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彤心飞传】中国原创研究 | 陈明龙教授:持续性房颤STABLE-SR消融策略再次引起国际关注

 昵称69125444 2022-05-28 发布于广西

栏目介绍

彤心飞传是由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栏目的理念是“专注 坚持 积累”,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图片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陈明龙教授团队,发表了STABLE-SR II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结果(JACC: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2022),进一步深入细化对于持续性房颤个体化消融策略的探索,为患者和术者一步步推开迷雾,指明治疗方向。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是心源性卒中的重要病因,致死致残率均高。房颤射频消融已经成为一线的治疗策略,尤其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成功率较高。但长期以来,关于持续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一直存在争论。对于阵发性房颤已明确效果的肺静脉隔离在持续性患者中是否足够目前仍然存在疑问。在随机对照试验中,大多数额外的消融策略并没有对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有获益。因此,在最近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中,肺静脉隔离之外的消融策略仍作为IIb类推荐。在2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尚不清楚哪些持续性患者只需要像阵发性房颤一样单纯肺静脉隔离?以及肺静脉隔离之外需要什么样的操作可以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的长期成功率?

陈明龙教授团队历经十年,在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持续性房颤个体化消融策略—STABLE-SR术式即“南京方法”(在环肺静脉隔离基础上,根据其基质进行个体化基质改良及碎裂电位消融),相比于传统的步进式消融策略,STABLE-SR优化手术流程,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降低了医源性房速的发生,让房颤治疗向前迈进了一大步。(《Circulation:Arrhythmia and Electrophysiology,2018》。

图片

在此基础上,陈明龙教授进一步开展了STABLE-SR系列研究的第II期临床研究,比较了STABLE-SR术式与单纯肺静脉隔离的临床结局。陈明龙教授团队在14个中心进行长达4年的随机对照研究。在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期间共纳入300名持续性房颤的患者,最终有276例患者被纳入分析队列(其中STABLE-SR组134例,单纯肺静脉隔离组142例)。

图片

在18个月的随访结果并没有显示两组之间在房颤复发率之间的差异(67.2% vs. 67.4%,HR 0.89, 95% CI 0.55-1.36,p=0.521),这主要归因于样本核算过于乐观,入选患者有左心房病变的只占41%,且平均疤痕负荷低于5%。尽管基质改良的优势没有得到彰显,研究组有基质行改良的患者,其成功率在65%;而对照组有基质未改良的患者成功率在56%,改良的获益还是明显的。其临床意义大于统计学意义,如果样本量进一步扩大,STABLE-SR消融策略的优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在心房基质存在病变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中,单纯肺静脉隔离的成功率仅有61%,远低于心房基质健康的患者(85%,p<0.001)。因此,对于心房基质健康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单纯肺静脉隔离几乎可以达到与阵发性房颤相近的临床成功率。同时对比前期研究,在压力导管和AI指导的环境下,手术成功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这一结果提示,左心房基质正常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只需要做好高质量的环肺静脉隔离术就可以,避免过度消融。

图片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建议将房颤进一步分为两类:肺静脉触发依赖的房颤(心房基质健康,仅需单纯肺静脉隔离)和肺静脉触发合并心房维持基质(单纯肺静脉隔离+基质改良)。这种以策略为导向的重新分类,是独立于过去阵发性、持续性和长期持续性传统分类的,可能是对于治疗策略更有价值的分类。

该研究的两点提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左心房健康的持续性房颤,仅需做好环肺静脉隔离术;(2)心房低电压区改良的临床获益趋势很明显,但仍需要扩大样本来验证。期待STABLE-SR术式在不同心房病变程度以及不同患者人群中的临床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为房颤患者提供更科学,高效,理性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文献出处

https:///10.1016/j.jacep.2022.03.012

专家简介

图片

陈明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太心律学会(APHRS)国际事务部与企业事务部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美国心脏病学院官方杂志JACC: EP编委;JACC Asia编委,美国PACE(起搏与临床电生理)杂志副主编,美国心血管电生理杂志(JCE)编委,亚太心律学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Arrhythmia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6项,科技部十三五重大疾病干预研究课题一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教育部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一项,个人三种手术方式被全球指南推荐,其中两种被全球经典教科书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