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将想法尽快化为行动

 嘉陵江一滴水 2022-05-27 发布于重庆

有的人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中制定完美的计划,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坚持了一段时间就放弃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贝努瓦·莫林、戴尔·米勒提出了“道德许可效应”,指的是个体过去做了道德行为,会允许自己在未来减少做道德行为,或者出现做不道德行为的现象,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当我们做了道德上获得优越感的事情后,会默许自己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比如,一个减肥者经历了连续几天的节食后可能会选择吃一顿大餐来奖励自己;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过后在考试中取得了好的成绩,就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放纵自己,不再努力学习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自控力》也曾提出建议,不要关注阶段性的进步,而要着眼于最终的目标,越是取得进步越要小心“道德许可效应”发生,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满足于眼前的小进步,从而停下追求目标实现的脚步。

有些目标是因为半途而废最终没有达成,但是还有些目标我们始终没有采取行动,对此给出的理由可能是平时太过忙碌,实在抽不出时间完成,但是实际情况真如我们所说的这样吗?

我们计算一下自己实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一周有168个小时,如果每天工作或学习8个小时,每天8小时睡眠,仍然还有56个小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除去额外的日常活动,至少还有4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所以我们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要想一想,这些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

时间管理的关键在于选择:我们只愿意把时间花在重要的事情上,有时候说自己没有时间做一些事情,其实只是认为那些事情并不重要。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计划列表中设置优先级的方式,来使自己更加明确待办事件的轻重缓急,真正把时间花在刀刃上。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行动力呢?当我们把重要的事情列为目标愿望,能否坚持按照计划来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自制力。增强自制力可采取这些方法:回想当天做了哪些事情,这样可以知道时间都用在了哪些方面;分析一下,花费的时间哪些是真正用来做事的,哪些是浪费掉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布里埃尔·厄廷根发明了一套能够增加执行力的思维方式“WOOP思维”(每个字母依次表示希望、结果、障碍、计划),耗时只需十几分钟,但是带来的收获却是意想不到的。WOOP思维过程是这样的:在一种放松的情境下,把你想要在某个期限内完成的愿望写下来,可以是当天、本周或者本月的愿望等;你需要尽量生动、具体地想象愿望实现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会带来怎样的感受和体验;认真分析在达成愿望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实际的障碍,这些障碍可以是内心的想法、情绪,或者是个体的行为、习惯,也可以是外在的环境、社会因素等;要想克服障碍达成愿望,你需要找到应对障碍最有效的方法。

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专门的脑细胞负责让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叫做“镜像神经元”,它通过在大脑中模拟他人的行为,让我们感同身受,并对他们的感觉做出回应。研究发现,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会“传染”,如果你想尽快将行动化为目标,那么就多接触有此类行为的人吧。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委会委员)

来源:科普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