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骂了。。

 鱼堂主 2022-05-28 发布于广东

昨天的文章写完,我就知道会被人攻击,后台收到一些留言,特别难听...

大意是凭什么说他们割韭菜,我说,你这理解能力有问题啊!

我是写给被割的人,又不是写给你们看的,你这么着急,干啥。

而且,我从不反对大家买课,该买就买,只是在买课的时候,要遵循一条原则:如果你没空去学、去实践,就不要买。

就凭这一条,就可以避免很多坑。

大部分人买课,不是为了学习,是为了缓解焦虑,是为了收藏。

还有一些只是想偷懒。

比如,买读书课,觉得学完后,就不用这么辛苦的读书了。

我告诉你,错了,用了读书方法,不仅不会轻松,反而会更加辛苦,需要你投入更多精力。

比如, 过去读书,就随便看看,读书方法需要你写笔记,需要你理解,需要你总结。

想轻松,那是不可能的,方法的本意,只是让你学会使用自己的注意力,知道读书的时候,该把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明一点,要学习方法,但别指望学了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被方法解决的,崇拜方法,背后其实是追求确定性和理性崇拜导致。

今晚直播,会给大家再来聊聊,为什么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被方法解决。

关于成长,之前做过一个比喻,每个人出生来到世上,都去往同一个目的地。

出发地一样,目的地也一样,但是怎么去的方式有很多样。

开始都走路前进,慢慢有人学会骑自行车、有人学会开车、甚至有人还会开飞机,使用的方式不同,自然就会有人先到。

这个跟我们成长过程很像,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打造出自己的船,用来探索未知世界,用来抵抗意外的风险。

我们把这个过程统称为学习,学习知识、方法、技能,没有错,但是很多人忘记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无论你船造的怎么样,最终还是要自己开动才能前进。

世上每个人都拥有一条自己的船,有人通过自己努力打造,有人继承家人资源建造,最终都是要独自向前划行。

但是很多人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寄托在某个秘籍方法上面。

这个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两个理念:

想改变只能靠自己,想学习必须去行动。

指望别人,指望方法,都是侥幸心理下的妄想。

假如你通过学习,或者继承打造好了属于自己的船,还整天希望有谁帮你划一下,自己啥都不干坐等帮助,那你的船就只会随波逐流。

这一点要清醒的认识到,这艘船只属于你,如果把船拱手给别人,就等于放弃了人生选择的机会,也等同于放弃了人生的乐趣。

即便有人可以一时用船拉你一段路,如果一直不去自己划动,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是,连同拉你的这条船一起沉没。

管好各自的小船,这样的独立精神是不能丢失的。

没人能帮你,自己的船自己划。

以上是临时起意的一点思考,有说理,有比喻,有暗示,也有道理。

这个道理,堂主在心理学找到了理论依据“分清你我,课题分离"道理很简单,但真正落实到生活,可以解决很多无谓的烦恼。

分清你的,理清我的,是别人的事不要过度插手,自己的事不要过度指望别人。

很多烦恼都是没有课题分离而导致的。

什么是课题分离?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解决的课题。

自己的课题自己由责任解决,别人的课题你也管不了。

当别人遇到困难提出请求时,那是别人的事;接受还是拒绝,那是我们自己的事。

我们不能因为拒绝起来有难度,就抱怨同事不该提出请求。

如果我们拒绝,别人怎么评论,那也是别人的事情,别人怎么评价我们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行事准则。

举个例子,你想让朋友帮忙?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这个时候过度纠结对方的反应,就是串题了。

因为寻找帮助是你的事,要不要提供帮助是他的事。

你只能管好自己求助这一块,而对方会不会提供帮助,不是你能控制的。

你看,这个是不是跟之前提的一个基本规律很像,使用二元思维,分清可控和不可控,可以减少很多烦恼。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中,不让自己烦恼的法宝。

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有启发。

对别人而言:

学生如果不能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而学的,那你在怎么指导,他都很难学的好。

对自己而言:

个人如果不能认识到行动是自己的事,行动只能靠自己,那你在怎么下决心,都不可能坚持行动。

课题分离,就是分清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