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翼》序

 昵称1Z7nN02j 2022-05-28 发布于福建

原文

世之补《伤寒》者百余家,究其所作,不出二义:一则因论本文为之注疏,犹公、谷说《春秋》也;

翻译

研究《伤寒论》有百来家,非常之多,但是研究他们的著作,大概就分为两类。一种就是对《伤寒论》的内容进行注文并解释。就像注释《春秋》有《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公羊传》《谷梁传》两者皆是阐述《春秋》义理,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解说《春秋》的旨意。

原文

一则引仲景之文而为立论,犹韩婴说《诗》而为《外传》也。然引征者,固不得断章取义之理;而注疏者,反多以辞害义之文。

翻译

另外一种就是引用《伤寒论》的部分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汉代韩婴引用《诗经》条文而作《韩诗外传》。《韩诗外传》每条都以一句《诗经》恰当的作结论,以支持政事或论辩中的观点,就其书与《诗经》联系的程度而论,它对《诗经》既不是注释,也不是阐发。

然而引用条文,容易片面得解释原文,而忽略了全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注解全文,容易注重文字的解释,影响了对全句的理解。

评论

在写一篇论文的时候,我们要先介绍研究方向的背景。然后表达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这个方向。研究《伤寒论》的人有很多,但是不外乎分为两类,一种就是对全文进行注释的,一种就是引用条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解释词句,在那里咬文嚼字,盯着一个个字研究,反而影响了对全句的理解。你如果单一句一句的引用,然后表达对《伤寒论》的理解,会看不到全文所表达的中心观点。”

总体意思就是研究《伤寒论》,也需要把整本书放在一起看,从整体观念来理解伤寒论。

原文

初不知仲景先师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良法大备。此《灵》、《素》已具诸病之体,而明针法之巧妙;至仲景复备诸病之用,而详方药之准绳。其常中之变,变中之常,靡不曲尽。使全书具在,寻其所集,尽可以见病知源。

翻译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6卷,治疗疾病的大法都已囊括其中。《黄帝内经》已介绍各病的病因症状病理等中医基础知识,明确了针法的巧妙。《伤寒杂病论》主要是介绍如何治疗,如何选方用药。通过学习伤寒论的治疗大法,达到融会贯通,你就可以进行在知晓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选方调药,碰到一种疾病就能知晓其中的致病原理。

原文

自王叔和编次,伤寒、杂病分为两书,于本论削去杂病。然论中杂病,留而未去者尚多,是叔和有《伤寒论》之专名,终不失伤寒杂病合论之根蒂也。名不副实,是非混淆,古人精义弗彰,是以读之者鲜。而旁门歧路,莫知适从,岂非叔和编次之谬以祸之欤?

自从王叔和对《伤寒杂病论》进行编辑整理,将《伤寒杂病论》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但是又没有把杂病部分完全摘出来,并且很多杂病的内容都还留在《伤寒论》里。导致后世医家学习困难,读得人少。这是不是都是王叔和编次有问题导致的呢?

评论

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难经》。

其中《黄帝内经》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关于养生,其实还包括了很多内容,比如中医的基础理论,诊断,病因病机,治疗大法,五运六气等。但是提到的方药比较少。而《伤寒杂病论》就是讲治疗方药为主的。但是《伤寒杂病论》原书失散了,是经过王叔和等重新收集整理而能够流传后世的。所以王叔和对后世能够学习《伤寒杂病论》贡献是非常大的。王叔和将全文按照外感病和其他杂病分类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我们现在学校里也是分成两门课程来学习的。

原文

本书作者就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来批评这样的做法。大哥认为“你要分类,就好好分,结果伤寒论里还是3有很多杂病的内容,导致后世学习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学得人也少了。”

看古人diss就很有意思,文明人骂人不带脏字,但是又能感觉到他们真实的情感,作者也更鲜活立体了。“名不副实”,“是非混淆”,真是被说得一文不值一样。而那些想用旁门左道来急功近取的,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习《伤寒杂病论》了。是不是都得怪王叔和了?大哥说:“老子学了这么久,绕了这么多弯路,不就是你害得吗?合成一本书不就好了,干嘛费劲要分成两本,全文意思都被你拆开了,我都跟进了迷宫一样,到底哪是哪,找个出路都费劲。”

原文

世谓治伤寒,即能治杂病,岂知仲景《杂病论》,即在《伤寒论》中。且伤寒中又最多杂病夹杂其间,故伤寒与杂病合论,则伤寒、杂病之症治井然。今伤寒与杂病分门,而头绪不清,必将以杂病混伤寒而妄治之矣。乃后人专为伤寒著书,自朱奉议出而伤寒之书日多,而伤寒之病日混。非其欲伤寒之混也,由不识何病是伤寒也。陶节庵出而伤寒之书更多,非真伤寒多也,即《金匮》中杂病,亦尽指为伤寒也。世锢于邪说,反以仲景书难读,而不知仲景书皆叔和改头换面,非本来面目也。

翻译

世人说治伤寒病也能治杂病,那是因为《伤寒论》也混了很多杂病的知识。并且《伤寒》中混入杂病最多,特别是从北宋朱奉议开始,研究伤寒论的越来越多,而伤寒病的概念就更为混淆。到明代陶节庵的时候,研究伤寒论的书就更多了,但是讲杂病混为伤寒的也更多了。世人固守邪说,反而觉得仲景书难读,而不知道仲景书被改头换面,不是本来面目了。

评论

这段文字是重新重点提出了作者的中心思想,就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能分开来读。并且伤寒杂病的定义也多为混淆。

这个说法其实非常重要,因为到现在的教科书还是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来读的,并且因为研究《伤寒论》的人比研究《金匮要略》的人多很多,文献资料的多很多。形成了重《伤寒论》轻《金匮要略》的倾向。

朱肱,人称朱奉议,著《伤寒百问》,又名《南阳活人书》,潜心研究《伤寒》,“考古验今,首尾前后二十一年”。哇,这是我的人生理想。

陶节庵,著《伤寒全生集》等,中医专业得都背过他的“陶氏柴葛解肌汤”。

原文

冠脉法序例于前集,可汗不可汗等于后,引痉、湿、暍于太阳之首,霍乱、劳复等于厥阴之外,杂鄙见于六经之中,是一部王叔和之书矣。

翻译

冠脉法序例篇放在前面,可汗不可汗篇放在最后,“痉、湿、暍”放在太阳篇前,“霍乱、劳复”等于厥阴后面,一些杂病内容见于六经篇之中,是一部王叔和之书矣。

原文

林亿诸公校正,不得仲景原集,惑于《伤寒论》之名,又妄编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数,以附会叔和所定之伤寒。于是欲知仲景之道,更不可得。

翻译

林亿等人校正《伤寒论》、《金匮要略》,因没有仲景原书,根据王叔和的编次顺序,又妄编了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之数,于是更不能得到仲景原本想表达的意思。

原文

成无己信古笃好,矫然特出,惜其生林亿之后,欲为仲景功臣,无由得其真传。故注仲景之书,而仲景之旨多不合;作《明理论》,而伤寒之理反不明。

翻译

成无己有自己的想法,用症状学和方剂学角度阐发伤寒之理,并且引用《内经》条文进行解释,融汇贯通,然而可以因他生林亿之后,想成为学习仲景理论的功臣,但是因为没有得其真传。著《明理论》,还是有很多理论与仲景原本的意思有出入。

原文

因不得仲景伤寒、杂病合论之旨,故不能辨许叔微三方鼎立之谬。反集之于注,开疑端于后人,岂非为三百九十七法等说所误乎?

翻译

许叔微首创了三方鼎立理论,提出外感伤寒以“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可以概括。如果知道张仲景将伤寒、杂病合论,就能明白三纲鼎立说的错误性。

原文

由是方中行有《条辨》之作,而仲景之规矩准绳,更加败坏,名为翻叔和之编,实以灭仲景之活法也。

翻译

即使有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重编仲景原文,开启了《伤寒论》错简重订学派,删去王叔和所撰之伤寒序例,将“辨脉法”、“平脉法”移至卷末,但是他根据三方鼎立理论进行分类,将仲景的规矩准绳,变更加混乱了。

原文

卢子由《疏抄》,不编林亿之数目,不宗方氏之三纲,意甚有见,而又以六经谬配六义,增标本形层本气化气等说。

翻译

卢之颐的《仲景伤寒论疏钞金錍》,虽然不同意三百九十七法、三方鼎立理论,但是又用内经六经配六义,增标本形层本气化气等说。

原文

仲景之法,又何堪如此挠乱哉?近日作者蜂起,尚论愈奇,去理愈远,条分愈新,古法愈乱。仲景六经反茅塞而莫辨,不深可悯耶?

翻译

仲景之法,被解释的离真理越来越远。

现在作者蜂起,理论越新,离真理越远,条文分得越新,法规就越乱。想弄清楚仲景六经之原意,已经非常困难了。

评论

这段的信息量非常大,对历代的一些研究《伤寒论》的代表作进行评论。主要以批评为主。其中也能看出历代对伤寒论的研究有非常大的差异。当然,就是因为没有原文,张仲景也去世了,不能站出来立权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就是中医的现状,不像西医的研究是不断推翻之前的理论,然后达到进步的结果。中医是你推翻了前面的理论,还有可能是退步的结果。在有可能是进步也有可能是退步之中一直挣扎。学习起来就很困难,很有可能学习个十年二十年,才发现自己走进了死胡同。所以跟着大伙走大道,总也没有错。比如学习现在的教科书,对吧?

但是呢,通过本文的学习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权威不一定对的。不能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你只能尽量去理解他的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学中医更是这样,中医学生很容易迷茫,特别是苦苦背了一本本教材,然后发现只摸到中医一个角落,看不清全貌,会很迷惑,方向在何处。

要是说在临床上更容易有效的话,还是得从学《伤寒杂病论》开始学,虽然也是迷雾重重,但是每个胡同都看看,至少会明白每个观点都再说什么?

研究中医理论的时候,不需要急于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不要像研究西医一样,注重论文的创新性。

原文

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治伤寒者,但拘伤寒,不究其中有杂病之理。治杂病者,以《伤寒论》为无关于杂病,而置之不问。将参赞化育之书,悉归狐疑之域。愚甚为斯道忧之,于仲景书究心有年,愧未深悉。然稍见此中微理,敢略陈固陋,名曰《伤寒论翼》。不兼杂病者,恐人未知原文合论之旨,以杂病为不足观耳。其当与否,自有能辨之者。

翻译

仲景的六经理论,适用于全部的疾病,不只为伤寒疾病。伤寒,杂病治疗原理相同,都可归于六经范畴。六经都有可能得伤寒病,不是伤寒病里分六经。治疗伤寒的医生,不知道《伤寒论》里有杂病理论。治疗杂病的医生,以为《伤寒论》跟杂病无关,而不去学习。将可以通晓天地之本质的书,认为成存在很多令人疑惑的地方。我对中医发展深感忧虑,研究《伤寒杂病论》已有多年,惭愧一直没能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稍微明白了一点其中道理,敢略微提出点自己的见解,名为《伤寒论翼》。若不提杂病,担心后人不知伤寒杂病本一体,以为杂病不足论道。到底事实如何,自有能分辨的人。

评论

这是又总结了一下作者的中心思想。即仲景将伤寒杂病合论。

其中比较重要的点,画圈圈,作者提出了“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六经各有伤寒,六经各有杂病。将六经理论与伤寒,杂病分开来研究。有没有人对“六经伤寒”都研究一下,感觉可以写篇硕士论文。

大哥说自己稍见微理,而略陈固陋,那我更是诚惶诚恐,和大家一起学习,很多不懂之处,还请指正,批评就算了哈,高抬贵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