省悲秋赋)

点开它可以看到后面的详细解释:

图片

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可以轻松化成半个骈句,比如:

长句:惊潘郎之玄鬓,

改轻隔:愁染青衫,悲潘郎之玄鬓;

可以这样说,有了网络,谁说一个典也找不到的话,反正我是不信的了。

图片

二、取珠的来源

 “珠”这个概念在一些旧塾中经常用到,通常珠被分为两种,即典珠与词珠。

典珠:也称骈珠,据典故而成的珠。《龙文鞭影》《蒙求》都是典故大全,我们可以取其中任意典故,做成骈珠。

词珠:即是指通常两字为一词组的词汇。而词珠的来源可取自任何书籍,要点是通常仅取两字为一词珠,然后分门别类。

为什么一般是取两个字呢?

因为我们需要自己化典,不能将古人的典故和现成词语直接拿来写入文章中。

比如这次作业中的“天高云淡”“晓风残月”“程门立雪”“宋玉悲秋”这样的词语,都属于典故、成词。咱们在用的时候,要化成自己的才能用。

(一)、诗词中的雅词

毛熙震《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如箭堪惊。”

取珠:堪惊、暗度

高启《桐树》:“坐恐销华泽,商吹起前除。”

取珠:商吹:秋风的意思。

王勃《秋日宴洛阳序》:“荷凋晚叶。”

取珠: 晚叶:老叶,黄叶

(二)、古人辞赋、散文中的雅词

张渊《观象赋》:“陟秀峰以遐眺,望灵象于九霄。”

取珠:遐眺:远望

李邕《日赋》:“曜凝霜而轻白,带飞霞而澹红。”

取珠:轻白、澹红。一组颜色对仗词。

黄景仁《后观潮行》:“独客吊影行自愁,大地与身同一浮。”

取珠:吊影:对影自怜。喻孤独寂寞。

(三)、典故

《蒙求》《龙文鞭影》这样的书籍,在旧时是文人的必读课,它们与四书五经一样,凡是写在这里的典故,全被称为熟典。出自这里的典,古代文人用的时候都是不需要加备注的。

所以大家看古人的辞赋中,有很多不懂的地方,甚至不认识的字,都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些书都不在我们的教学大纲范围内啊。

对于我们而言,偶尔翻看典故书籍,或者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摘下来用。再比如我们班的每天晚读,那两个典故也是可以留用的。

例如

渔父濯缨: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我们想用这个典,要完全明白这么多吗?当然不用。

濯缨:被用来比喻隐士的高风亮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巢由洗耳: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我们摘出重点来:

巢由:尧时隐士。洗耳:指隐士清高脱俗。

于是,我在本子上记下这两个典,以备做骈用。

图片

三、做骈句

就像小学生练习造句一样,古时文人有个练习叫做“做骈”。用上面积累的雅词、典故写成骈句,目的其一是练习句子,其二是以备写作时可以直接放进去。

我们通常有两种做骈的方法,一个是就事论事,一个是借事说事。

1、就事论事

就事论事的意思是说,我们要做的骈句,限于典故本事。将这个典故的内容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说明白。

用“濯缨”“洗耳”这两个典,写一个六字长句。

钦洗耳之巢由,念濯缨之渔父。

但怀濯缨之志,且觅洗耳之塘。

第一种写法,是直接陈述了典故。这种用法要注意的是,要将自己对典故的态度表达清楚。比如这里,用钦和念两个字,表达了对典故中人物的敬佩,这是最简单的化骈法,大家可以练习使用。

第二种写法,将两个典故中,加入了自己的态度的同时,还有作者的行动。而且隐去了典故的两个主人公,化为已用。

第二个骈句写到这里,感觉意犹未尽,好像少了个前提环境一下。于是,我便在它前面加了个四字分句,做成轻隔:

狷利熙熙,但怀濯缨之志;嚣尘扰扰,且觅洗耳之塘。

一个骈句,经常会考虑很久,才能做得让自己满意,也还会在以后用到的时候,再进行一定的修改和完善。

大家也试写一下这两个典故。

课堂练习:“李陵初诗”,“田横感歌”两个典故化写骈句

资料:

初陵与苏武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后昭帝立,与匈奴和亲. 武得还汉. 陵以诗赠别。五言诗盖自此始。

田横,战国末齐国君主田氏之族人。因不肯降汉自刎。后五百宾客共至田横莹,且拜且哭,并作薤(xie4声)露歌曰“薤上露,何易唏!露唏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聊当哀词。歌毕,皆自刎。后世称此歌为挽逝之歌。至李延年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逝者歌之,俗呼为挽歌。

2、借事说事

骈句都是对仗的,是不是都要两个典故来完成呢?其实是不必的。

我们可以一句写典,一句写现实的感想。

比如我们来看二十四孝中的戏彩娱亲

典故原文: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我翻译一下: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 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于是,我写了一个轻隔句:

彩戏亲娱,感老莱儿之孝;

下句,完全可以再找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来凑齐,但是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古人的孝与今人是那么的不同,现在多少空巢老人,别说戏彩娱亲了,有的好几年见不到子女一面。于是便自然有了下句:

彩戏亲娱,感老莱儿之孝;墉颓泪下,念空巢者之悲。

这样用典,就不是死典,而是古今对照,古意今用。我们写的并不是老莱子,而是现在的空巢老人,也是提醒自己莫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之悲。

所以,有人说掉书袋,食古不化,那是没有将典故用到位。

课堂练习:用典故“扇枕温衾”化写骈句。

资料: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图片

作业

图片

以西湖、泰山、峨嵋山、三峡等著名景点为内容,写一篇有情节的游记。比如:《梦游秦淮河》《邂逅西湖》……

要求:

1、  字数在400字以上。

2、  通篇句脚走马蹄。

3、  段首必须加提引,提引词要求规范。(取自文笔要决)

4、  以四六言为主,间或一两句其它字数句子。

5、  全文至少用两个典故。尝试用雅词。

图片

轻寒一剪梅

中华诗联辞赋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天津市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钟社副社长,《中华诗钟》报执行主编,《对联》杂志编辑。

图片

原创讲义编写:轻寒一剪梅

【剧透】梅梅是笑笑的同胞亲姐姐哦

图片

排版  |   回眸一笑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