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瘫的辨证治疗

 灵兰小草 2022-05-27 发布于山西

主讲: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 、国家名老中医吴中朝继承人 胡静

编辑:灵兰小草

一、面瘫的病因病机

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

本病的发生与劳作过度,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机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

本病多指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二、辨证

(一)主症 

多为急性发作,多在睡眠醒来后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腮;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

(二)兼症 

外感风寒: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

外感风热: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薄黄。

气血不足:病程较长,可伴肢体倦怠无力,面色淡白,头晕,舌淡胖。

三、治疗

(一)常规针灸治疗 

主穴:

阳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翳风   合谷

配穴(辨证):

外感风寒风池   列缺

外感风热外关   曲池

气血不足:气海   足三里

配穴(对症):

人中沟歪斜:水沟

鼻唇沟浅:迎香

颏唇沟歪斜:承浆

舌麻、味觉减退:廉泉

闭目困难:攒竹   昆仑

流泪:承泣

听觉过敏:听宫   中渚

(一)常规针灸治疗 

操作:

急性期面部腧穴手法宜轻,针刺宜浅,取穴宜少,远端腧穴手法宜重。

恢复期面部腧穴手法可适当加重,其中地仓、颊车可用透刺法。

(二)其他疗法 

1、皮肤针法应用:恢复期患者

选穴:阳白   颧髎   地仓   颊车

操作:皮肤针叩刺,以局部潮红为度。

频率:隔日1次。

2、灸法

应用:恢复期患者或气血不足型患者

选穴:阳白/攒竹   颧髎/四白   地仓/迎香

操作:隔姜灸常规操作。

频率:隔日1次。

3、穴位注射法

应用:顽固性面瘫患者

选穴:阳白/攒竹   四白/颧髎   地仓/颊车

药物:甲钴胺注射液和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用量:每穴0.5~1毫升。

频率:每周2次。

4、拔罐法

应用:风寒型、风热型患者

选穴:阳白   风池   面部胃经循行线

方法:闪罐。

程度:面部微微泛红。

四、提示

1、一般来说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良好,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差。

临床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2、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可靠,可作为首选方法。

3、治疗期间面部避免受寒,眼见闭合不全者可戴眼罩防护,或点眼药水。

五、附:面肌痉挛

(一)概述

  以面部肌肉阵发性痉挛或跳动为表现的顽固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瞤动”。本病轻者仅限于眼睑周围痉挛、跳动,偶尔牵拉面部、口角等部位;严重者患侧面颊、耳前甚至头皮均有强烈牵拉感,日久可导致面部肌肉拘挛萎缩。

  本病基本病机为七情所伤,阴血暗耗,经脉失养,阴阳之脉不能协调。

  本病为临床常见症状,常见于面神经炎后遗症、三叉神经痛后遗症、局部癫痫发作、疲劳性及心因性痉挛等。

(二)辨证

气血亏虚:面部肌肉跳动,幅度较小,来势不急,劳累失眠后加重,失眠多梦,肢体面部麻木。舌淡苔白, 脉沉细。

风寒侵袭:面部拘紧明显,抽动时呈痉挛状,遇寒加重。苔白,脉弦紧。

气郁不畅:面部颤动以瞤动为主,女性多见,恼怒后症状加重,有时呈周期发作,舌紫暗,脉弦滑。

(三)治疗

主穴:角孙   阿是穴(扳机点)

配穴:气血亏虚:中脘   足三里

          风寒侵袭:风池   外关

          气郁不畅:合谷   太冲

操作:面部腧穴使用细火针,其余腧穴常规毫针刺法。

(四)提示

1. 本病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密切关系,情绪不畅、 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失眠均为不良因素。

2. 本病治疗难度较大,且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而反复,因此应当及早治疗,并且治疗过程中

    注意调整情绪及作息。

3. 疤痕体制的患者慎用此方法。

4. 面部使用火针后注意24小时内避水,可用湿毛巾净面,24小时内禁用质地厚重化妆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