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三百二十卷

 新用户4541Ay47 2022-05-27 发布于上海

 皮革部汇考二
  书经〈禹贡〉
  周礼〈夏官〉
  淮南子〈地形训〉
  本草纲目〈皮巾子 皮腰袋 皮靴〉
 皮革部选句
 皮革部纪事
 皮革部杂录
 胶部汇考
  礼记〈月令〉
  周礼〈冬官〉
  十洲记〈续弦胶〉
  拾遗记〈神胶〉
  本草纲目〈阿胶 黄明胶〉
  證治准绳〈胶饴 阿胶〉
 胶部选句
 胶部纪事
 胶部杂录
 胶部外编

食货典第三百二十卷

皮革部汇考二

《书经》禹贡

扬州厥贡齿革羽毛。
〈传〉革犀皮。〈疏〉《正义》曰:《考工记》: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宣二年《左传》云:犀兕尚多,弃甲则那。是甲之所用。犀革为上革。之所美,莫过于犀,知革是犀皮也。

荆州厥贡羽毛齿革。
〈疏〉《正义》曰:与扬州同而扬州先齿革,此州先羽毛者。盖以善者为先也。

梁州厥贡熊罴狐狸织皮。
〈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蔡传〉织皮者梁州之地山林,为多兽之所走熊罴、狐狸,四兽之皮,制之,可以为裘、其毳毛织之可以为罽也。

《周礼》夏官

职方氏,正南曰荆州,其利丹银齿革。
〈订义〉郑康成曰:革犀兕革也。

《淮南子》地形训

东北方之美者,有斥山之文皮焉。
〈注〉虎豹皮。

《本草纲目》皮巾子

主治

李时珍曰:下血及大风疠,疮烧灰入药。
附方

积年肠风泻血百药不瘥。败,皮巾子烧灰白矾,烧各一两人指甲,烧焦麝香各一分,乾姜炰三两,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圣惠方〉
皮腰袋主治

李时珍曰:大风疠疮,烧灰入药。
皮靴《释名》

李时珍曰:靴皮履也,所以华足,故字从革华入药,当用牛皮者。
主治

李时珍曰:癣疮取旧靴,底烧灰同皂,矾末掺之,先以葱椒汤洗净。
附方

牛皮癣疮旧皮鞋底烧灰入,轻粉少许,麻油调抹。〈直指方〉
小儿头疮圣惠方,用皮鞋底洗净煮烂傅之。又方旧皮鞋面,烧灰入,轻粉少许,生油调傅。
瘰𤻤已溃牛皮油,靴底烧灰,麻油调傅之。〈集元方〉身项粉,瘤旧皮鞋底洗净,煮烂成冻子常食之,瘤自破如豆腐极臭。〈直指方〉
肠风下血皮鞋,底蚕茧蜕核桃壳红鸡冠花等分烧灰,每酒服一钱。〈圣惠方〉

皮革部选句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水断蛟龙,陆剸犀革。
扬雄长杨赋:永无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南齐王融《曲水》诗:序偃革辞轩,销金罢刃。
梁江淹为齐高帝让羽部鼓吹表勒岫铭:海之功鞞,革写其咏,龛难夷邦之业,箫管凝其声。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饮其琉璃之酒,赏其虎豹之皮。隋虞世南谏太宗:畋猎疏夷凶剪,暴以卫黎元收革擢羽用充军器。
唐韩愈进学解牛溲,马渤败鼓之皮。〈又〉太学听弹琴诗:序四序,无斗,争金革之声。
柳宗元招海贾文黑齿齴鳞文肌三角,骈列耳离披反断叉,牙踔岭崖蜿首狶鬣虎豹皮群没互出欢遨嬉。
北周庾信诗:白虎题书观,元熊帖射皮。
唐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忆尔腰下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前者坐皮因问毛,知子历险人马劳。韩愈诗:驹麛著爪牙,猛虎借与皮。
白居易诗:裘新青兔褐,褥软白猿皮。
宋梅尧臣永叔见索叙,述诗:昔同骑破鞯,今控银辔革。〈又〉和燕秀才诗:循旧临学宫,虎革被羊质。
黄庭坚诗:僧床卧虎皮。
陈樵诗:投老抛书衣鹿皮。
范成大诗:牛革厚逾毡,鲎食铦胜钑。
金萧贡诗:古人相马遗毛皮。
元张翥诗:写多髡兔颖,藏久貂皮。汪元量杭州和林石田诗:人谁包马革,子独取羊裘。明刘基诗:䲭革愁何极,羊裘钧不迂。〈又〉撞金伐革殷,朝夕,丹蕤翠葩相焜煌。
孙炎宝剑歌自从虎革裹干戈飞,入芒砀有光彩。唐顺之诗:鞶舞呈鞮革,侏言译象胥。

皮革部纪事

《史记·三皇纪》:大昊伏牺氏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埤雅》:东海中有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出入则有风雨,其音如雷,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冒鼓声闻五十里。
《楚辞》: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注〉浞寒浞眩惑也,爰于也,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射革贯革也,吞灭也,揆谋度也。
《诗经·召南羔羊篇》: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注〉南国被文王之化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
《史记·秦本纪》:恶来有力,能裂虎兕革。
《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散军而郊射,左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注〉射穿,甲革也。
《史记·汉高祖纪》:殷事已毕,武王偃革为轩。
《荀子》:周公定三革,〈注〉犀兕牛也。
《周礼·地官》:乡师之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三曰主皮。
《春官大宗伯》:孤执皮帛。〈订义〉郑锷曰:三孤贰公洪化寅,亮天地以弼。一人其名曰:孤盖三公之下,六卿之上,位渐进乎上矣。要当特立无朋,然后足以称其位有天子之孤,有诸侯之孤,非有衣被人之德与夫,炳蔚之文著见乎,外者不可以当此选故,执以皮帛盖束帛,为挚饰之以皮,皮实于庭;而执帛以见也。天子之孤以虎诸;侯之孤以豹帛之;色孔安国于书之三帛,以为纁元黄则诸侯世子,公之孤附,庸之君执之郑。康成以为赤白黑,则高阳高辛之后,与其馀诸侯执之周家三孤之帛,其色有别固可知。第于经无考耳,崔氏曰:执虎豹之皮者,义取有文而能服猛。
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卫。〈订义〉郑康成曰: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郑锷曰:革之为物巩物,而固之坚,而不可解以象信也。夏官服不氏,凡宾客之事,则抗皮。〈订义〉郑锷曰:宾客以虎豹之皮为庭实,必布于庭服,不氏则抗举其皮,以示王朝之威。
司弓矢掌颁,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订义〉郑锷曰:甲革说者谓即革车也。
秋官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以时献其珍异皮革。
小行人,合六币,璋以皮。〈订义〉郑锷曰:璋者礼南方之玉,万物相见文明著见之地,故有文德之著者,宜享以璋,必用皮以合之,盖皮者虎豹之皮也。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皆文之生乎。自然者也是以配乎文德之著也。易氏曰:璋用于南方者也,有致饰之义;而皮用虎豹,有自然之饰;亦南方之象故合璋以皮。
冬官函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订义〉郑锷曰:为甲必制革以为札。
《穆天子传》:河宗之子孙絮逆天子,先豹皮十良,马二六天子使井利受之。
《诗经·小雅·采𦬊篇》:方叔率止,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大雅·韩奕篇》:献其貔皮,赤豹黄罴。〈疏〉正义曰:此言韩侯,既受赐归国,令百蛮追貊,献其貔兽之皮,及赤豹黄罴之皮。
《列子》宣王曰:吾力能裂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左传》:隐公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庄公十二年,宋南宫万奔陈,宋人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比及宋,手足皆见,宋人皆醢之。
《国语》: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使轻其币,而重其礼,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个诸侯之使垂橐而入捆,载而归。
《管子·轻重戊篇》:桓公问于管子曰:代国之出,何有管子。对曰:代之出狐白之皮公,其贵买之。管子曰:狐白应阴阳之变六月,而壹见公贵买之,代人忘其难得,喜其贵买必相率而求之,则是齐金钱不必出,代民必去,其本而居山林之中,离枝闻之,必侵其北离枝,侵其北代必归于齐。公因令齐载金钱而往。桓公曰:诺即令中大夫王师北将人徒,载金钱之代谷之上,求狐白之皮。代王闻之,即告其相曰:代之所以弱于离枝者,以无金钱也。今齐乃以金钱求狐白之皮,是代之福也。子急令民求狐白之皮,以致齐之币。寡人将以来离枝之氏代人果,去其本处山林之中。求狐白之皮。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离枝,闻之,则侵其北代。王闻之大恐,则将其士卒葆于代谷之上,离枝遂侵其北王即将其士卒愿以下齐,齐未亡一钱币修使三年而代服。
《说苑》: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徵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羖羊之皮使将车之秦。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
二十三年,晋公子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皆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
韩子翟人献丰狐元豹之皮,于晋文。
《左传》:襄公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
二十一年,齐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州绰曰:东闾之役,臣左骖迫,还于门中,识其枚数,其可以与于此乎,公曰:子为晋君也。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
二十六年,楚伍举奔晋,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定公四年,冬,蔡侯,吴子,唐侯,伐楚,武城黑谓子常曰:吴用木也。我用革也。不可久也。不如速战。
《史记·伍子胥传》:子胥自刭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注〉应劭曰:取马革为鸱夷,鸱夷榼形。
《新序》:淳于髡曰:狐白之裘补之以弊,羊皮可乎。邹忌曰:敬诺请不敢杂,贤以不肖。
《汉书·贡禹传》:禹奏言:孝文皇帝衣绨履革,器亡雕文金银之饰。
《食货志》:武帝时,有司言曰: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享。今远方用币烦费不省。乃以白鹿皮方尺,缘以缋,为皮币,直四十万。王侯宗室朝觐聘享,必以皮币荐璧,然后得行。
《西京杂记》:魏哀王冢漆兕革为棺,厚数寸,累积十馀,重力不能开。
《后汉书·马援传》:援拜伏波将军,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耿弇传》:弇弟国,国弟子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匈奴来攻。会显宗崩,救兵不至,车师复畔,与匈奴共攻恭。恭食尽穷困,乃煮铠弩,食其筋革。
《李恂传》:恂拜兖州刺史。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
《邓禹传》:禹子训为护羌校尉,发湟中六千人,令长史任尚将之,缝革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掩击迷唐庐落大豪,多所斩获。
《孔融与·诸卿书》:子以为郊天之鼓,必麒麟皮也。《南史·宋本纪》:文帝性存俭约,不好奢侈。辇席旧以乌皮缘故,欲代以紫皮。上以紫色贵,不听改。其率素如此。
《何尚之传》:尚之以左光禄拜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如故。尚之在家,常著鹿皮帽。及拜开府,沈庆之戏曰:今日何不戴鹿皮冠。
《齐高帝诸子传》:武陵王晔善射。武帝幸豫章王嶷东田。呼使射,屡发命中。后于华林射赌,凡六箭,五破一皮,赐钱五万。
《梁武帝诸子传》:昭明太子统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
《魏书·孟表传》:表除南兖州刺史,镇涡阳。后萧鸾遣裴叔业攻围六十馀日,城中食尽,唯以朽革及草木皮叶为粮。表抚循将士,戮力固守。
《唐书·选举志》:武举课试之制画,布为五规置之于垛去之百有五步。列坐引射名曰:长垛。又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名曰:马射。
《薛万均传》:万均拜潞国公。卒。后帝尝赐群臣貘皮,及万彻而误呼万均,怆然曰:万均朕勋旧,忽口其名,岂死者有知,冀此赐乎。因命取焚之,举坐感叹。
《酉阳杂俎》:永泰初,丰州烽子暮出为党项缚入,西蕃易马,蕃将令穴肩骨贯以皮,索以马。数百蹄配之经半岁,马息一倍,蕃将赏以羊革数百。
《唐书·王翃传》:翃为东都留守,既至,开田二十馀屯,修器械,皆良金寿革。
《剧谈录》:李德裕尝因暇日邀同列及朝士,时畏景,赫曦咸有郁,蒸之苦及列坐开尊烦暑都尽良久觉清飙凛冽,如涉高秋。好事者求亲信察问之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于坐末。
《唐书·李茂勋传》:王处存以轻兵三千蒙羊皮,夜布之野,以精骑伏他道,李全忠军望为群羊,争趋之,处存伏骑发,大败之。
《五代史·死节传》:王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其于忠义,盖天性也。
《元史·舆服志》:偏带,五品以下以乌犀。并八胯,綎用朱革。
《后妃传》: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率宫人亲执女工。宣徽院羊臑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缝为地毡。其勤俭有节,而无弃物,类如此。

皮革部杂录

《易经》:遁卦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革卦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诗经·小雅·蓼萧篇》:鞗革冲冲,和鸾雍雍。〈传〉鞗辔也革辔首也。
《礼记·王制》: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礼运》: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又〉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是谓胁君。
《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内则》:男鞶革,女鞶丝。
《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望其毂,欲其眼也。进而视之,欲其帱之廉也。无所取之,取诸急也。〈订义〉郑锷曰:帱覆也,廉隅也,覆之以革革之急而廉见也。
《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俪皮。〈注〉俪皮两鹿皮也。《聘礼》:宾入门左,揖让如初,升致命,张皮。
《握奇经》:阵势八二革二金为天,三革三金为地,二革三金为风,三革二金为云,四革三金为龙,三革四金为虎,四革五金为鸟,五革四金为蛇。
《国语》: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又〉古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以待之也。
《墨子》:古之民未知为衣,衣皮带茭。
《荀子》:楚人蛟革犀兕以为甲。
《韩子》:西门豹性急佩韦以缓己董安于心,缓佩弦以自急。
《史记·礼书》:坚革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大宛传》:安息在大月氏西。画革旁行以为书记。《货殖传》:通邑大都屠牛,羊彘千皮,榻布皮革千石,狐貂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此亦比千乘之家。
《汉书·百官表注》:主乳马以韦革为夹兜受数斗盛马。乳挏取其上肥,因名曰:挏马挏徒孔反。
《淮南子·道应训》:其为政也,以苛为察,以切为明,以刻下为忠,以计多为功,譬之廓革者也。
《兵略训》:人无筋骨之强,爪牙之利,故割革而为甲,烁铁而为刃。
今夫虎豹便捷,熊罴多力,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通其知而壹其力也。
《修务训》: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若使之衔腐鼠,蒙猬皮,人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神异经》:北方层水万里厚,百丈有溪,鼠在冰下土中焉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其皮可以蒙鼓闻千里。
《说苑》:虎豹为猛人,尚食其肉,而席其皮。
《扬子法·言吾子篇》: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后汉书·舆服志》:上古穴居而野处,衣毛而冒皮。《崔骃博》:徒论胫如烧椽,皮如领革。
《论衡》:服革于腰佩刀于左,舞剑于右。
《汉官解诂》:执金吾执者禦也,典执金革以禦非常也。《文心雕龙》:狐腋非一皮能温,鸡蹠必数千而饱。《唐书·地理志》:灵州灵武郡大都督府土贡野马鹿革,会州会宁郡土贡野马革。
《五代史·四夷附录》:东女真其人无定居,行以牛负物,遇雨则张革为屋。
回鹘地出,騊駼之革。
《清异录》: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
《桂海虞衡志》:象皮可以为甲,或条截之硾之至乾治,以为杖甚坚。

胶部汇考

《礼记》

月令

季春之月,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漆,毋或不良。

《周礼》冬官

弓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抟廉。
〈订义〉郑锷曰:此言相胶之法。贾氏曰:案下鹿胶,青白已下,惟牛胶火赤自馀非纯赤,则牛胶为善矣。
王昭禹曰:凡相胶以纯赤为上,又欲其文之交。
错故曰:朱色而昔深,瑕而泽者,言其表里皆有文,而其色润泽也。

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王昭禹曰:胶或用皮,或用角,或用膘。如鹿胶用其角,如鱼胶用其膘,如马牛犀,鼠用其皮。

《十洲记》续弦胶

凤麟洲在西海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洲上多凤麟数万各为群,又有山川池泽,及神药百种,亦多仙家,煮凤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为续弦胶,或名连金泥此胶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刀剑断折之金更以胶连续之,使力士掣之他处,乃断所续之际,终无断也。武帝天汉二年,帝幸北海祠恒山四月,西国王使至献,此胶四两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库不知胶裘二物之妙用,也以为西国虽远,而上贡者不奇稽留使者未遣。又时武帝幸华林园射虎,而弩弦断,使者时从驾乃上胶一分口濡以续弩弦。帝惊曰:异物也乃使武士数人共对掣,引之终日不脱,如未续时也胶色青如碧玉。

《拾遗记》神胶

神胶出郁夷国,接弓弩之断者,百断百续也。
《本草纲目》阿胶《释名》
傅致胶
陶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李时珍曰:何井在今山东兖州府阳,谷县东北六十里,即古之东阿县也。有官舍禁之。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即此也,其井乃济水所注,取井水煮,胶用搅浊水则清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盖济水清而重其性趋,下故治淤浊及逆上之痰也。
集解

别录曰:阿胶出东平郡东阿县,煮牛皮作之。
陶弘景曰:今东都亦能作之,用皮有老少,胶有清浊,熬时须用一片鹿角,即成胶不尔,不成也胶,有三种: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厚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
苏颂曰:今郓州亦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其胶以乌驴皮,得阿井水煎成,乃佳尔。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可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甚精,止可胶物,故不堪入药也。陈藏器言,诸胶皆能疗风止泄,补虚而驴皮胶,主风为最此阿胶,所以胜诸胶也。
李时珍曰: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沙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其旧皮鞋履等物者为下俱,取生皮水浸四五日,洗刮极净熬煮时,时搅之,恒添水至烂滤汁再熬,成胶倾盆内待凝近盆底者名坌胶,煎胶水以咸苦者为妙。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瑿漆者为真。真者不作皮臭夏月亦不湿软。
修治

陶弘景曰:凡用皆火炙之。
雷敩曰:凡用先以猪脂浸一夜,取出柳木火上炙,燥研用。
李时珍曰: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气味

甘平无毒。
别录曰:微温。
张元素曰:性平味淡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手少阴。足少阴厥阴经。得火良薯蓣为之,使畏大黄。
主治

本经云:心腹内崩劳极洒洒。〈音藓〉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别录曰:丈夫小腹痛虚劳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
药性曰:坚筋骨益气止痢。
苏颂曰:止泄痢得黄连蜡尤佳。
李时珍曰:疗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及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发明

陈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补虚,而驴皮主风为最。寇宗奭曰:驴皮煎胶取其发散皮肤之外也,用乌者。取乌色属水以制热,则生风之义如乌蛇,乌鸦乌鸡之类皆然。
李时珍曰: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證。按陈自明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成无己云:阴不足者,补之以味,阿胶之甘,以补阴血。杨士瀛云:凡治喘嗽,不论肺虚肺实,可下可温,须用阿胶以安肺、润肺,其性和平,为肺经要药。小儿惊风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胶倍人参煎服,最良。阿胶育神,人参益气也。又痢疾多因伤暑伏热而成。阿胶乃大肠之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所说足以发明阿胶之蕴矣。
附方

摊缓偏风治摊缓风,及诸风手脚不遂,腰脚无力者。驴皮胶微炙热先煮葱豉粥一升,别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入胶更煮七沸,胶烊如饧顿服之,乃暖吃葱豉粥。如此三四剂即止,若冷吃粥令人呕逆。〈广济方〉
《肺风喘促涎潮眼》:窜用透明阿胶,切炒以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之。〈直指方〉
老人虚秘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入密二匙,温服。
胞转淋閟阿胶三两,水二升,煮七合温服。〈千金方〉赤白痢疾:黄连阿胶丸治肠胃气虚,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小便不利用阿胶,炒过水化成膏一两,黄连三两,茯苓二两,为末。捣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粟,米汤下日三。〈和剂局方〉
吐血不止阿胶炒二两,蒲黄六合,生地黄三升,水五升,煮三升,分服。〈千金翼〉
大人小儿吐血,阿胶炒蛤粉各一两,辰砂少许,为末。藕节捣汁入蜜调服。〈经验方〉
肺损呕血并开胃用阿胶炒三钱,木香一钱,糯米一合。半为末。每服一钱,百沸汤点服日一。〈普济方〉大衄不止口耳俱出用阿胶炙蒲,黄半两,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地黄汁一合,煎至六分,温服。急以帛系两乳。〈圣惠方〉
月水不调阿胶一钱,蛤粉炒成珠研末,热酒服即安一方入辰砂末五分。
月水不止阿胶炒焦为末,酒服二钱。〈秘韫方〉
妊娠尿血阿胶炒黄为末,食前粥饮下二钱。〈圣惠方〉妊娠血痢阿胶二两,酒一升,半煮一升,顿服。
妊娠下血不止,阿胶三两,炙为末。酒一升,半煎化服即愈。又方用阿胶末二两,生地黄半斤,捣汁入清酒二升,分三服。〈梅师方〉
妊娠胎动明删繁用阿胶炙研二两,香豉一升,葱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入胶化服。产宝胶艾汤用阿胶炒熟艾叶二两,葱白一升,水四升,煮一升分服。产后虚閟阿胶炒枳壳炒各一两,滑石二钱,半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下未通再服。〈和剂局方〉久嗽经年阿胶炒人参各二两为末,每用三钱,豉汤一盏葱白少许,煎服日三次。〈圣济总录〉
黄明胶《释名》
牛皮胶 水胶 海犀膏
正误

甄权曰:白胶一名黄明胶。
苏颂曰:今方家所用黄明胶多是牛皮,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胶,亦通用。但今牛皮胶制作不精,故不堪用,止以胶物耳而鹿角胶本经,谓之白胶处处能作,但功倍于牛胶,故鲜有真者。
李时珍曰:按《本经》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鹿角,作之阿胶一名傅,致胶煮牛皮作之,其说甚明,黄明胶即今水胶乃牛皮所作,其色黄明非白胶也,但非阿井水所作耳。甄权以黄明为鹿角,白胶唐慎微又采黄明诸方附之,并误矣。今正其误以附阿胶之后,但其功用亦与阿胶彷佛苟阿胶,难得则真牛皮胶亦可权,用其性味皆平补,宜于虚热若鹿角胶则性味热补,非虚热者所宜不可不致辩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吐血、衄血、下血、血淋下痢、妊妇胎动、血下风、湿走注疼痛、打扑伤损汤,火灼疮,一切痈疽肿毒活血、止痛、润燥利大小肠。
附方

肺痿吐血黄明胶炙乾花桑叶阴乾各二两,研末,每服三钱生地黄汁调下。〈普济方〉
肺破出血或嗽血不止用海犀膏,即水胶一大片,炙黄涂酥再炙研末,用白汤化三钱,服之即止。〈斗门方〉吐血、咯血黄明胶一两,切片炙,黄新绵一两烧研,每服一钱食后米饮服日再。〈食疗方〉
衄血不止黄明胶荡软帖山根至发际。〈三因方〉妊娠下血黄明胶二两,酒煮化顿服之。〈肘后方〉欬嗽不瘥黄明胶炙研每服一钱,人参末二钱,薄豉汤二盏,葱白少许,煎沸嗽时温呷三五口,即止。〈食疗方〉肾虚失精水胶三两,研末以酒二碗,化服日三服。〈千金方〉
面上木痹牛皮胶化和桂末厚涂一二分良。〈叶氏摘元方〉寒湿脚气牛皮胶一块,细切面炒成珠研末,每服一钱酒下其痛立止。〈万氏方〉
风湿走痛牛皮胶一两,姜汁半杯,同化成膏摊纸上。热贴之,冷即易甚效一加乳香没药一钱。〈邓笔峰方〉脚底木硬牛皮胶生姜汁化开调南星末,涂上烘物熨之。
尸脚坼裂烊胶著布上烘贴之。〈千金方〉
破伤中风,黄明胶烧存性研末酒服二钱取汁。〈普济方〉跌扑伤损真牛皮胶一两,乾冬瓜皮一两,剉同炒存性研末,每服五钱热酒一钟,调服仍饮酒二三钟,暖卧微汗痛止一宿接元如故。〈蔺氏方〉
汤火伤灼水煎胶如糊冷埽涂之。〈斗门方〉
一切肿毒已成未成,用水胶一两,水渍软当头开孔贴之,未有脓者自消已溃者令脓自出。〈外台秘要〉诸般痈肿黄明胶一两,水半升,化开入黄丹一两煮匀以翎扫上疮口,如未成者涂其四围自消。〈本事方〉便毒初起水胶镕化,涂之即散。〈直指方〉
乳疖初发黄明水胶以浓醋化涂之立消。〈简便方〉背疽初发阮氏经验方用黄明牛皮胶四两,酒一碗,重汤顿化,随意饮尽。不能饮者,滚白汤饮之,服此毒不内攻不传恶症。谈野翁试效方以新瓦上烧存性研末酒二碗,服之。《唐氏经》验方又加穿山甲四片,同烧存性云极妙无比。
瘰𤻤结核、黑牛皮胶镕化摊膏贴之已溃者将膏搓作线长寸许纴入孔中,频换拭之取效。〈杨氏经验方〉小儿痘瘢黄明胶炒研末温酒调服,一钱,匕痘已出者,服之无瘢未,出者服之泻下。
物入耳中以麻绳剪令头散著,胶粘上徐引出之。〈千金方〉

《證治准绳》胶饴

气温味甘无毒入太阴经。
成无已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之甘,以缓中也。
王海藏曰:饴乃脾经气分药也,甘能补脾之不足。寇宗奭曰:多食动脾气亦助胃火。

阿胶

陈藏器曰:诸胶皆主风止泄,而驴皮主风为最。李时珍曰:剉如豆大,或以蛤粉或以䴸或以草灰皆炒成珠研末用,或以汤酒镕化各从本方。

胶部选句

北周庾信马射赋:唐弓九合冬干春,胶夏箭三成,青茎赤羽。〈又〉古槐时变火,枯枫乍落胶。
宋吴淑弓赋:麟胶棘竹燕角楚筋。
周邦彦汴都赋:金角丹漆脂胶竹木。
《古乐府》: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北周庾信诗:壮水初开地,盲风正折胶。
唐骆宾王诗:胡地寒胶折,边城夜柝闻。
李贺诗:桃胶迎夏新琥珀。
元稹诗:阿胶在末派,四象游上原。
白居易诗:松胶黏琥珀,筠粉扑琅玕。
杜牧诗: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陆龟蒙诗:魏武平生不爱香,枫胶蕙炷洁宫房。司空图短歌行: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黏日月。吴融诗:莫道断丝不可续,丹穴凤凰胶不远。
宋韩琦诗:风入弓胶士气豪。
王安石诗:我欲往沧海,客来自河源。手探囊中胶,救此千载浑。
秦观诗:取皮煎作胶,清此昆崙河。
朱熹诗:岂此一寸胶,救此十丈浑。
谢翱诗:烹鱼腹有胶,不患海水深。
元杨维桢乐府:麟角煮为胶,续弦弦在手。〈又〉诗:弦断应衔凤觜胶。

胶部纪事

《拾遗记》:黄帝以神金铸器,皆铭题、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必列圭玉于兰蒲席上,燃沈榆之香舂杂宝为屑以,沈榆之胶和之为泥以涂地。
《韩诗·外传》:齐景公使人为弓三年,乃成弓人。之妻曰:此弓者南山之南乌,号之柘骍牛之角。荆糜之筋河鱼之胶也。
《博物志》:汉武帝时,西海国有献胶五两者,帝以付外库馀胶半两,西使佩以自。随后,从武帝射于甘泉,宫帝弓弦断从者欲更,张弦西使乃进乞以所送馀香。胶续之座上,左右莫不怪西使,乃以口濡胶为水以注断弦,两头相连,注弦遂相著。帝乃使力士各引其一头,终不相离,西使曰:可以射终日不断。帝大怪左右称,奇因名曰:续弦胶。
《钟离意别传》:意相鲁省堂有孔子,小车乘皆朽败,意自粜俸雇漆胶之直及护几席剑履后。得瓮中素书曰:护吾履钟离意。
《洞冥记》:善苑国尝贡一蟹,长九尺,有百足四螯因名百足,蟹煮其壳胜于黄胶。亦谓之螯胶胜于凤喙之胶也。
魏武帝令房室不洁,听得烧枫胶及蕙草。
《南史·何敬容传》:武帝虽衣浣衣,而左右衣必须洁。敬容希旨,故益鲜明。常以胶清刷须,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或暑月背为之焦。
《墨经》:贾思协墨法煤一斤,用胶五两未,尽善也胶多利久胶少利新匠者。以其速售故,喜用胶少观,易水奚氏、歙州李氏、皆用大胶。所以养墨时大胶墨纸黄小胶墨纸,微黄,其力以是为差。
潘谷见陈相墨曰:惜哉其用生胶耳,当以重煎者为良。
《唐书·突厥传》:颉利请和,贽鱼胶,绐云:固二国之好也。《云仙杂记》:李白游慈恩寺,寺僧用水松牌刷以吴胶粉奉乞新诗。
《五代史·杂传》: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
《春渚纪闻》:沈圭于居彦实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早墨皆断裂彦,实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弃遂蒸浸以出故胶再以新胶,和之墨成坚如玉石。

胶部杂录

《周礼·考工记》:轮人为轮,容毂必直,陈篆必正,施胶必厚。
弓人斲挚不中,胶之不均,则及其大修也。角代之受病,夫怀胶于内而摩其角。夫角之所由挫,恒由此作。〈又〉鬻胶欲孰而水火相得。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淳于髡曰:弓胶昔干,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
《汉书·晁错传》:错曰:欲立威者,始于折胶。《韩诗·外传》:实之与实如胶如漆,虚之与虚如薄冰之见昼日。
《淮南子·览冥训》:以冬铄胶,以夏造冰。
参同契药物非种名类不同,亦犹和胶补釜以硵涂疮。
《晋书·夏侯湛传》:湛作抵疑辞曰:譬投盈寸之胶,而欲使江海易色;烧一羽之毛,而欲令大炉增势。
《载记论》:候满月而窥兵乘折胶而纵镝。
《抱朴子·嘉遁篇》:寸胶不能,治黄河之浊。
《水经注》:东阿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岁尝煮胶以供天府,本草所谓阿胶是也。
《颜氏家训》: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
《唐书·西域传》:康者,一名萨末鞬。生儿以石蜜啖之,置胶于掌,欲长而甘言,持宝若黏云。《酉阳杂俎》:仙药有钟山,白胶阆风石脑。〈又〉食胶虫夏月食松胶。
《墨经》:卫夫人曰:墨取庐山松烟,代郡鹿胶。〈又〉墨胶不可单用或以牛胶鱼胶参和之。〈又〉潘谷之煤人多有之,而人制墨莫有及谷者,正在煎胶之妙。
《宋史·地理志》:东平府,贡阿胶。〈又〉济州贡阿胶。〈又〉金州贡白胶。〈又〉通州贡鳔胶。
小学绀珠弓人六材取干以冬取角,以秋丝漆,以夏筋胶以春。
本草松叶松节、松胶皆可为酒能已疾。

胶部外编

《游仙记》:老子西游,太真王母供以紫轻梨千年一花,冬月乃煎胶食之,身轻如太虚。
《列仙传》:灵子真者,服桃胶得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